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和小蜗牛】 考试是一种仪式感
栏目简介
名称丨张老师和小蜗牛
人物丨张老师:毕业于华东师大特殊教育专业,现任特殊教育一线教师。
小蜗牛:张老师的7个一年级学生,由于自闭症、脑瘫、唐氏等各种障碍影响正常发展,如同小蜗牛一样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缓缓地挪动。
更新丨不定期更新
九、考试是一种仪式感
上周三,孩子们考完了他们人生第一场期末考试,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开启寒假模式了。
一个外省市的朋友惊讶地问我:“你们还要期末考试啊?”这位朋友也是一位特教教师,他们的学生没有期末考试就放假了。羡慕她可以不用出试卷、不用写试卷分析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特殊学生要不要有期末考试?”
很多人肯定会质疑:“他们这些孩子怎么考试?”“他们考几分真的重要吗?”……这些问题,在我第一次出考卷的时候,确实也是我脑海中的一个个“问号”。我不知道要出什么题目,这群一年级的小朋友连题意都读不懂,有的连字都不会写,要怎么考试?
我陷入茫然。
在学科教研的时候,听有位老师转述了他们班一个家长的话:“我们要来考试的,给他一点仪式感。”仪式感,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不同的场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要求有仪式感,但在“考试”这个词上捆绑一个“仪式感”,真的是又令人捧腹又值得深思。
我好想明白了一点什么。
考试前一天的最后一节生活课,我通过播放孩子们一学期的影像回顾了他们这半年的学习生活,我也不知道他们看懂没有,盯着屏幕上的“自己”,他们有的呵呵呵地笑着,有的害羞地捂住了眼,有的四处环顾、完全没有注意半分。从夏天走到了冬天,从短袖穿到了棉袄,最后一张照片播放结束的时候,我问他们:“明天我们要干嘛呀?”一如往常,我自问自答:“要考试了。”
“考试”这个词其实早在学期结束前几周就不断地在孩子们面前提起,任课老师说:“我们期末考试就考这些内容,你们要记住哦。”家长们当着孩子的面问:“老师,他们什么时候考试呀?他们考些什么呀?”在学期末,高频出现的“考试”二字会不会给孩子们别样的感受呢?会不会有一丝疑惑“考试究竟是什么呢”?
也许现在还没有,刚入学半年的他们还不明白考试的含义,也未曾经历过考试的场景,更没有其他孩子一考完试就可以放寒假的喜悦感……考试是对一学期学习的一个总结,是对过去的一个告别,他们不懂,但我们可以让他们体验这样的仪式感。一次不够,两次不够,三次不够……可能需要好多次,他们才知道上了很久的学之后是可以有一个长假的,但长假之前必须参加一次考试。
因为孩子的特殊性,我们也会根据孩子的程度水平出不同难度的考卷,“学什么就考什么”,不会书写的就用口答的方式,不会说话的就用手指示……我们可以给出个别化的考卷,也可以给予个别化的提示。这些在我们自己的学生生涯中似乎是不曾有过的,考试就是一张试卷考出不一样的分数。不一样的考卷再加上不一样的提示,这让最后的成绩很难有横向的可比性。但特殊教育本身就不是把我们的孩子放到群体里去比较,他们需要超越的一直是他们自己。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他们最大的进步。
不过,不计结果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过程。很多人问我:“你们特殊教育,是要教孩子们什么呢?”我说:“语文、数学、生活……”说完,便看到对方一阵讶异。不能因为他们与其他小孩不一样,就剥夺他们学习的权利;更不能因为他们学不会,就不去教。
考试亦然,这是一份仪式感,年复一年,孩子们也许有一天会明白的仪式感。
番外
发着烧的小姑娘回家后不休息,自己埋头做着作业。
平日里跑来跑去的自闭症男孩竟认真地完成了考卷。
上课·做作业·考试
都是需要时间去慢慢培养的
仪式感
而我很开心
当他们能够坐好,能够握笔写字,能够在试卷上独立做一些题目……
出于隐私,文中出现名字均为化名
文中所提观点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