陆生作:两颗樟树子,一堂有梯度的作文课

上作文课,我用一片叶子上,效果不错。

链接:陆生作:课例,怎么引导学生写好微童话

这回,用两颗樟树子上了一堂课,效果也不错。

就是下面这张照片里的樟树子,在路边捡的。

几个学生轮流看一下,告诉他们这是樟树子。

他们有的认识。不认识的学生表示下课要去捡来玩玩。这对他们的认知是有帮助的。也懂得,写作的材料,无处不在,任何一个东西都可能成为写作的触发点——这一点,低段的学生我不告诉他们。格物致知,从身边可及之物开始。汉字起源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写作不也是这样的吗?!

看着樟树子,学生想到了什么?

灯笼,葫芦,皮球,铃铛……

这每一个想法,都可以写成故事。

比如:

七星瓢虫和小蚂蚁在樟树下玩皮球,可皮球弄丢了。他们抬头看见樟树子,真像他们玩的皮球啊,摘一颗玩玩?然后摘了一颗,好玩。

比如:

樟树开了一家皮球店,只要帮他做一件事,就可以得到一个皮球。

第一天,蟋蟀来了……

第二天,螳螂来了……

眼看就要过年了,樟树想了想,要不我开一家灯笼店吧。他把不同颜色的灯笼,免费送给大家。

樟树也收到了好几个小动物的新年礼物。你对大家好,大家也会对你好。

比如:

小螳螂过生日,螳螂妈妈送她什么礼物呢?

螳螂妈妈看见樟树子,就有主意了。

她先在柳树那得了一条柔软的柳条,然后在樟树这里得了一些樟树子,串起来,就是项链啦,多好的生日礼物啊。

下面往深的谈一谈“故事情节设计波折”。

以此为例:

七星瓢虫和小蚂蚁在樟树下玩皮球,可皮球弄丢了。他们抬头看见樟树子,真像他们玩的皮球啊,摘一颗玩玩?然后摘了一颗,好玩。

问题:七星瓢虫和小蚂蚁是怎么摘樟树子的?

七星瓢虫会飞,飞上去摘。如果成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所以安排他不成功,因为力气太小了。

那背着蚂蚁一起去摘吧?蚂蚁太重,瓢虫背不动;或者蚂蚁害怕飞翔;总之又失败了。

最后,瓢虫飞上去,找一个最好的“球”;蚂蚁呢哼哧哼哧爬上去,他们汇合,一起出力,得了一个新球。

这1-2-3的设计,便文似看山不喜平了。

这样的设计,其实还是简单的,也就是把情节拉长了,让学生有东西好写。

能不能再难一点?能的。

比如:

“嘭”球撞破了校长室的玻璃窗。

我和小白立马躲起来,相互埋怨。

小白建议算了,不要球了。

可是,这个球是问小黑借来的。

小白又建议,买一个还小黑。

可是,这球是小黑的生日礼物,借球时他还特别强调了“独一无二”。

这时,小白没辙了,一溜烟跑了。

只剩我一人了,广播里传来了校长的声音:谁把球踢我办公室了?中午之前来取走。

唉!去承担吧,有错就得人,哪怕刀山火海。

……

这样的写作,就已经从一个樟树子,到童话,又转到真人真事了。

而且,他写的,只是丢球之后、取球之前的一段时间,难度自然不一样了。

以上“比如”的内容,均取自学生习作。我简略一叙,大家懂个意思。

内容原创,版权保留,转载注明作者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