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喜教授的经验方,临床可治疗腰痛

快收藏!赵进喜教授的经验方,临床可治疗腰痛等多种疾病

小师妹 华医世界

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

赵进喜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席专家,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医大师、四大名医施今墨传人、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赵进喜教授经验方柴胡脊瓜汤,就是跟师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所得。今天小师妹把柴胡脊瓜汤的溯源和临床应用分享给大家,以及柴胡脊瓜汤治疗腰痛、乳癖医案。供临床优秀的中医师参考学习。

01 柴胡脊瓜汤溯源及简介

脊瓜汤雏形与发展

脊瓜汤原名为脊膝续断汤,为国医大师吕仁和之经验方。其药物组成为:狗脊、续断、牛膝。源于清代景东旸《嵩崖尊生全书》中的立愈汤,用于治疗一切腰痛。原文论曰:“若夫腰引项脊,尻背如重状……须温散”。经过不断实践,在原药物组成中加入桑寄生与木瓜,将此方更名为脊瓜汤。

吕仁和教授从经脉循行方面论证脊瓜汤的配伍,他提出,腰痛者,与经脉循行有关,奇经八脉纵贯全身,维系十二经脉,影响人体五脏六腑、皮肉筋骨。《难经》提到,十二经脉如“江河”,奇经八脉如“湖海”“江河”满溢于“湖海”,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之间由此相互补充调节,从而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吕仁和教授认为在奇经八脉中,尤以冲、任、督、带四脉与腰府关系最为密切。此四脉皆循于腰间,故脊膝续断汤用狗脊配伍续断、牛膝固冲任、通督脉、摄带脉,以此治疗肝肾亏虚以及冲、任、督、带经脉失养所致的腰腿疼痛。

赵进喜教授从脏腑角度论证并应用脊瓜汤。《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为肾之府……肾将惫矣”,《素问·五运行大论》载:“肾生骨髓,髓生肝”。前者指出腰痛对应的脏腑病位,后者从五行角度解释肝肾两脏的联系与区别。

赵进喜教授认为脊瓜汤将补益肝肾、舒筋活络的对药作为成方依据,意在加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载:“桑寄生主腰痛……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神农本草经》指出:“川断续筋骨”。桑寄生与川断均入肝肾经,两者配伍则补肝肾,强筋骨之力愈彰。狗脊配伍续断、桑寄生,能增强补肝肾之力,三者共奏强腰壮骨之功。牛膝分为川牛膝和怀牛膝。怀牛膝补肝肾作用较川牛膝强,但吕仁和教授认为怀牛膝有肾毒性,故临床常代以川牛膝。此外,川牛膝善于活血通经,可载药下行。对于慢性肾脏病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腿疼痛、屈伸不利、筋骨酸痛者效果佳。木瓜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牛膝与木瓜均入肝经,前者偏于补肾,后者偏于补脾,两者合用则肝、脾、肾三脏同补。古人亦常将牛膝、木瓜同用,治疗肢体痿痹,屈伸不利。故此桑寄生、续断、牛膝、狗脊和木瓜,5味药物共奏补肝肾、壮筋骨之效。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和解少阳之功效。其辨证要点为:胸胁作痛、口苦目眩、喜呕、太息、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脉弦,苔白滑。小柴胡汤的药物配伍亦为后世医家组方、合方提供了思路。柴胡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为佐。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赵进喜教授认为,小柴胡汤证与患者的体质和性格密切相关,常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心身疾病、精神行为异常性疾病和肝脏疾病。故少阳之气因虚而郁、少阳疏泄不及体质的患者治用小柴胡汤。

柴胡脊瓜汤

柴胡脊瓜汤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桑寄生、续断、牛膝、狗脊和木瓜组成,主治为肝郁气滞、肾精亏虚之证,临证要点为以急躁易怒、腰膝酸软、腰痛、脱发,伴或不伴双下肢水肿,脉沉、舌红、苔黄腻,舌边有浊沫。

02 柴胡脊瓜汤临床应用

脊瓜汤为吕仁和教授常用方,柴胡脊瓜汤为赵进喜教授在吕仁和教授经验基础上创新而成。01赵进喜教授提出慢性肾炎所致肾虚肝郁的病机特点。慢性肾炎为虚损性疾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肾虚日久,浊毒内停,三焦失于通利,则患者长期处于水肿、大小便不通的状态,情绪烦闷难解,故肝气不舒,郁结于体内,久郁化火,则出现上盛下虚证,临床表现为头晕、项强、急躁易怒、腰酸乏力、下肢浮肿、舌质暗苔黄腻、脉沉细。故治法应补益肝肾佐以疏肝理气。肝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故在脊瓜汤的基础上加小柴胡汤以柔肝气。02赵进喜教授强调辨病、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肝郁肾虚证常见于绝经前后诸症、卵巢功能衰退、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前者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者,木也,性喜条达,恶抑郁,肝之疏泄不利,气机不畅则升降失序,表现为情志受损、胸胁胀满、郁郁不乐;后者男子以肾为先天,肾者,水也,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荣在发。肾蒸腾气化功能受损,则水液代谢失常,或生湿浊痰涎,或久病入络,形成血瘀浊毒。故赵进喜教授非常看重疏肝补肾的治疗法则,柴胡脊瓜汤也应运而生。03柴胡脊瓜汤为赵进喜教授治疗肾精亏虚,腰府酸痛的常用方。若临证多见经络不畅,肢体麻木者,加全蝎、蜈蚣通络止痛若阴虚火旺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滋阴清热若血虚生风者,加丹参、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肾阳虚者可酌加菟丝子、淫羊藿温肾助阳目干涩者可酌加茺蔚子、密蒙花养肝明目。

03 医案

治疗腰痛案初诊日期:2019年3月12日。男,39岁。主诉:腰酸腰痛伴乏力半月余。刻下:两侧腰髋关节酸痛怕冷,周身乏力,晨起自觉胸闷,口苦咽干,食纳少,食后胃胀,偶有反酸烧心,眠尚可,大便偏稀,日2~3次。诊察:双下肢未见水肿。舌象: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腰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腰痛。辨证:属气阴两虚,肝郁肾虚,肝胃不和,治法:当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疏肝和胃。处方:柴胡脊瓜汤合百合乌药散加味治疗。处方北柴胡12g,黄芩9g,北沙参12g陈皮9g,法半夏12g,石菖蒲12g远志12g,苍术12g,白术12g生杜仲12g,烫狗脊15g,续断15g桑寄生15g,炒白芍25g,黄连12g肉桂3g,蜂房12g,九香虫9g百合25g,乌药6g,茯神12g生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二诊(2019年3月22日):诉腰酸乏力症状改善,无怕冷不适,食后未见泛酸,眠可,为求巩固疗效,前来就诊,故在原方基础上去蜂房、九香虫、石菖蒲、远志,7剂。煎服法同前。后长期电话随诊,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近半年未出现腰酸不适的症状。按:腰椎退行性变属中医腰痛的范畴,腰痛以肾虚为本,补肾强腰是治疗腰痛的基本法,故此例以柴胡脊瓜汤为治疗主方。又因湿邪黏滞,湿伤于下,最易痹着腰部,故加入苍术、白术意在祛风除湿兼以健脾。四诊合参,方证对应,故此例收获良效。治疗乳癖案初诊日期:2019年3月10日。女,39岁。主诉:乳房胀痛2年余伴入睡困难1周。刻下:双侧乳房胀痛拒按,善太息,乏力懒言,手足怕冷,易受风寒。视物模糊,双目干涩。眠差,记忆力下降,纳可,二便调。诊察:舌质暗,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乳腺增生病。中医诊断:乳癖。辨证:属气虚血瘀,肝郁痰凝,肝肾亏虚。治法:当益气活血,补益肝肾,化痰散结消癥。处方:桃红四物汤合柴胡脊瓜汤合蒌贝散加味治疗。处方北柴胡9g,枳壳9g,赤白芍15g夏枯草15g、丹参15g、瓜蒌15g狗脊15g、续断15g、桑寄生15g木瓜15g、川牛膝15g,鸡内金12g郁金12g、威灵仙12g、生杜仲12g当归12g、川芎12g、桃仁12g红花12g,鸡血藤30g,白芷6g生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二诊(2019年3月24日):诉乳房胀痛症状改善,仍有手足怕冷,眠一般,可入睡,眠浅。嘱患者守方治疗,后坚持服药调理3月余,诸症大减。按: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的范畴,乳癖病变部位在乳房,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故治疗以止痛消块为主,此例以桃红四物汤合蒌贝散为主方,治以活血化瘀散结;以柴胡脊瓜汤对症治疗患者手足怕冷、周身乏力等症状。此合方治疗亦体现了赵进喜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多方合用,则辨证治疗的效果大大提高。

赵进喜教授勤于临床,更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柴胡脊瓜汤是赵进喜教授在跟师学习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悟总结的经验方。赵进喜教授强调辨体质、守病机、辨方证、选效药,擅于灵活运用经方、时方治疗内科杂病。

-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