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
天津大学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1993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的国内首批部门开放实验室之一。现任实验室主任由英国剑桥大学归国学者李亚利教授担任。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欧阳世翕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由15名国内著名学者组成。本实验室是由原“高温结构陶瓷及工程陶瓷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因拓宽研究领域需要而更名的。
实验室用现代制造技术把先进陶瓷材料开发成满足国民经济、军工国防等部门日益增长的需求产品;研究先进陶瓷产品设计、加工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把“加工技术”建设成集机械制造工程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水平的交叉学科;以高水平科研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陶瓷及脆硬材料加工基础理论和实现技术:高效、精密加工机理;低粗糙度镜面加工技术;加工表面完整性和磨擦学特性;纳米级材料去除中的分子动力学和仿真技术;陶瓷磨削动力学,先进陶瓷产品量产化技术产业化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二、研究领域
实验室以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紧密结合为特色,现今已成为陶瓷研究方向齐全的综合型实验室。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先进结构陶瓷,陶瓷材料加工工程,功能陶瓷材料和纳米材料四个部分。
本实验室先进结构陶瓷方向以研制油田钻井泵用增韧氧化锆陶瓷缸套及大尺寸氧化物复相陶瓷柱塞为主要代表,氧化物增韧陶瓷、莫来石陶瓷、大尺寸结构陶瓷制备及应用等是本方向的研究重点,已建成先进结构陶瓷中试研究基地,正向中式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陶瓷材料加工工程方向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纳米加工理论研究,陶瓷制品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在光通讯与军工领域中的应用,金属材料的表面陶瓷化改性技术,陶瓷轴承设计理论及其产业化技术,复合涂料喷涂技术研究等。功能陶瓷材料方向主要从事传感器陶瓷、压电陶瓷、压电复合材料、PTC陶瓷,陶瓷封装材料、新型铁电记忆材料、高性能电子基片及高介、高稳、高压、高频、高储能等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磁电光薄膜材料,能源陶瓷材料及生物陶瓷的研究。纳米材料方向为本实验室一新兴亮点,主要以高温合成纳米碳管、化学合成新陶瓷为研究重点。
三、研究成果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实验室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之一,并已取得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在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863”项目、国家首批产学研工程计划等支持下,本实验室已在氧化物陶瓷材料、加工过程及应用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攻关(863,973)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0项,国防军工配套项目27项,省部级基金课题52项,横向课题50余项,国际协作多项,同时承担国家和天津市项目多项,科研经费达几千万元。实验室共发表高水平 SCI 论文 3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0余项。
四、研究团队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6人,其中研究人员44人,技术人员2人,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实验室通过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等多种形式浓厚学术范围、提高学术知名度、扩大实验室影响力。在学科带头人李亚利教授的指导下,实验室科研团队已逐渐发展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精干科技队伍。
参考资料: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官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