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部落“羲、和”创造的“日历”和“月历”
祝融部落先后在炎帝部落联盟、蚩尤部落联盟、黄帝部落联盟。都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路史·国名纪》:"今郑州有祝融冢”,祝融部落的先进的文化中心新郑,无疑成为黄帝、颛顼的都城所在地。故有:皇甫谧《帝王世纪》:“或曰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所指说的“有熊氏之墟”;《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郑,祝融之墟也。;《汉书·地理志》:“今河南之新郑,本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虚也。”。
祝融部落的不同的分部落,也是以部落“祝融”称呼;有时候以祝融部落的首领或某一分部落首领的名字称呼。祝融部落在炎帝部落、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等都是倚重的部落,天文、冶炼、制陶、历史文化、祭祀、战争等,都是祝融部落历经上古的杰出部落。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载伏羲女娲时期祝融与共工之战、炎帝时期:《山海经.海内经》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蚩尤时期“九黎”氏族首领名均曰“黎”;甚至在“夏、商之季”《周语下》记载依然有所谓“黎、苗之王”,《大荒东经》曰:“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犁”与“黎”古音同,“黎”本从“邑”(《说文》)。黄帝时期《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祝融而辩于南方……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里说的就是十日族的来历。少皞帝俊娶羲和氏的女子为妻,让羲和氏主管天象,观测日晷变化,记录时间。后来,羲和氏生了十个儿子(这里的生十子是指羲和氏族繁衍了十个分支,并非是狭义的女人生孩子),便分别以日命名,称作日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其实,生十子,是说创造了日历。至今依然延续天干为十个的序列。《尚书·孔氏传》:“重即羲,黎即和”,祝融部落的羲和分部落,也以羲和十子后来发展成为十个重要的分支,统称为十日族。
《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则属于开始有十二地支。并每年以十二月记之。
颛顼时期,《国语·楚语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曰:'重实上天,黎实下地。’遭世之乱,而莫之能御也。不然,夫天地成而不变,何比之有?”
帝喾娶陈锋氏女子为妻,居住在丹陵,生有四子:长曰鸷,次曰弃,三曰契,四曰尧。尧被封在唐邑,主要在今唐县、望都、完县、曲阳等地。《史记·楚世家》载:“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祝融由火神升格为雷神。祝融部落经过多年与帝喾的征战,终于被肢解分化为六姓或八姓,其实就是分化瓦解,甚至分化更多小部落,很多的姓氏从此分化而成。
帝尧时期,多以羲、和为祝融的部落新兴代表。唐尧与羿族联合击败了十日族,诛杀了九个日族的首领,只留下一个甘愿臣服的首领,加封为日族大酋长,统领整个日族。接着他又率众进攻那些反叛的部落,《淮南子·本经篇》记载:“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断修蛇于洞庭,擒封稀于桑林。”
帝尧都平阳,把舜封在了虞邑,号有虞氏。尧任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为历正,主管历法。任命阏伯后裔为火正,主管大火星的观测。任命实沈后裔为金正,负责太白星的观测。封夔为乐工,皋为大理,重为工师。《尚书·尧典》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竹书纪年》记载:“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命羲和历象。五年,初巡狩四岳”。祝融部落分部落的“羲、和”完善日历、月历。后帝尧颁布新的历法:每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年为十二月,每月为三十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每五年增加一月,以调整四季时令的误差。同时还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准确时间,使农民能够根据季节准确地安排农业生产。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