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介绍 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光绪元宝铜圆
本文作者 孟祥伟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清代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光绪元宝铜圆一枚。该枚铜圆重8g,直径28mm。铜圆正面上缘镌刻“广东省造”,下缘镌刻“每百枚换一圆”,中间镌刻“光绪元宝”;背面上缘镌刻英文省名“KWANG-TUNG”,下缘镌刻英文币值“ONE CENT”,中间镌刻“飞龙”图案。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圆铸造于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二年(1900-1906)之间,它是清政府大规模铸造并投入流通的第一种铜圆。铜圆首先铸造于广东,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广东毗邻港澳,商民已经习惯使用外洋铜仙;二是广东自停止制钱生产后,市面上钱荒严重;三是政府意图牟利,以供给省政经费。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圆其币值主要有五文、十文两种。据正面下缘文字的不同,十文铜圆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每百枚换一圆”,一种为“每元当制钱十文”[i]。由于首先铸造的铜圆上镌刻的“每百枚换一圆”是相对于银圆比价,即每一百枚铜圆可换重库平七钱二分银圆一枚,商民使用时颇感不便,所以从光绪三十年(1904)开始将文字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即每枚铜圆可换制钱十枚,以便利民间制钱与铜圆的换算[ii]。
[i]《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篆委员会:《中国钱币大辞典 清编铜元卷》第8页。
[ii] 徐思道:《广东铜元的铸造与流通》,《广东文史资料第六十九辑》。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圆由位于广州的广东钱局负责生产,该局由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1887)奏请在广东创办钱局,购买机器,得到清政府批准后于同年四月向英国喜敦厂订购机器,在广州大东门外黄花塘建造厂房。钱局于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竣工,其厂房仿造英国造币厂设计,布局似“回”字形,银厂居中,钱厂环绕四周。钱局设立后,为便于生产和管理,制定有钱厂、银厂章程。广东钱局于光绪十五年(1889)四月二十六日开炉鼓铸制钱,光绪二十六年(1900)开始铸造铜圆,光绪三十二年(1906)不再铸造当十铜圆,改铸以天干地支纪年的大清铜币[i]。《广东试铸铜元全案》一文对广东始铸铜元的情况有如下说明:“拟试造铜圆宜分三等,以便民用,轻重大小均与外洋运来通商口岸行使者相类,惟龙纹字样则不同,第一等每个广东库平重四钱,每七钱二分重大银圆一圆换五十枚,二等重二钱换一百枚,三等重一钱换二百枚。”
广东铜元的生产,采用冲压工艺,其流程大体可以分为铜材熔炼、轧片、冲压坯饼、滚边、烘洗、印花等六个基本工序[ii]。
[i]钟丽文:《广东钱局和广东造币厂》,《广东文史资料第六十九辑》。
[ii]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篆委员会:《中国钱币大辞典 清编铜元卷》第370页。
铜圆虽然首先由广东制造,但是由于广东习惯使用小银元,铜钱主要是找零使用,所以行销不多。广东所铸造的铜圆,大多运往上海转运各省销售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