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斌|略说徐生翁的“三奇”

徐生翁(1875~1964),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始复姓徐,仍号生翁。浙江绍兴人。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一生以鬻书画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数十年足不出绍兴,不求闻达,以布衣终天年。书法精楷、隶,由颜真卿入手,上溯晋魏汉秦,尤得力于北朝碑版,并主张用书外功夫充实书艺,所作古朴无华而有奇逸矫纵之气,时人号为“孩儿体”。能篆刻、绘画,风格一如其书。《美术丛刊》《中国书法》有专题介绍。徐生翁先生是我国近代被人们公认的异军突起、风格独特的艺术家。

略说徐生翁的“三奇”

梁文斌

(博士、副教授、硕导)

毫无疑问,徐生翁的书法风格也是属于晚清以来的碑学范畴的。当我们触目徐生翁的那些大字对联作品时,以质朴、稚拙、厚重、奇崛、生辣这样的词来形容他的书法风格,我想不会有何异议。这些审美感受一部分来自于他独特的线条特质,一部分则来自于他的结体。他的线条,犹如绍兴陈年霉干菜,味够重、耐咀嚼,非有一副好胃口与好牙吃不得。他的结体,犹如绍兴吼山奇石,极险峻又极稳健。

不过,当我有幸一睹徐生翁幸存下来的四大册三四百页的日常性书写的小字时,讶叹之余,忽生“三奇”之想。

如果说,“奇崛”最可用来形容徐生翁大字的结体,那么,其小字可用“平正”来描述。不必说其集前人诗句成联的楷书小字,即使是随意抄录前人文稿的行书甚至草书小字,也是一律结体平正,甚少奇侧与笔画的连带。徐氏大字线条极尽提按顿挫之能事,尤其体现在线条的中段,保证了线条的中实与厚重。与其平正的结体相适应,小字线条甚少顿挫,只在线条的起讫处略施轻重,类似唐人楷法。有的则干脆连这起讫处的那点轻重感也舍去了,平入平出,一如篆法。因此,徐生翁小字的气息可谓质朴典雅。一般书家,大字往往力求端庄谨严,而小字则随意洒脱。徐生翁的大字则是恣肆汪洋,而其小字恰是谨严端庄。此可谓徐氏一“奇”。

徐生翁四大册的小字书稿,约有一半是集联内容。虽说集前人诗句以成联是徐生翁时代的风尚,但很显然,他的主要目的是为“创作”书法对联而准备的素材。许多为我们所熟知的徐氏书法对联,均可在其小字书稿中找到内容,如“又有石榴才一幅,时见松栎皆十围”;“饮泉监面得真意,解带量松长旧围”;“文章不如仲氏好,草书独有怀素奇”等等。如果将相同内容的大小字对联一起对比着看,我们立刻就会“发现”,大字对联是“创作”的书法作品,小字对联是“写字”的内容记录。前者是供他人作艺术欣赏的,后者则是为作者自己识读内容准备的。书写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或者说书法的艺术功能与实用功能在此一目了然。徐生翁有着极强的创造力和鲜明的艺术创作意识,艺术创作与实用书写泾渭分明,是为徐氏二“奇”。

“又有石榴才一幅,时见松栎皆十围”的日常书写与创作比较

徐生翁小字与大字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审美差异,但其内在的风格基因则是一以贯之的。小字的整体风格质朴、拙厚,大字的奇崛、生辣是建立在质朴、拙厚基础之上的,或者毋宁说,大字本身就包含着质朴、稚拙与厚重的审美风格。对联是我们见到的徐生翁留下来最多的书法作品,也是其书法作品中最典型的“徐家样”。徐生翁或许心里最明白,对联书法的创作是自己艺术理想与书法实践的最佳方式。这不但可以从数量巨大的集联小字内容中见出,也可从数量多质量高的对联书法创作作品中得到佐证。因此,论徐生翁书法风格的典型性,首先得论其对联书法作品,或者说对联风格即其书法风格。以单一的书法形制成就最典型的书法风格,是为徐氏三“奇“。

徐生翁先生集联及对联作品欣赏

此图标志内集联与下联内容相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