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本书中,重申了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中得到最大实现和发展。中国把教育作为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工程,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教育。然而,很多人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学习仅仅局限在知识上,导致了一种浅层学习,虚假学习。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教育,必须帮助孩子,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抛弃浅层学习,拥抱深度学习。
什么是深度学习?
我们说的“深度学习”,指的是基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这样描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挑战性的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维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动机,高级的社会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人。”学习的情景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参与过程。美国学者布卢姆提出,人的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其中,“记忆 理解 应用”是“低级思维”,“分析 评价 创造”是“高级思维”。而深度学习,兼具两种思维。它是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
它是基于发现与探索过程的学习
它是有愉悦的审美体验的学习
它是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
它是激发学生更大的信心和兴趣的学习
它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深化价值的学习
开展“深度学习”,要面对5个问题
深度学习,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构建这个生态,需要回应五个问题:
为了培养未来型人才,学校应该让最新科技进入课程和教学,成为学习的资源,相应的课程体系或者学习内容,应该具备三个特性:“两通、三融、全纳”。两通:学习的边界要融通,目标必须贯通;
三融:扎根国家课程,拓展与活动课程,进入氛围课程,我们不能给孩子无限叠加学习内容,他们的时间有限;
全纳:普及基础教育还不够,好的教育从美好的体验开始,要考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自主选择课程。在注重教育公平的同时,关注弱势群体的同时,不能忽略资优儿童的教育,好的教育是全纳。
学习方式非常重要。我们提出了“创客式学习”,希望孩子们能够基于发现与探索,体验设计与创造,从而主动去建构知识,在问题中学、做中学、设计中学、探索中学、跨学科学和活动中学。
评价是一种高阶思维。我们开发了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以科学课为例,我们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与社会联系”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从学生自我评、团队评以及教师评,将学习过程,期末考试以及学术答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不是为了区别孩子,而是促进孩子们反思,达成高阶的思维和学习的水平,通过找差异、展特长,让孩子们带着信心和兴趣走进学习,走入课堂,进行全方位无边界的学习。
学习,发生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也发生在现实与虚拟之间,与人工智能之间,与远程的陌生伙伴之间。我们要创建新的学习社群,要打开校门,连接成人和儿童的世界,引进创客组织合作开发课程,与国际国内的学者专家开展交流,让孩子以专家为伍,像专家一样地做事,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这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的社群模式。
这就涉及学校的空间情境。我们的学习场景和空间建设,有“五化六场”的标准提法:五化:绿化的、美化的、香化的、文化的、诗化的
六场:兴趣的激发场、赋能的实践场、高雅的审美场、想象的起飞场、敦厚的文化场、价值的升华场
推动高质量的“深度学习”,需要“6个场”
今天的学校空间,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我们把5G基站引进学校,把最新技术引入课程,让孩子看到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学校有一面CPU墙,展示了几十年来CPU的演变过程,通过正反面形成一个0101组合,它是一个阿斯克码,翻译成中文就是:计算机,让生活更美好。同时,所有的学习,都是从美好的感受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该有它的自然野趣,让人轻松拥抱自然。所以,植物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要的元素,我们把野草引进来,它们有不同的香味;我们在草坪上搭建钢结构的格子,孩子可以走进草坪,调动全部感官,触碰植物,细嗅芳香。每一株植物都分了类,挂牌上有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进入一个海量的学习资源。
学校空间,应当让孩子在这里进行实践,除了提供各种手工工具,传统机械,还要跟未来各种智能制造设备联通,让他们经过自由设计与创造,把想法变成作品,长大以后就成了一件商品。在智能制造的时代,只要你有创意,就可以通过3D打印、激光切割机把你的想法制作出来。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像专家一样地思考、设计、创造和制造。学校开学第一周不上传统课,我们上“step课程”,也叫阶梯课程。T,指的是“科技”,这一周,孩子们可以发布作品展,把各种创意和想法在这里做交流。这也是一种深度学习。
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审美本来是全学科的教育,但是学校空间的审美教育无可替代,它可以通过色、声、香味、触发等,让孩子体会空间的愉悦感,这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我们学校推崇“极简主义”的审美原则,让每一个空间都富有设计感。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感到舒服愉悦,他愿意停留下来,在这发呆、思考、创造和交流。
促进深度学习的空间,应该是知识的延展,能够启迪思考。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的好奇。好奇心,会让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欲罢不能,进行长期的探索。我们将教学楼的不同楼层,设计了不同的博物馆。在第六层,有一个“航空航天博物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与探索都陈列在那儿,从“万虎飞天”到神舟飞船、空间站,以及北斗主星导航系统,让孩子们看到中国人的寻梦之旅,学习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如何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我们还把一些尖端武器陈列在那里,激发孩子的想象。我们还把空间模糊化、混搭化,在一层设置了“科探世界”。这里集书吧、博物馆、交流中心、探究中心为一体。我们模仿了很多场景,把一些标本,做成场景化的东西。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恐龙骨骼,让孩子回想那个世纪的恐龙是什么样的,那个时期的地球是怎么样的?给他一个望远镜,去观察和思考。又如,我们树獭和马斯克的信息放在一起。树懒是世界上反应最慢的动物,而马斯克的火箭是速度最快的现代科技作品,两者在这里进行了奇妙的对比。旁边还有一句话,是出自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类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反应最快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快反应的。”树獭最慢,它生存下来了,这是生物的智慧,也是一种生命的哲学。这就实现了空间对学科内容的延展。我们还设计了一组雕塑:一只猛禽俯冲而下,去抓那只即将飞行的幼鸟。旁边附了一句话“生命总会找到出路”,上边用一个高科技产品来做比附。另外一个雕像是草原狼,旁边搭配一只机器狗。我们的科技在迅猛进步,自然也正在遭到破坏。这个机器狗不吃不喝,只要有电,它的能力一定超过草原狼。从这个实用主义的角度说,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慢吞吞的树懒,不需要危险的草原狼,不需要大自然呢?这就让孩子们在对比中产生了遐想,去产生哲思。有一句话说,大自然具有平衡一切的力量,最终我们还是大自然的孩子。这就超过了我们学习知识的范畴。我们还搭建了很多主题书吧,航空博物馆有航空书吧,体育活动场所有体育书吧,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从学科走向知识的海洋。
我们的场景,应该是敦厚的文化场,它能承载文化,体验穿越。建设一个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尤其重要,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中国的标志性物件,触摸传统文化。我们五年级的孩子有一个课程,去穿越体验中国钢琴的美妙之音。同时,这堂课也会启迪他们思考,为什么中国那么早就发明了敲打的钢琴,却没有产生现代钢琴?这仿佛是回应了一个“李约瑟之问”。
学校的场景,不应该局限在学校,它应该有更大的视野,更大的空间。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我们要打开校门,模拟成人的生活,连接生活,赋能未来。我们的教育不仅融通了科技,还涉及金融,开发了丰富的财经课程,贯通1-9年级,让孩子们从认识人民币开始,拓展到投资、股权、债券等概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虚拟存折。在财经课程里,孩子们会做大量深度学习。比如通过对比北京和深圳的房价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股票K线图中学习百分比;2020年疫情期间,高年级学生的一个任务是调查生活中的买菜APP,对比常见的食品价格并绘制统计表……我们的孩子还走进社区,接触社会,去募捐、去拍卖等,展开深度学习。这些基于真实场景的校外学习活动,也让他们意识到,人类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与地位,而是仁爱与梦想。这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通过精心构建这“五个化”“六个场”,我们将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深化价值的一条线贯穿打通,深度学习在前海港湾学校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来源 | 根据罗朝宣校长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未来学校建设峰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