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上了10年补习班的孩子有话要说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童行学院是为3-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教育的课外学院,致力于成为儿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

本文看点

7月底,双减政策一出,我就想起了孩子姑姑的女儿楠楠。她上了10年的补习班,今年高考结束,如愿考上了大学。我请她和她的同学说一说补习班的状况,对补习班的看法。

这篇文章讲的是某个学校里的某个孩子的个案。没错,这是个案,但或许你能从中看到些什么。

另外,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一个真实的孩子,所以请各位在留言的时候能够多多包涵。

我娃姑姑的女儿,小名楠楠,今年高考完了。家人都感慨,楠楠这下可算能有一个暑假了,总算能有一点自由的时间了。楠楠这十年来,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一有空余时间就去补课(在外面上辅导班)了。

楠楠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说,过来北京玩吧。孩子姑姑说,楠楠要补课;五一的时候说,来北京玩吧。回答还是,楠楠要补课哩。不光假期补,这孩子就是一个正常的周末都没有过。等到了小升初结束之后,来了北京玩了几天之后,继续补。初中高中更是如此。

假期孩子不能外出,家长也不能走远了。有一次,五一过节回家,我们在市场上买东西,突然接到通知说,补习班时间有了调整,于是一家子人像是打战一样,赶紧开车从市场把孩子送了过去。等孩子下了车去了补习班,一家人才放松了下来。(这个城市和好些城市一样,扩建了,有了新区和旧区,学校在新区,家住在旧区,距离就远了。)

那个时候,有一个画面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内蒙农村以前每家都会有一头牛,这一头牛是怎么放的呢?把牛的缰绳固定在草地上,牛就以缰绳为半径在那里绕着圈吃草。等这一圈草吃完了,家人就把订在地上的钉子拔起来,重新再给订到另外一个地方。

孩子就是一直在绕着辅导班在转圈,从一个辅导班转到另一个。我问楠楠妈,不补课能行吗?楠楠妈说,不行,他们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都在补课。我又问,补课有效果吗?回答说,有呀,能提上几分。不补你觉得孩子能自己提高吗。回答说,不知道。因为没有试过,也不太敢试。

于是楠楠就从三年级一直补课到了高考结束,补了10年。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我是觉得很夸张。

我和孩子爸为这样的事情很气愤很痛心,但又毫无办法,只能下决心说,以后坚决不让孩子像他姐姐那样一直补课,不管什么原因,绝对不能把孩子订在辅导班上。

至于为什么孩子要去上辅导班,我不想仔细去想,因为我觉得道理显而易见的,天天辅导班,不怕厌学吗。不得不说,孩子越小,父母看孩子也就越理想化,也就越看不清现实。这一点后面还会再说。

现在双减政策下来了,好像用不着我们下决心了,政策已经帮我们下了决心了。教育部对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我很粗略地给楠楠说了一下双减政策,我问她是怎么想的。她想了一会说,我觉得培训班也挺好的。“现在竞争激烈压力这么大,能找一个愿意补课的老师也挺不容易的,但是和这个政策就背道而驰了。”我告诉她,不用说一定得贴合政策,有什么就说什么。

现在交给楠楠叙述。

周末要比上学忙,学啥补啥

从小就补课,已经习以为常,就像每天吃饭一样,不能说不补课不好,只能说我们就像已经被洗脑了一样,百分之百的依赖它。

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想要比别人学的好,想要优秀,你就得补课。

补课就是为了考大学,所以人都想通过补课提成绩,如果不补你就落下来,不得不补,就卷起来了。

我小学三年级补英语是开端,然后就是数学,学啥补啥,物理化学也补。每个人都这样,少说也得补一门课。

每个星期都补,周末比上课还忙,补完一门接着一门。来回去补课班的路上也浪费时间,星期天的空闲时间也少的很。

有的人把所有的科都报在一个补课机构,一天都在补课班楼里上蹿下跳,一楼跑二楼,二楼又跑三楼。

我完整的暑假估计就是补英语(小学三年级)之前,天天逍遥的可快乐了。小时候来来回回也就那几个游戏,你追我跑的,能玩一下午。

等晚上该吃饭的时候各自的妈妈在门口一喊,我们就往反方向跑,还是不想回家。等你听到大人快生气了,才依依不舍的分开,而且还约到吃完饭继续出来玩。

补课对家庭、对我们都是压力。补课费用小学还少点50的超不过100,上了初中一节就100左右了,高中更是100算少的300一节的人们也无所谓,好像价格就代表老师的能力。

学生人数和价格成正比,钱少就去上大班,人多,20来个左右;钱多可以上小班2、3个学生。一般人们去小班的多。

说实话学生也有压力,花了这么多钱,成绩提不起来自己也有负担,补课费就占家庭开支的一半。

我害怕的是过教师节

老师害怕的是敲门声

小学的时候,我个子矮,坐在全班前几排,因为视力也不太好,坐到后面是完全看不见。但我们班主任爱换座位。她开学不换,考完试不换,偏偏在教师节前几天换座位。我就是那个倒霉的。每次在教师节前,都会被换到后面。

后来有一次,教师节那天,我妈在老师回家路上等着,买点小礼物,礼物里塞着一个大红包。这种似乎都快成为了潜规则。

小时候不懂这些事,但最害怕的就是被同学看见我妈给老师礼物,因为只要有1个人知道了,班里第二天所有人就全知道了。他们就会嘲笑你,说你的成绩不是真实的,都是在贿赂教师。小时候感觉特别丢脸。所有节日里,最怕的就是过教师节。

我猜有偿补课的老师最怕的估计就是敲门声了吧。这些年,严查补课的势头越来越强,但还是有些老师在家里上课。

我在老师家里补课的时候,只要一有敲门声,老师就示意我们不要出声,她自己先在门上看看外面有没有情况。就像在召开啥秘密会议一样。有时,我们还要上演无间道对口供。有一回老师还让我们藏起来,怕教育局的人进来查。

我们去补课的时候,老师还不让背书包,补完课后不能扎堆出小区门。

被迫去补课

基础知识老师课上不讲

我也问了同学对补课的看法,有一个同学这样回我:

“我是一名艺术生,从高二开始我就开始了集训的生活,到了高三艺考结束后我就开始了文化课集训,我清楚知道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全力以赴,要不高二的努力就白费了。那时集训画画时每天晚上2点上课才结束,有时留作业了更晚才能睡觉。(集训:艺术生的一种特殊的高考备战方式,先集中学习艺术,等艺考结束之后再集中学习文化课,费用相当贵,一套下来得十万。)

“但是现在大家好像都已经泄气了,超负荷学习后,我们都太疲惫了,只想放松放松,那根弦已经绷不住了。某天的晚自习上我发现学习的人没几个了,大家都在干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班里吵闹的声音就像浪潮一样淹没我,那一刻我不禁在想集训真的是对的吗,集训只不过是看大家都是这么做,我也不能落下的一种安慰罢了,我感到了迷茫……望着走廊上零星几个蹲在那写作业的人,我也拿起了我的书走了过去。”

这个同学觉得补课只是一种剧场效应,别人都站起来了,你只好也站起来。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觉得补课会好。因为他们觉得有些学科只在学校学根本不可能学好

其实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学校没听懂,又没有课外机构辅导可能学习更糟。

上高中的时候,补课风气非常严重,班级里50个人,没参加课外补习的人数都不超过5个。老师讲课时默认所有学生都已经在课外上过课了。

讲课时一些基础知识根本不讲,或者一笔带过。这样即使人们不想去补习班,也不得不去了。我数学基础差,最需要学习的是课本上的内容,但偏偏老师不讲。基础的不讲,就讲一些难题。两道题讲一节课是常有的事。

然而像我一样学习没那么好的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下课去问老师一些基础内容,老师也不教,只叫人回到家好好看看课本。向同学请教,学霸们呢忙着刷更难的题,剩下不刷的人大都是课上没听懂的,问谁去呢?所以都被迫去补课了,老师课上不讲的,只能课下来答疑了。

我记得我刚转班第1次考试,数学考砸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里。我进办公室前大气不敢出,低着头走到办公桌前等着“雷霆暴雨”,结果老师笑眯眯地问了我最近学习情况。我老实说了,课上不讲那些基础的知识,直接讲难的我也吸收不了。

老师又笑了两声,至今我还记得那两声笑,接着他说:“当然了,就像你们这些基础差的,我都必须额外地给你们多讲点,就像班级里谁谁谁和谁谁,都在我这补课呢?你呢?你补课了吗?”

我说“没补呢”。老师说:“没事,你过来老师这里吧。老师就算多花点时间,也能把你成绩提起来。老师累点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你们。这样吧。这星期你来吧。老师给你讲讲咱们课上没讲的那些东西。”就这样我被强买强卖了“有偿补课”。

还有这样一件事情让人非常气愤。我遇到一个物理老师,大概教了一年吧。在这一年里,成功地把我的优势学科拉成了缺腿学科。

不是说他讲的不好,而是论起“讲”来,他讲得太好了。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物理讲得那么精彩的人,他能把最后一排从不听课一直睡觉的同学,讲得活蹦乱跳起来,讲得一呼百应起来。40分钟的课,他的嘴一直不停。

我觉得他应该去演讲台上发挥他的风采,讲台对他来说真是太“屈尊降贵”了。几乎每节课他都会讲到跑题,会讲到他自己的故事,上课东扯西拉。到了快下课的时候,他这才好像是突然想起来一样,说哦哦,赶快上课。

高二下半学期总复习时,我们班和别的班差了3本书没讲完。别的班在总复习,我们班还在学新知识,考试的时候划重点,卷上考啥,他划啥类型的。

有一节课他又说,哎呀,又讲偏了的时候,有同学实在受不了了,小声说了一句,那就讲点有用的。结果这个老师生气了,就不给我们讲课了。

更离谱的是,上2节大课时,本来就讲不完的内容,他还不讲了,让我们判刚刚考试的卷。这么宝贵的时间,让我们替他完成他本应该做的工作。而且我们判完后,他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拒绝讲课,还说高三了,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如果自学能力也没有,那你们也就别高考了。

他还自己开补课班呢。

我们想要的只不过是负责任的老师

其实,我们补课想要的只不过是一位负责的老师。我的一位同学就在补课班遇到了这样的老师,所以她很感谢补课班。

下面就是这位同学给我回复的信息:

“高三的时候是每个学生最苦的日子,爸爸托着关系找到了包头的教育机构,我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家长的期望,我背起书包到了另外的一个城市去生活学习,一个人背着书包,拉着皮箱到了包头,脱离了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和最亲切的朋友同学分开,一切都是陌生的,每一条街道,每一趟公交都是未知的,从早上6点开始上课,一直到晚上10点一直坐在陌生的课堂。在刚到这个地方开始上课的时候完全听不懂老师讲课,只能让自己努力,在努力一点。

“慢慢的自己勉强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了每次的一小点进步都让我无比开心,看着自己的进步是远离家后最快乐的一件事,从无到有的过程虽然艰辛但不痛苦,因为我在这里补课收获了知识,结交到了更多的好朋友,更珍贵的是我认识了到了一群无比负责的老师。我课上听不懂的问题,这些老师不管多晚都会为我解答。”

所以说,如果老师认真负责,把该教给学生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就不用为补课发愁,家长也不用掷千金来请补课老师上课了,让孩子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恐怕也得提高老师的待遇。这样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去除不良风气,学生也能减轻学习的压力,家长也能减轻经济负担。

结语:

培训班就是一个补偿机制

以上就是楠楠——一个上了十年培训班的孩子——对于培训班的感想。

《准备》一书的作者曾说过:“我们必须让孩子做好准备,不能让运气或环境决定他们的未来。”

上补习班拼尽全力,不就是为了为将来做好准备吗?可是上补习班本身就是一个被环境决定的典型例子。

之前,我曾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将来一定不会让孩子上那么多补习班。但是假如我的孩子遇到了和楠楠一样的情况,我很可能也会给孩子找补习班。

辅导班、兴趣班就是一个补偿机制,学校里没有的或者做不到的,咱们才会想要给孩子在外面报。

作者简介

【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涵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为3-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