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se-Step:阅兵的“正步走”,英语中为什么叫“鹅步”?
中文的“正步”,指军队行进的一种步法,主要用于阅兵和各种礼节仪式场合。
在英语中,“正步走”称为Goose-Step,也就是“鹅步”。在很多英语国家,Goose-Step都带有明显的负面意味,是一个pejorative term,用来形容“盲目服从”。
事实上,英语中的Goose-Step,原本只是中性含义,是军事步操训练中的专业术语。在1940年代的二战之后,Goose-Step才产生负面含义。
历史由来
“正步”这种行进步法,最初产生于今天德国北方的普鲁士,在德语中的拼写是Stechschritt,如果按字面直译,相当于“穿刺步”。
18世纪时,普鲁士虽然国力有限,但陆军训练有素,闻名于欧洲各国。当时,英国正在崛起,越来越多地介入欧洲的国际事务,需要扩充并训练自己的陆军,于是就搬用了德国陆军的训练规则,在此过程中采用了Stechschritt这种行进步法。
但是,英国陆军的军官士兵,并没有直接把Stechschritt翻译成英语的Piercing Step,而是从这种步法联想到鹅行走时的样子,形象地称之为Goose-Step。
18世纪时的普鲁士军队。
“正步”的全球化
到了19世纪,普鲁士击败法国,统一德国各邦,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德国的陆军,也因此扬名世界。“正步”这种行进步法,开始被欧洲以外的各国采纳。
“正步”一度被各国军队视为步操的正统,象征着军人的纪律和效率。虽然德国1918年在一战中战败之后,很多国家的军队仍然采用“正步”。
清朝灭亡后,中国在建立现代军队的过程中,曾多次从德国聘请军事顾问,因此也采用了“正步”,并沿袭保留至今。
除了中国,俄国、印度、古巴、以及很多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军队,今天也仍然保留这种步法。
“正步”虽然美观整齐,但训练费时费力,因此,今天主要用于阅兵和仪式,在日常训练以及军事行动中很少出现。有些国家的军队,如英国、美国、以及德国,已经不再使用“正步”。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运动员使用“正步”行进。
Goose-Step的负面含义
“正步”的英语说法Goose-Step产生负面含义,是在19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是英国和美国的最主要敌国。
因此,在英语国家面向后方民众的宣传中,Goose-Step这个说法以及相应的形象,经常用来丑化德国军队。
这样一来,Goose-Step就从中性的军事术语,变成了纳粹军队的象征,用来指盲目服从、缺少个性和独立思考。
二战之后,冷战开始,美国和苏联相互敌视对抗,长达数十年之久。由于俄国军队自18世纪以来一直使用“正步”,因此,英语中Goose-Step的负面含义,在冷战时期被继续加强。
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直到今天,日常英语中的Goose-Step,仍然带有负面含义。但在仍然采用“正步”的国家,Goose-Step则仅仅是中性词语,不带有任何贬损意味。
由于这个原因,在跨文化使用时,Goose-Step经常引起误解。
例如,俄国有一部著名的芭蕾舞《斯巴达克斯》,讲述的是古罗马共和国后期的一次奴隶起义。在剧中的罗马士兵角色,就是采用Goose-Step的步法。
这部作品在英语国家上演后,一些评论家曾臆断认为,剧中Goose-Step步法的用意,是在拿二战时的纳粹德国军队,来比喻两千年前的罗马军队。
事实上,在俄罗斯,“正步”所体现的,仅仅是军人的纪律严明、步调一致,并不带有任何的反派含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