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排长发现敌人丢下的臭炮弹,为何如获至宝?

在中朝人民军队连续5次沉重打击下,侵朝美军被迫于1951年7月10日,在“三八线”的西部重要城市——开城,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停战谈判。

1951年9月,志愿军第六十五军一九五师奉命开赴开城地区,执行保卫开城、保卫谈判的任务。

谈判开始,美军和南朝鲜军毫无诚意,并指使其部队肆意滋扰开城中立区。

志愿军一九五师和兄弟部队针锋相对,10月奉命对盘踞在开城以南、砂川河以西、汉江北岸、礼成江以东之敌予以反击,很快将敌人全部驱逐至砂川河以东和汉江南岸。

随后,一九五师的三个团便据守在砂川河以西沿线和汉江北岸一带。

10月25日敌我双方恢复停战谈判,地点移到开城以东的板门店。

谈判桌上,美军代表无理提出要我方后撤1500平方公里,妄图不战而取得开城地区。这一无理要求当即遭到我方严厉拒绝。

谈判不成,南朝鲜军队第一师企图攻占砂川河西岸的制高点——军藏山、天德山等我方阵地。

为了打破敌人的进攻企图,部队展开了以构筑坑道为主体的防御阵地的热潮。

那时,构筑坑道工事的唯一工具就是小锹、十字镐。

军藏山是一座青石嶙峋的高山,石质坚硬。战士们就用这些简单的工具,昼夜不停地挖掘。

时间不长,小锹磨成了镰刀,十字镐磨成了小锤子。尽管这样,坑道的进度十分缓慢,一天只能进展几厘米。

五八四团工兵排长谢福林,边挖坑道边琢磨:敌进攻迫在眉睫,战士们已使出浑身解数,仍不能加快进度,怎么办?

一天晚上,谢福林忽然想到:敌人打到我阵地上的炮弹,有些没有爆炸,如果能取出里面的炸药,不就可以用炸药来炸石挖洞吗?

天还没有亮,他就翻身下床,跑到山坡上寻找没有爆炸的臭炮弹,一口气竟找到十八枚。他如获至宝,高兴得在坡上跳了起来。

对于拆炮弹,谢福林可谓得心应手,他很快把这18枚炮弹一一拆卸开,共取出炸药100多公斤。

工兵排利用这些炸药打眼放炮,很快挖掘了一条宽1.3米,高1.9米、长58米的坑道。

挖成一条坑道后,工兵排趁热打铁,要求再挖一条,可山坡上的臭炮弹没有了。

谢福林四处打听,战友们说山凹里有一颗敌人飞机扔下来没有爆炸的千磅炸弹。他一听,二话没说,赶忙跑去。

果真不假,大炸弹静静地躺在那里。谢福林同样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他心想,如果把这庞然大物肚子剖开,东西一定不少。

他刚准备拆开炸弹,又转念一想,这会不会是定时炸弹?万一它“醒”了,可不是好玩的。当时,他没有动手。

第二天他又去“探望”了一次,看到大炸弹仍躺在那里。

第三天,急不可待的谢福林卷着袖子上去了。他想还是自己去为好,万一“光荣”了,也只有我一个。

他先卸下炸弹的引信头,下面有个铁盘,使尽力气也转不动。

无奈之下,他只好悄悄地把班长叫来,俩人合力拧,那铁盘终于拧下来了,米黄色的炸药也露了出来。

可炸药是固体的,硬掏掏不出来。谢福林就骑在炸弹上,把炸药一点点地捣碎,然后往外掏。拿回去一称,500多公斤,工兵排的战士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有了炸药,工兵排如虎添翼,他们用这些炸药,又挖掘了一条长,190米长的坑道。

弹壳也没有浪费,工兵排用来做水缸。后来,工兵排把这“水缸”献给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

师领导和机关推广了五八四团工兵排的经验,表彰了谢福林排长的英雄事迹。

全师每个单位都组织了专门力量,搜寻敌人打过来的与飞机扔下来的那些没有爆炸的炮弹和炸弹,从中获取炸药,大大加速了坑道工事的构筑。

后来,在祖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炸药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部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坑道工事构筑。

这样,志愿军的阵地变成了攻不破、炸不烂的钢铁防线。敌人夺取开城地区的计划成为泡影,而志愿军的前沿阵地却伸向了砂川河以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