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文景两帝都是明君,为何先后打压周亚夫父子,功臣做错什么

古代总有皇帝清算功臣的事情发生,朱元璋就是最好的代表,可朱元璋原本生性多疑,他对待功臣残忍,目的是为了给子孙铺路。反观唐太宗,魏征曾经纳谏200多次,还几乎都是当着群臣的面,可唐太宗却从未计较,反而把魏征看作是镜子。
我们再回到汉朝,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国家还不算稳固,他去世以后,吕后又提拔外戚干政,引发不少祸乱。这时候多亏周勃诛吕,拥立汉文帝即位,这才使汉朝一步步走向平稳。
周勃与周亚夫是父子,相信很多人对他们都十分熟悉,他们可以说是汉朝的股肱之臣,多次在危难之际,帮助国家化险为夷。明明父子俩都是功臣,可不知功臣做错了什么,先是周勃被汉文帝打压,后是周亚夫被汉景帝活活逼死。

我们先来看看周勃的经历。周勃和刘邦是同乡,一直追随刘邦,忠心耿耿,算是刘邦最老一批的拥护者了。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周勃就被封为将军,接着在平定叛乱中立了功,周勃又被升为太尉。
刘邦对周勃可以说是极其信任,他知道吕后对权力有野心,害怕在自己死后,吕后会提拔吕氏一族,从而威胁到刘氏子孙的地位,所以刘邦希望周勃照看着点,并且还说:“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广告3股跌无可跌!机构趁机布局3支牛股,本月或将暴涨67%,点击领取!

(汉文帝剧照)
可以说周勃既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又是拥立汉文帝登基的第一功臣,他对汉朝忠心耿耿,汉文帝感谢他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打压他呢?
其实汉文帝登基以后,就对周勃留了个心眼,皇帝嘛,最忌惮就是有人功高盖主,因此周勃受到汉文帝的冷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周勃剧照)
此事一出,有人便告诉周勃,说这是皇帝有意警告他,让周勃当心鸟尽弓藏。周勃一听就被吓到了,于是赶紧递上辞呈,安心回去养老了。没想到回去没多久,汉文帝又将他召回来,原因是左丞相陈平去世,急需周勃回来协助处理事务。
但是等到事情处理得差不多,汉文帝又开始打压周勃。这次先生气的是周勃,他认为汉文帝这是卸磨杀驴,需要自己的时候就召回,不需要的时候就打压,可是他也没办法,总不可能为此就反了吧。每次想到这里,周勃就只好在家练武,以抒发郁闷的心情。
没想到有人却拿此事大做文章,说周勃在家练武,是因为藏有不轨之心。周勃听说后觉得有苦说不出,便通过公主的关系,找到了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这里说明一下,周勃的长子娶了汉文帝的女儿,所以公主是他的儿媳。

广告浴火重生,坐牢也挣7000万, 他是怎么做到的?

(薄太后剧照)
汉文帝是个孝子,《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就是说的汉文帝与薄太后的故事。所以薄太后出面一劝,汉文帝就没再追究周勃了。还好有薄太后,不然周勃的下场凶多吉少。
后来汉文帝去世,他的儿子刘启继承皇位,是为汉景帝。在汉文帝临终之际,还在对刘启说,周亚夫是个将才,如果将来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只有他能够统兵解救。而周亚夫就是周勃的儿子,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周亚夫正是继承了父亲的忠肝义胆,成为汉朝又一位将帅之才。
当时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毫无对策,最终还是周亚夫力挽狂澜,挽救了汉朝政权。可汉景帝不但不感谢周亚夫,还想着打压他一次。因为当时汉景帝想废掉太子刘荣,可是遭到周亚夫的反对,因此汉景帝与他产生了嫌隙。

(周亚夫剧照)
因为立了功,所以汉景帝将周亚夫封为丞相,还特意宴请他。可是在吃饭的时候,汉景帝却不给周亚夫准备筷子。原本汉景帝只是想让周亚夫低个头,展示一下自己的权力,让周亚夫忠心臣服,可对方毕竟是个武将,难以揣摩汉景帝的小心思。周亚夫认为汉景帝这是故意羞辱他,于是饭都不吃了,直接拂袖而去。
回去思索再三,周亚夫做了和父亲当年一样的决定,辞职回乡。

(周亚夫剧照)
没想到有人却将此事上报给汉景帝,原本汉景帝认为周亚夫辞职,就是明摆着在和自己作对,如今还敢私藏铠甲,便认定其有谋反之心。汉景帝随即下令,将周亚夫父子下狱。
在审问的时候,周亚夫屡次强调,这些铠甲是自己儿子买的,将来作为陪葬品用。可审讯的官员却说,周亚夫不在阳间谋反,将来在阴间也会谋反。好一个欲加之罪,周亚夫也不想再过多解释了。
周亚夫知道,这是汉景帝故意打压自己,即使他再怎么解释,都不可能逃过此劫了,于是他一气之下,接决定绝食抗议。没想到汉景帝完全没管他,最后周亚夫在狱中活活饿死了。

(汉景帝剧照)
其实纵观汉文帝打压周勃,汉景帝打压周亚夫,两件事的相似之处很多。周勃父子都是战功赫赫,文景两位皇帝,对他们都是先升官,再打压。而生性耿直的父子俩,处理方式都是辞职回家。
唯一不同的是,周勃幸好有个当公主的儿媳妇,可以请来薄太后求情,可周亚夫就没人替他求情了,因为那时候薄太后已经去世,汉景帝与他的生母窦太后关系又不好,这才造成了周亚夫的悲惨结局。
其实周勃父子有没有谋反之心不重要,最主要的是皇帝认为你有,即使现在没有,将来说不定也会有,这就是帝王的心思,这就是伴君如伴虎。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