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蚂蟥:这吸血的东西,记得远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哟

乱谈蚂蟥:这吸血的东西

文|陆生作

2016.9.3

蚂蟥,也叫水蛭。它还有很多别名,比如:马鳖、至掌、肉钻子,等等。

我只知道它叫蚂蟥,从小就这么叫,家乡人都这么叫。这个“蟥”字是很形象的,它爬起来一伸一缩,像弹簧,而且,它的颜色也偏黄,跟黄鳝颜色差不多。但“蚂”或“马”字怎么解,想不出来。特意去找资料,在《草木春秋演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原来就是那个水仙,骑了一个大水蛭。”于是,“蚂”字就解开了,它可以是水中神仙的坐骑,那不就跟马一样了吗?只是一疑解开一惑又生:黏糊糊、光溜溜、伸长是条线、缩短似个球的蚂蟥,仙人是坐在它身上哪个部位的?难道也像马一样在背上吗?不知道咯!

【一】

小时候下田,最怕蚂蟥,这东西有点像蚯蚓,前后都有吸盘,吸人血。我自己没遭过这个罪,见别人被叮过,血流不止,因为它会释放一种抗血凝素。但乡下人好像并不在意,往往是种好了田,走上田埂,满腿田泥,正满足地望着整整齐齐的禾苗,这时,旁人惊叫起来:“啊,你腿上有好粗一根蚂蟥!”当事人低头一看,快速用手抹去蚂蟥,远远一扔,并不要了它的命。然后,蚂蟥的叮咬处留下一个血窟窿,好像刚拔掉了一颗钉子,血就流出来了,顺腿往低处流,长长的一条。

听老人说,蚂蟥是很难弄死的,把一条蚂蟥弄成几段,就会变成几条蚂蟥,好像蚯蚓也有类似说法。这样的说法,在古籍中有呼应,西晋张华《博物志》载:“水蛭三断而成三物。”其实,这只是古人看到的表面现象,蚂蟥刚断的时候,每一截都是能动的,但时间一长,它们就死了,并不会变成好几条。但既然有了这样的说法,而且是一代一代传了几千年的,那么,在人们眼中,蚂蟥就变得神奇起来,弄死它的办法也变得残酷起来。——用一根粗细合适的木棒或竹签,从蚂蟥嘴巴穿进去,通过身体,钻出屁股,然后,把蚂蟥整个身体翻过来,原本的身体表皮现在紧贴着这根棒子成了内脏,而内脏则成了表皮,裸露在外,被太阳暴晒,最后成了蚂蟥干。——这回,它是彻底死了,这是流传在乡间唯一杀死蚂蟥的办法。真是酷刑!让人想到冯内古特《五号屠宰场》的一段话:“把某人绑起来丢在沙漠的蚁冢上,知道吗?使他脸朝上,在他的生殖器和嘴上全涂满蜜,然后把他的眼皮割去,使他在被蚂蚁螫死之前一直得眼睁睁地望着烈日。”

到如今,弄死蚂蟥的方法多了去了。可惜,你若想在田间找到一根蚂蟥,那还真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农药用得多了,蚂蟥活不下来。如果植物有腿的话,估计也跑走了。

在古典小说《醋葫芦》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知怎么到了壮年以来,娶下一房妻室,便有了一个缄束,就似那蜗牛遇了醋,螞蟥见了石灰一般,由他飞天也似的好汉,只索缩了一大半,这也不知什么缘故。”这是说男人怕老婆呢,用上了蜗牛和蚂蟥,比喻挺妙,无意中也透露出弄死蚂蟥的一种方法:用石灰。据说这是一本明朝的书,看来那时候的人们对付蚂蟥已经很有一套了。

石灰遇水便化解发热,乡人造房子,先挖四四方方一大坑,放一半水,石灰买来倒进去,水就沸腾起来,鸡蛋放进去都能煮熟。石灰有此能耐,蚂蟥见了还不乖乖见阎王?忽想起,乡人在耕田的时候,也会撒少许石灰粉末在田里,是为田消消毒吗?我不懂,传统种田的技能都快失传了。但乡人这样做,绝不是杀蚂蟥。以前的电视剧中,刺客来袭,敌不过主人家,便甩出一把石灰粉,迷人眼,然后逃之夭夭。除“要留清白在人间”外,石灰有毒,蚂蟥见石灰,惨。

【二】

蚂蟥有活在水里的,也有活在土里的。水里的,就叫蚂蟥;土里的,加个“旱”字,叫它旱蚂蟥。

小时候钓鱼要挖蚯蚓,翻开石头找蚯蚓,常会遇见旱蚂蟥,比水里的长一些,从不敢碰它——它不会蹦,也不会跳,但心里就是有一股突然的害怕。若手里拿着锄头,定神之后,一锄头砸下去,释放或是报复内心的那种害怕。由于锄头不像刀子那么锋利,蚂蟥并没有两断,只是陷进泥土里,惊慌地扭动起来。

在家乡,传说蚂蟥是面条变的。这个故事,跟“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的唐朝诗人罗隐有关。罗隐是新登人,新登离我家乡很近。民间传说,罗隐本来是要当皇帝的,自从她老娘早知道这个消息后,整天算计着:等儿子当了皇帝,要这家断子,要那家绝孙,这如意小算盘都被灶王爷记在心里。这还了得?太狠了吧!于是,灶王爷上天,在玉帝面前陈奏事实,玉帝也恼了,那就改了罗隐的命吧,别做皇帝了。改命的时候,罗隐嘴巴咬住了洗碗刷锅的抹布,这抹布是能辟邪的,因而罗隐留下了一张金口——皇帝的金口,说啥就是啥。一次,罗隐讨了地主家一碗面条吃,估计地主不是个好地主,吸长工们的血,罗隐就把吃剩的面条往地主家田里一倒,根根面条变成了根根蚂蟥,吸地主的血去吧!这个故事好像有个漏洞,下地干活的,都是长工吧?也可能是我记错了,总之,民间故事中,蚂蟥是罗隐用面条变的。罗隐的故事遍布大江南北,我在福建听过好多罗隐的神奇故事。

类似的故事,在陕西有一个——蚂蚁是饭粒变的。麦客在寡妇家割麦,欺负寡妇,出工不出力。一个乞丐经过,问送饭到地头的寡妇讨吃的。寡妇善良,把饭给了乞丐。乞丐是神仙,把吃剩的半碗饭倒在地上,变成蚂蚁,去咬哪些偷懒睡觉的麦客。正义的蚂蚁啊!

(蚂蟥出生)

【三】

蚂蟥也是能成精的。

前面讲到蚂蟥是水仙的坐骑。咱们看过《西游记》,好多神仙的坐骑下界为妖。同理,蚂蟥成精为妖,就容易理解了。

据说,元代那个工部尚书冯梦弼,就曾遇见过蚂蟥精。这事,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清代田雯《古懽huān 堂集》都有记载。真真假假,就当个故事听。

那年,冯先生在云南为官,小官,因公出差,骑马到一驿站,天色已黄昏(好像这是句歌词啊)。驿站工作人员告诫他:“夜晚,前方有马判出没,你在驿站住一晚,避一避。”冯先生好奇,愿闻详情,可对方闭上眼,光摇手,不说话。冯先生也无所谓,公干要紧,骑上马,鞭一挥,疾驰而去。行数十里,前头是一条大溪,溪边立一怪物,像屋子那么大。同行随从,已经滚下马来,跪在地上哭诉求饶,软蟹一只。冯先生问他:你这是干吗啊?他也不答话,只是闭眼、摇手。无知者无畏,冯先生上前说话:“老子是许昌人,来此为皇上办事。若我本该命绝于此,那你就吃了我;若我命不该绝,你就放我过去。”话音刚落,那怪物便退到溪中。冯先生打马过溪,“腥风臭雾,触人口鼻”。第二天天亮,冯先生已经办完了事,回到那个驿站。驿站工作人员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官人怎么这么胆大?”冯先生问:“那怪物是啥?”答曰:“蚂蟥精。”不知冯先生听到这个答案,心头可有后怕?书中虽无记载,但极有可能是虎躯一震,唉呀妈呀。

(河中,大蚂蟥)

到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这个故事稍有区别:“冯不听,果遇怪物,如屋,拜之而灭,腥浪袭人。”最有意义的是,它说了这么一句话:“多讹言耳,未有亲见之者也。”多是以讹传讹啊!真是个明白人。如《山海经》中记载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实在匪夷所思。若换个角度去看待,可能会好理解一些。比如:三国时吴人沈莹这样描述台湾“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台湾有不死之草木?没有吧!古人理解世界的“用词”跟我们现在不一样了。

翻阅网页,有人翻译了《五杂俎》中的这个故事,对蚂蟥精的形象作了具体描绘——冯梦弼和随从来到那河边,正要渡河,月光下河里突然风浪骤起,哗啦一声,从河里钻出一个怪物,身子似一间房大,两眼像两个灯笼,幽幽闪着绿光,青面獠牙,腥气逼人,上了河岸向行人扑来,众人一见,魂飞胆颤,纷纷躲避,而冯梦弼毫无惧色,迎上前去……

这是故事发展的规律。宋代《唐三藏取经诗话》,唐僧过“火焰山”,大叫“天王救难”四个字就过去了,总共也不过百余字;而明代《西游记》,光借芭蕉扇都借了好几回。事物从低级走向高级,也从简单走向了复杂。只是,蚂蟥长了獠牙,是什么鬼?

【四】

蚂蟥也分很多种。复制一段词条“蛭”的介绍——“全世界约300多种,中国已知约70种。除部分种类为掠食性或腐食性外,多营暂时性的体外寄生生活,以吸食其他动物的体液或血液为生。医学上能发挥抗凝血作用。”

翻开古代药书,蚂蟥是味药,配方很多。现代科学也证明了它的药用价值。甚至可以说,蚂蟥不仅是药,它还是医生呢!19世纪流行放血疗法,比如:头痛时,在太阳穴上各放数条蚂蟥,任它吸血,就像吃自助餐,管够。当时,用蚂蟥吸血治病可多了,疗效怎么样,“信者有,不信者无”吧。

这里谈谈蚂蟥足饱喝足后,是怎么离开的。

在家乡,有一老人,隔壁村的,只在池塘边见过几次,但记忆尤深,就因为蚂蟥。他在池塘摸螺蛳,几条蚂蟥叮在他背上。等他上岸,蚂蟥还在他背上。老人好像没什么感觉,过路人看在眼里,就难受了!一位老太太走上去,帮他把蚂蟥挖下来,背上血淋淋的。老人说:“不用挖,等它们吃饱了,自己会滚下去的。”脑补下画面,吸饱血的蚂蟥变得更粗了,就跟吸饱血的蚊子一样,能看出红色(有诗人说这样的蚊子像樱桃)。然后,它缩起身体,像个球,收起吸盘,咕噜噜滚回水里去了。

历史上,吃蚂蟥的人,最有名的,要数楚惠王。

他在吃凉酸菜时候,发现菜里有蚂蟥,就吞食了,之后肚子里得了病,不能吃东西。令尹问他:“大王怎么得这病的?”惠王说:“我吃凉酸菜发现有蚂蟥,想如果责备厨师而不治他们的罪呢,这是破坏法令而使自己威严建立不起来的做法;要责备并给予他们惩罚,那厨师和管膳食的人按法律都该处死,心又不忍。我害怕左右的人看见,于是就吞食了。”

我觉得,惠王是个好人,一如家乡的老人,善良。但汉代王充写文章严厉批评了惠王:让管理膳食的臣子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失去了统治臣民的威严,可见没有制止错误的意思,这是不贤明的。

同一事实,不同观点,天壤之别。

不过,惠王因祸得福。他“久患心腹之积”,吃了蚂蟥之后,上吐下泻,当晚就痊愈了。

(吃蚂蟥的翠鸟)

误吃活蚂蟥,是一件危险的事吗?

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记载:“误吞之,则生子腹中,瞰食脏血。”真是可怕!难道蚂蟥能寄生在身体中?同时,他也提出了解救办法:“饮黄土水数升可解。或以蜂蜜,则蚂蝗化水而死。”同样,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误吞蚂蟥的解救办法:“用藜芦炒过。研为末,水送服一钱,将水蛭吐出。”

若真把蚂蟥吞进胃里,胃酸肯定将它化了。若进其他地方,就不好说了。

想起小时候的一则“趣事”:某穿开裆裤的小男孩,跟着一群男孩玩,挖蚯蚓时,他蹲在一旁,后来他觉得小鸡鸡里痒,有东西。他奶奶断定,是蚯蚓爬进去了。然后,抓来水鸭子,掰开鸭嘴,衔住小鸡鸡,把蚯蚓吸出来。真是一物降一物啊!蚯蚓啊蚯蚓,任你本事多大,碰到鸭子,就是口中食啊。

不知蚂蟥进入人体内,可有类似的“仪式”?

在网上找到这样一段话:“南欧、北非和中东湖泊、溪流中的尼罗沼蛭,在人畜饮水或洗澡时可进入鼻、喉、肺、尿道等处,幼小的蛭较易进入。受侵染的人畜可因失血而引起贫血;若呼吸道阻塞可致死亡;若伤口在体外每致继发感染。”这吸血的怪物,还是不接触为好。

5厘米长山蚂蟥,蜗居老人鼻腔半年,医生在取

【五】

牛马误食蚂蟥,也是常有的事。它们没人这么精明,一旦被蚂蟥叮上,这蹄子就没人手那么灵活啊。

小时候,看到苍蝇围攻群牛,一只只苍蝇饱得比蚊子更像樱桃。牛有什么办法呢?一是下水,可一出水,苍蝇又来了;二是泥潭打滚,浑身是泥,苍蝇还是来下嘴;三是尾巴甩甩,像鞭子,苍蝇没打着,自己倒甩疼了。

在清代袁枚《子不语》中,记载了一件马吃蚂蟥的事。有个大臣叫来文端,自称前世的伯乐,那么肯定善于相马。一日,同事梁文庄骑马去上班,因为马走得慢,所以迟到了。梁文庄说,这马伤水——喝水喝多了,喝得生病了。来文端说:“不是伤水,是河边饮水时,误吞蚂蟥了。”梁文庄请来兽医,给马扎针,果然拉出好多蚂蟥来,之后,马就健步如飞,健康啦。

乱谈蚂蟥,就这么多。好像引经据典不少,其实都是资料查来的,惭愧。

最后,再留两条蚂蟥的记载,留给想象。

《太平广记》载:南僧说蛟之形,如马蟥,即水蛭也,涎沫腥粘,掉尾缠人,而噬其血。蜀人号为“马绊蛇”。

《太平御览》载:《齐书》曰:萧季敬为广州刺史,为都护周世雄所袭,军败,奔山中,为蛭所啮,肉尽而死。

(特殊吸管:两个苏丹儿童用特殊吸管吸地上的雨水,这种吸管的设计能防止蚂蟥被吸入)

【以下内容网转】

被蚂蟥叮住了,怎么弄它下来?

当这些“吸血鬼”叮在你身上时,你千万别用手去把它拔下来,那是很愚蠢的做法。因为蚂蟥有两个吸盘,很可能你会适得其反,令它吸得更紧。同时硬拔,会让它的口器断落于皮下,引起感染。 
  把蚂蟥弄下来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其它被叮咬的地方,这种震荡会蚂蟥会脱落。 
  用浓盐水涂在蚂蟥身上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蚂蟥身上涂肥皂水、烟油、酒、醋等等。很快,蚂蟥就会掉下地来。 
  用火也可以让蚂蟥吃不消,用火柴烤一下它,它便受不了。
   蚂蟥脱落以后,对于被叮咬的伤口要进行必要处理,不然引起感染便麻烦了。涂一些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也不用着急,教你一个土方,用竹叶烧焦成炭灰,或将嫩竹叶捣烂敷在伤口上,一样可以达到防感染和止血的目的。 
  虽然我们有对付蚂蟥的办法,但被它叮咬,吸一通毕竟不是件舒服的事,所以最好是做一些防备工作。 
  穿长裤,并且把袜子套于裤腿外,扎紧裤脚,因为蚂蟥是无孔不入的。裸露的地方要涂抹防蚊剂或防扩油膏。当你全身都散发出这种味道,蚂蟥便敬而远之。

(0)

相关推荐

  • 破血消癥的中药——水蛭  破血消癥药“水...

    破血消癥的中药--水蛭 破血消癥药"水蛭"为医蛭科蚂蟥属动物蚂蟥.柳叶蚂蟥或医蛭属动物水蛭的干燥全体.别名蛭蝚.至掌.虮.蚑.马蜞.蚂蝗.水麻贴等.其味咸.苦,性平:归肝经. &q ...

  • 这个虫子具有破血逐瘀的妙用,还能消肿止痛,适用于这2类人群

    小时候我有一次在山上和小伙伴一起捅马蜂窝,非常倒霉的是,马蜂一出来他们几个就地匍匐,而我拔腿就跑,最后我一个人承受了一切.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品种的马蜂,我被蜂子蛰过的手臂又肿又麻又痛又烧,那时候觉得自己 ...

  • 每天懂一味中药——水蛭【别称】:蚂蟥【性...

    每天懂一味中药--水蛭 [别称]:蚂蟥 [性味]:咸.苦,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破血通经.逐瘀通络 [作用]:常用于女子血瘀型闭经.跌打损伤.血瘀型中风半身不遂. [用法]:以入丸.散或研末 ...

  • 你知道水蛭是一味中药吗?那你知道作为中药的它,有什么作用吗?

    蚂蟥的中药名称叫做水蛭,中药水蛭是水蛭科动物蚂蟥或水蛭或者柳叶蚂蟥的干燥体,夏秋捕捉后,用沸水烫死,再晒干即可.水蛭味咸苦而性平,有小毒.中药水蛭最主要的功效就是破血逐淤,常用于血瘀闭经或者跌打损伤.

  • 如果不小心吃进肚子,蚂蟥会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吗?

    很多朋友可能对蚂蟥这种生物无感,因为没有经历过那种被蚂蟥叮咬的临场恐惧,但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一定是心有余悸,它们的叮咬毫无感觉,甚至你顶着蚂蟥出水都不知道. 这种无比恶心但生命力有超级顽强的生物,据说很 ...

  • 股市乱谈:聊聊收益!

    每年收益一次的是高管,每月都有收益的是员工,每天都有收益的是卖菜的,干活就有收益的是零工. 收益的大小与机会的多少成反比,与结算周期成正比.每天都有的机会收益一定很小,遍地都是的机会是留给收破烂的. ...

  • 十二生肖乱谈

    越南也有生肖,其中11个与中国相同,只是把"兔"换成了"猫".至于为什么中国的生肖中没有猫,比较靠谱的说法是,猫是在有十二生肖产生之后才传入中国的.那么为什么是 ...

  • 养花土壤别乱用,加上3种东西,肥力足了,几年不用换盆

    养花离不开好的土壤,平时在家养花,大多用的营养土或者自己掺配的土壤,在养花的时候土壤是重中之重,如果土壤搭配不好,用不好或者是有什么隐患,那以后可是非常麻烦的, 如果自己用的田园土去养花,一段时间之后 ...

  • 绿萝长势不好怎么办?别乱用!2种小东西试一下,其实恢复挺简单

    绿萝好多人都在家中养着,有的人养的绿萝枝繁叶茂,长得非常的茂盛,也有人养的绿萝长势不好,长势不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个时候就会有好多人说您往里边扔个铁钉,扔个阿司匹林啥的,浇水的时候给它加上就能够让 ...

  • 乱谈岛屿(25)纳土纳群岛(Natuna Islands)

    纳土纳群岛(Natuna Islands)位于南海几乎最南边,夹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间稍北海域.整个群岛由纳土纳大岛(Natuna Besar).南纳土纳群岛(South Natuna archi ...

  • 乱谈书画(上)

    乱谈书画(上) 看到这个"乱谈书画"题目,许多人会笑掉大牙,你一个书协.美协会员都不是,如何有资格谈书画.还敢乱谈,胆子还真大.抱歉,扰你思绪,害你动气.伤身,实在不应该.因为自己 ...

  • 乱谈书画(中)

    大学时代的绘画.篆刻.书法.素描习作. 乱谈书画(中) 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虽然没有绝对标准,但一定有标准.书.画一定是反映艺术者所处的时代.一定有时代印记,也就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提法.在这一点上,书画 ...

  • 乱谈书画(下)

    乱谈书画(下) 作画该以笔力胜,笔力由骨气胜,骨强则气势强,无骨的笔墨一定无势,我以为是绘画里的废笔.宾虹老人言:笔力透入纸背,是用笔之第二妙处,第一妙处还在于笔到纸上能押得住纸.历来书画艺术,书画. ...

  • 乱谈岛屿(23)苏拉威西岛(Sulawesi Island)有没有行星发动机

    苏拉威西岛(Sulawesi Island)面积17.5万平方公里(比湖北省稍小),人口不到2000万(湖北省人口的1/3).整个岛的样子像一个大写的艺术体英文字母"K". 下面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