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欺良知,便是修身
《大学》说: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的功夫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圣的功夫
内圣的功夫达到至善,才有至善的外王功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那么,什么是“修身”呢?
简洁地说,就是要为善去恶的行为
我们的身体能自然地为善去恶吗?
必然是起主宰作用的心打算为善去恶
然后起具体作用的身才能够为善去恶
所以要“修身”,必先“正心”
然而心的本体就是正的,本来没有不正的
只是我们的意念产生之后
心才有不正的成分
所以要“正心”,必须“诚意”
产生一个善念,就要真正喜欢它
产生一个恶念,就要真正讨厌它
怎样才能及时明白地区分意念的善恶呢?
并不是我们想使意念变得真实无妄
它就可以变得真实无妄
要“诚意”,必须在“致知”上面下功夫
这个“致知”
就是要达到我们本自具足的良知
就是孟子说的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的知性
这个良知
不需要思考,它就能知道
不需要学习,它就能做到
这个良知
是天命赋予的属性
是我们心之本体
凡是有善或恶的意念产生的时候
我们的良知没有不知道的
虽然良知人人都有
但是致良知却并非易事
只有不欺骗自己的良知
我们的意念才能真实无妄
“致知”,就是致良知
它是实在的,而不是空洞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格物”上面下功夫
“格物”的物,就是事
“格物”的格,就是校正
所谓“格物”,其实就是在“事上磨”:
在善意所在的事情上去致良知
实实在在地为善
在恶意所在的事情上去致良知
实实在在地除恶
虽然修身的功夫和条理有先后次序之分
但我们的良知却是始终如一的
并没有先后次序的分别
不欺骗自己的良知
就是修身
僧问:“如何是修善行人?”
师曰:“檐枷带锁。”
曰:“如何是作恶行人?”
师曰:“修禅入定。”
曰:“某甲浅机,请师直指。”
师曰:“汝问我恶,恶不从善;汝问我善,善不从恶。”
僧良久。
师曰:“会么?”
曰:“不会。”
师曰:“恶人无善念,善人无恶心。所以道善恶如浮云,俱无起灭处。”
僧于言下大悟。
《明德修身》......教子篇
格物穷尽事物理,
明理有得能致知。
致知理明为知止,
诚意意诚要三思。
意诚心坚正能量,
心态端正品德齐。
心正身正即修身,
修身品德为第一!
陈真人2014/7/10号深夜,为子女讲解《大学》开篇有感,写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