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玉:教书育人倾毕生

刘昆玉:教书育人倾毕生

刘昆玉(1923?--2000?),男,汉族,遵化市刘备寨乡城子村人。民主人士。抗日战争时期在北京某学校高中毕业,毕业后到遵化县东梁子河完小任教。1949年2月至1950年12月,任遵化县城关第一完小(实验小学前身)副校长、校长。1951年,调任遵化县干部业余文化学校(1957年与“职校”合并,称“职干校”),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文革内乱爆发后,学校停办,到刘备寨公社城子中学、刘备寨高中任校长,兼教高中数学。1983年离休。曾当选为遵化县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遵化县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并五次当选为人代会主席团成员。

刘老善学乐教,不管教哪类学校,教哪一学科,都能很快适应。因为好学,他戴上了1800度的高度近视镜。离家仅五里,却住在学校,晚上解答学生问题、备课、批作业,经常干到夜半。讲课时,如果学生有独到想法,他总是予以鼓励,并引导全班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干校”期间,他针对学员在职和知识底子偏低的情况,开设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习方式灵活。比如,每天早饭前学两小时,有缺课情况,由教师负责补课;干部下乡带着学习资料学习;晚上回机关交作业,由教师批阅。而刘老也总是带头授课、改作业。1952年,他响应上级号召,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使学员实实在在地补了文化课,一些工农出身的党政干部都能批阅文件、审阅材料。他教的学员有李化一、祝华等县委、县政府以及各局领导。

在刘备寨高中工作期间,刘老已年过半百,依旧兼任毕业班数学课。面对“文革”后的学生基础差的状况,他上课深入浅出,课下全员补差。1977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校有三名学生进入决赛,这在遵化社办中学中并不多见。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有多人考上大学、中专。

注:本文参考了《唐山教育志》《遵化文教志》《遵化市人大志》等地方志书。

(刘备寨中心小学原校长  郑玉山)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