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考证夏朝的:孔甲乱夏定位与孔甲名字破译

接上篇:我是怎样考证夏朝的:从康字破译说起


根据我之前的历史知识,我了解“孔甲乱夏”是夏朝的一个大事件,如果夏对应于古埃及,我就想“孔甲乱夏”这个事件必定在古埃及历史上也是个有影响的大事件。在把喜克索斯人入侵古埃及对应太康失国这个历史事件的同时,我又开始寻找“孔甲乱夏”对应于古埃及哪个法老和哪个历史事件。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找出标杆,就容易破解王表。

在基本确定了“少康”就是对应第十七王朝的末位法老卡摩斯之后,就可以大致分析出孔甲所处年代。因为根据《竹书纪年》或《史记·夏本纪》的夏王表记载,孔甲是在少康之后,且二者之间相隔大约有七、八位国王,这么一推算下来,孔甲年代当在第十八王朝末期。于是就我开始阅读第十八王朝后半段的每位法老的历史故事,很快地就发现了一个奇葩法老,叫埃赫那顿,他在位时搞“一神教”宗教改革,引起混乱,当时立即就猜想,埃赫那顿难道就是孔甲?然后就开始把中国典籍记载的有关孔甲故事与古埃及的埃赫那顿故事进行对比,然后发现越比越象,于是在2013.9.17号发布了孔甲与埃赫那顿故事的比对博文:

孔甲应是埃赫那顿法老 兼三论姬周家族迁徙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1bnag.html

人物定位后,接下来,我就要进行下一步工作,就是进行名字比对,如果比对成功,就相当于用文字进行了一次验证,这就给出了文字铁证据。如果比对不成功(比如说相似度根本无法成立),说明定位可能有误。所以,希望各位读者了解,我不是先看着国王象形名字,然后去猜什么字,而是根据文献记载先进行历史定位对应,然后再使用文字进行验证。这是二重验证法的“高级应用”。

2015.6.5我发布了初次法老名字的文字比较心得:

埃赫那顿与孔甲名字的含义_兵策儒剑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4e1c6f0102vi7r.html

遗憾的是这次比较不太理想。只是先从名字含义上进行了解读,然后自己歪解了一通,认为其名字含义相近。接着,我又发现了埃赫那顿和其家人向阿顿神献祭的一块浮雕板,其上的图画与“孔”字的一个篆文字形有神似之处(有些文字有相似神韵,我往往能捕捉到)。但这并不能说明埃赫那顿的名字就是“孔甲”,所以问题还没有解决。

因为故事太相似了,所以我没有放弃埃赫那顿就是孔甲的猜想。不久之后,我深入地搜索了整个互联网(是需要一点搜索技巧),找出了许多有埃赫那顿名字的原始文物照片。很快地孔甲的登基君名(上下埃及国王头衔)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他这个名字中有很多符号,但是有两个重要符号总是放在上方,一个是圣甲虫,一个是心脏气管符号。这两个符号的原始图像与“孔甲”二字古字体确实太像了!心脏气管符号可对应“孔”字,“圣甲虫”符号对应“甲”字。但是问题来了,圣甲虫符号不是“康”吗?怎么变成了“甲”?仔细对比埃赫那顿原始图像名字,可以发现其“圣甲虫”符号都刻得不怎么标准,其几种写法恰好与“甲”字的几种篆文写法都存在神似对应!为什么是与篆文对应呢?

(有孔甲名字的文物)

大篆是在西周时期兴起的。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基本上有了一些合理解释。因为周人先祖不窋就是在孔甲乱夏的时候离开埃及出走的。后来周穆王又回埃及探亲,他带领一批史官随从。这些随从可能已经不熟悉古埃及圣书体文字了,当时就按照文物原样,又精简了笔画,就抄写成了“甲”字,这就是篆文“甲”字由来。或者也可以把这个“甲”字理解为是对圣甲虫背部线条简单描绘,而省去了头和四肢。所以,埃赫那顿名字本来或应该叫“孔康”,因为后来周人抄写原因而变成了后人识读的“孔甲”,类似的名字还有“胤甲”。

接下来,我又有了更多新发现。我发现汉字叔叔网站收录的篆文“孔”字,至少有五六种字形,且差距很大,完全不像是对同一个原型的象形描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然后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篆文“孔”字可以在埃赫那顿崇拜阿顿神的石板上的浮雕图像找到对应。。

然后我又发现了一种篆文“孔”的原形图:

接着又发现了一种篆文“孔”的原形图:

到此,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几种篆文“孔”字形,都是对有埃赫那顿像浮雕图画的描绘!这些字的原型不是古埃及的圣书体文字,而是后来周穆王随从到埃及看到原始图像后,描绘下来的,因为这些“图画”都与埃赫那顿有关,所以都被后人给识别为“孔”字。所以,我也给这些文字定义为“图画字”,西周时期兴起的大篆有很多都是这种图画字!实际上都是周穆王随从去埃及后,看到大量文物图像之后,全都用简单笔画描绘下来,就成了“篆”文字。图画字识别出来后,当时我又很兴奋了一段时间,因为又能解释一些现象了。同时,这也从文字角度证明了埃赫那顿果然就是孔甲。

孔甲文字识别出来后,接下来又遇到了新问题。《国语·周语》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按照《竹书纪年》和《史记·夏本纪》记载的夏王表,夏朝最后四位国王是孔甲、发、皋、桀。而当时维基百科上从埃赫那顿开始列出了五位国王,分别是埃赫那顿、斯蒙卡拉、图坦卡蒙、阿伊、哈伦海布。很快地,我从文字比对角度确认了图坦卡蒙名字是皋、阿伊名字是发、哈伦海布名字是桀。那么斯蒙卡拉是谁呢?

《竹书纪年》和《史记·夏本纪》都记载孔甲之上的三位国王是不降、扃和廑。其中扃是不降的弟弟,廑是扃的儿子。孔甲又是不降的儿子。就是说不降没有把王位直接传给孔甲,而是“内禅”给了他的弟弟扃。(这一段时间内很多故事后来被篡改到了尧帝时候,以歌颂尧禅让于舜,以后另外说)。扃没有把王位传给他的侄子孔甲,而是传給了自己儿子廑。然而这个廑又把王位传回給了孔甲。这就是中国记载的顺序。然而这样复杂的历史把埃及学家们彻底给整蒙了!我心中已经明了,再看维基百科上一些埃及学家争论,就有一些“俯视”感觉了。很快地我用文字比较法确认了斯蒙卡拉就是廑,他是埃赫那顿的前任,而不是继任。这是埃及学家们在缺少文献记录参考情况下的失误之一。迄今他们还没有改正过来。

但是问题又来了,扃又是谁呢?当时在维基百科上的第十八王朝王表上找不到对应。但是我从其他埃及学家(例如里夫)文章中看到了在争论一个叫Neferneferuaten(涅弗鲁阿顿)的人是不是一个法老,而且他们在猜这个法老还是个“女法老”,可能就是图坦卡蒙的继母纳芙蒂蒂(孔甲皇后),而且还猜图坦卡蒙的墓原来就是涅弗鲁阿顿的墓。很快地,我用文字比较法确认了涅弗鲁阿顿的名字正是“扃”。所以,我在《发现夏朝》书中预言,如果图坦卡蒙墓原来真是涅弗鲁阿顿的墓,那么他应该是一位男法老,他就是帝不降弟弟扃。

前几天我在翻阅维基百科上的第十八王朝王表时,赫然发现涅弗鲁阿顿(Neferneferuaten)已经加入到了第十八王朝王表中,可惜我没有存下原来维基百科王表截图,否则可以比对。但埃及学家们的目前问题是,其顺序仍然没有放置对,维基百科给出的顺序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埃赫那顿->斯蒙卡拉->涅弗鲁阿顿->图坦卡蒙。经过多方分析,我认为可以相信《竹书纪年》和《史记·夏本纪》对夏朝最后几位国王的顺序记载是正确的。所以实际顺序应该是阿蒙霍特普三世(不降)->涅弗鲁阿顿(扃)->斯蒙卡拉(廑)-埃赫那顿(孔甲)->图坦卡蒙(皋)。这其实也是我的一个预言,我现在已经截图。如果将来埃及学家们按照《竹书纪年》和《夏本纪》的顺序把错误改正过来了,那就证实了我的又一个预言!到时大家可以继续见证。

有了第十八王朝后半段王表破译的顺利,本来我以为第十八王朝王表破解都将很顺利,但是少康之后的下一位国王怎么对应,又遇到了麻烦。《竹书纪年》记载少康之后的国王是予-槐-芒,而《史记·夏本纪》记载少康之后的国王是杼-芬-芒。《竹书纪年》和《夏本纪》记载的不一样。卡摩斯之后继任者是雅赫摩斯,他的名字与《夏本纪》记载的继任者“杼”对应不上,其君名与《竹书纪年》记载的继任者“予”也对应不少,怎么办?请听下回分解。

参考:


孔甲乱夏和一神教起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