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一方【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 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0g) ,细辛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薄荷不见火八两(240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疏风止痛。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

本方所治乃为风邪外袭,阻遏清阳所致。风邪外袭,上犯头目,故头痛目眩,由于风性数变,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或牵引眉棱骨痛,若头痛作止无时,称为头风。风邪束表,卫阳不宣,邪正抗争,则恶寒发热,肺气不利,则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外袭之征。治宜散风邪,止头痛。因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风止痛,为治各经头痛的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或巅顶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君药。薄荷、荆芥辛散轻扬,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且薄荷用量独重,以其辛凉之性,制其诸风药之温燥,为臣药。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散邪治头痛。其中羌活镇痛力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通窍止痛,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并宣通鼻窍,防风疏风解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性,服时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共为使药。诸药合用,疏风药众,止痛效宏,又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均治。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使用注意]

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附:

菊花茶调散(《医方集解》):即川芎茶调散原方加菊花一钱(3g)僵蚕三分(lg)共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服。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上攻,头晕目眩及偏正头痛。

本方在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加菊花、僵蚕以散风热,故对偏正头痛及眩晕而偏于风热者较为适宜。

本方的服法是饭后用清茶调服。其因:一是本方药多为风药,辛温升散,清茶苦凉,能清上降下,既能清利头目,又制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有降。二是本方药物大部分含有挥发成分,入煎剂时,易失去有效成分,使药效降低,故用清茶调服,以保护挥发性成分不致丢失。现临床将此方多制成袋泡茶剂,以保护挥发性成分不致丢失,且浸出率高、简便易行,故中药袋泡茶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方歌]

川芎茶调用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经验]

例:李某,男,43岁,2009年4月8日诊。

间断头痛5年有余,因平时不剧,故未重视。几天前出现头痛,以前额痛为主,恶寒发热,咽干咽痛,口渴,舌尖红,苔稍黄,脉浮稍紧数。

诊断为头痛,辨证为外寒里热证,治以解表散寒,清热生津之法。

处方:川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石膏20克,玄参10克,芦根30克,甘草6克。水煎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5剂而愈。


例:周某,女,32岁,2008年7月18日诊。

头痛且胀,喜凉恶热,面红,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为热毒上扰证。治以散风泄热止痛为法。

处方:川芎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石膏20克,菊花15克,僵蚕10克,芦根30克,大黄6克(后下),甘草6克。三剂,水煎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

二诊:药后诸症好转,大便已通,上方去大黄,又服3剂而愈。

按:例一中,恶寒发热,脉紧为外感风寒,咽干咽痛,口渴,舌尖红,苔黄为里热伤津,故治以解表散寒,清热生津之法。所以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石膏以清热,加玄参、芦根以养阴生津。药证相符,故五剂而愈。案二中,头痛且胀,喜凉恶热,面红,舌红苔黄脉数,显是风热之毒上攻头部的表现。故治以散风泄热止痛之法。所以在上方的基础上去辛温之细辛、荆芥、防风,加清热解毒疏风之石膏、菊花、僵蚕。热必伤津,故加芦根以养阴生津。此方亦取芎芷石膏汤之方义。3剂后,大便已通,故去大黄。药对症,病遂愈。

川芎茶调散虽是对于风寒之邪着于头部所致头痛而设。但此方加减变化,亦可治疗很多证型的头痛。如风热头痛者,可去掉一些辛温之药,加上辛凉之菊花、连翘、银花等;如兼血虚或阴虚者,可去掉一些辛燥之药,加上滋阴养血之生地、丹参、当归等;如兼气虚,可加补气之党参、黄芪等。兼肝火旺者,去一部分辛温之药,加上清泻肝火之栀子、龙胆草等。总之,依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用药,可治疗多种头痛。

又,对于风寒着于头部,久而不去之头痛,方中之细辛为必用之药,不效者,适当增加药量,不过需注意避免中毒。另外,川芎茶调散中,又有茶叶一味,亦取其辛凉之性,调和佐治诸温药之意。有人认为方中薄荷、茶叶用量较大是为风热头痛而设,我们不在文字上纠结。陈宝贵临证体会,此方关键在于各药用量的大小比例关系,具体应根据临床症状变化而加减运用。西医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痛等都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 END ==========

(0)

相关推荐

  • 头痛、眩晕、耳鸣药对经验细辛、酒大黄[主...

    头痛.眩晕.耳鸣药对经验 细辛.酒大黄 [主治应用]肝旺火郁. 风火上扰之头痛. [经验体会]周仲瑛经验: 细辛.酒大黄,辛散苦降治郁火,为寒温同用之配伍.细辛性温味辛,芳香燥烈,清而不浊,有升浮之性 ...

  • 经常头痛,偏头痛,试试这个中药经典方,祛风止痛!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治疗头痛的经典方,川芎茶调散,其为治疗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也是基础方.本方应用了八味中药,分别是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与其他方剂使用方法不同的是本方要研末 ...

  • 风为百痛之长!夏天风吹头痛,我给你讲这张方子,请记下来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 ...

  • 46、细说中药川芎:四物汤中用川芎预防血滞,非补血,不可不知

    46、细说中药川芎:四物汤中用川芎预防血滞,非补血,不可不知

  • 川芎茶调散(治外感风寒头痛)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汤头歌诀方歌]川芎茶调散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 正偏头痛悉能康 方内若加僵蚕菊 菊花茶调用亦臧 [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g),白 ...

  • 每日学一方【三物黄芩汤】

    2020-05-26 07:05 三物黄芩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组成用法] 黄芩15-50g.生地黄30-100g.苦参15-30g.三味药同时水煎煮2-3次,取汁混合,分2-3次服 ...

  • 每日学一方【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 ...

  • 每日学一方【鸡鸣散】

    鸡鸣散 <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 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和皮)15克.紫苏茎叶9克. [用法] 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 ...

  • 每日学一方【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 <圣济总录> [组成] 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 ...

  • 每日学一方【桔梗元参汤】

     桔梗元参汤 <四圣心源>卷八 [药物组成] 成分为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方解] 桔梗宜上焦肺气 ...

  • 每日学一方【苇茎汤】

    苇茎汤 <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汤,中药方剂,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肺痈.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肌肤甲错,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滑数.现用于肺脓疡.肺炎: ...

  • 每日学一方【一贯煎】

    一贯煎 <续名医类案> [用量]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 [功用] 滋阴疏肝.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 ...

  • 每日学一方【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适应症: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组成]  生黄芪60 当归尾8 赤芍8 广地龙8 红花5 桃仁8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 ...

  • 每日学一方【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苏子降气汤能 降气疏壅,引火归元,袪痰止咳.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