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高雅一回

(我前些天拍到这张照片,太喜欢了!海棠花和杜梨花,一粉红一粉绿,搭配得太好看了!我一仰头就看到了这幅天空的画,真的好幸运……春天真美好。)

1。我现在每天高雅一回,听一点交响曲。这些天,常听的是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现在我对这首交响曲的旋律已经很熟了。第一乐章是初到乡村的喜悦,第二乐章溪边景色。第三乐章乡村集会。第四乐章暴风雨。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

这第二乐章真是太好听了。就是春风浩荡,春水生,春草长,溪水里阳光跳跃,溪边新草绿油油……景象非常美好啊。
田园交响曲(第6号交响曲)是贝多芬1808年写的,那时他38岁,已经耳聋。他活到了57岁。
大自然真美好,在溪边散步在森林中散步,真是快乐和喜悦。下面是第二乐章,在溪边。
2。最近还看了一个电影《重现贝多芬》。主要讲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并公演的经过。男主是老年贝多芬(53岁时),已经耳聋,有些狂躁,有些粗鲁,动不动拿一桶水从头浇自己来洗澡,弄得楼下的人常常遭水淋。
女主是音乐学院的优秀学生,为贝多芬抄谱子,自己也创作乐曲,成为贝多芬的知己。
电影中有一段对话,我蛮喜欢的。
这段话是这样的:

颤动的空气是上帝的气息,是他在对人的灵魂说话,音乐是上帝的语言,最亲近上帝的人是我们音乐家,我们能听到他的声音,能看到他的唇语,我们孕育的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儿子……

这句话,我不太明白,什么是“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儿子”,难道是翻译有误吗?

电影中,1823年维也纳的气息,叫人喜欢。贝多芬的音乐叫人喜欢。

3。这两天,既然高雅了,就继续高雅一回。把经典电影《霸王别姬》又看了一遍。发现经典有些瑕疵。

第一个是菊仙的自杀。菊仙本是个妓女,啥场面没见过呀,那是在生活中历炼得百毒不侵的人。她跟了段小楼之后,两人感情也挺好的。文革中,遭受批斗,只因为段小楼被批斗时被逼着说了“不爱她”,她就上吊自杀了。如果说她受不了批斗挨打的折磨而自杀,那还说得过去。就因为段小楼说不爱她(而且她就在现场,明知道是被逼的),她就上吊了,这也太不合常理了吧。

第二个是程蝶衣的自杀。那是已经粉碎四人帮了,又能上台演戏了。这个时候为什么要自杀?按照当时社会的环境,按人物性格的逻辑,不可能自杀呀。历经沧桑,重返舞台,文革那种脱胎换骨的历程,是最大的历炼,要自刎的话早就自刎了,为什么等到重上舞台的时候?大约这就是电影的浪漫主义吧。就是我个人不太喜欢不合逻辑的情节。

我看《罗马》《何以为家》《佛罗里达乐园》,它们为什么获盛名,真的没什么可炫耀的东西,就是所有的情节都符合逻辑,像生活本身那样。

(这幅是不是像花布?海棠在天空中,真的很好看。3月18日拍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