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心旷神怡贺寿诞
心旷神怡贺寿诞
文/应可军
在《尚书·洪范》中有云“五福,一日寿……”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五福中,寿星排在第一位的,人生的一切美好享受,都以生命的健康长久为前提。“人在一切在,因而追求生命的长久”,在寿字上作文章是很自然的。《辞源》中对“寿”字义的解释有七项,除一项之外其余都与寿有关:长寿就是年纪长、寿命长、视人长寿、有寿就有福,因此,健康长寿是每个中国人的毕业生追求。旧时土葬为死者准备殓物的婉辞,如寿衣、寿坟、寿材。在汉语中以寿为题组成的词汇很多,如寿元、寿安、寿考、寿恺、寿康、寿乐等。许多事物被冠以寿字,如菊称为寿客,桃称为寿桃,天空里老人星被看作寿星,祝寿的酒被称作寿酒。还有专门用来祝寿的文字,如寿诗、寿联等。
生活当中,人们还创作了许多寿的象征物,如万古长青的松柏、寿龄干年的龟鹤、食可延年的灵芝、仙桃、枸杞、菊花等。在寿的文字图像上,人们也大作文章而把它图案化、艺术化了,变成了有生命的护身符。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日特别在心,情侣往往以对方能记住自己的生日为爱不爱自己的标志。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一般来说,年过半百,人的生命年龄便进入老年期。按照传统,“寿”和“生日”还是有区别的,进入老年期以前的诞生日一般称为“过生日”,都是在家里悄悄地过,只有进入老年期以后的寿辰才可以称之“寿”。“寿”字不但有生日的含义,而且还含有对过生日者的尊敬之意,旧时的寿分上中下,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以下称下寿。
宁海旧时,庆寿形式繁缛复杂,从传统的摆设寿堂,到送寿面、寿桃、寿糕、寿幛与寿联等祝寿礼品,都有俗定约成的仪礼,并且有“做九不做十”等生日禁忌,内容十分丰富。也就是说,传统的寿文化源远流长,与民族、宗教、礼仪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对现代社会仍具有较大的影响。
祝寿要先布置寿堂,一般设在家中,客厅或客堂就是祝寿的寿堂,每逢家中有人要祝寿了,较为富裕人的家往往要精心布置一番。厅堂、道地、大门口都要张灯结彩,尤其对寿堂都要精心布置。一般在正厅墙壁中间挂一幅红底金字的大“寿”字;也有的男寿挂南极仙翁或东方朔捧挑,女寿挂瑶池王母或麻姑献寿;也有的地方不论男女,都挂八仙庆寿、三星观图等等象征高寿的画轴。厅堂两侧还有高挂各种寿幛、寿联与寿屏的,大都是金色或红色的纸质、布质条幅,色彩极其艳丽,上面书写有各种祝贺长寿的文字。这往往也是主人显示高雅艺术和文人展示才华、书法的时候。如寿字有三百多种图形,包括草字表意的图案,字形长的叫长寿,字形圆的叫圆寿,还有多字表意的图案,如“百寿图”“双百寿图”“五福捧寿”等,这些寿字图案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家具、建筑、器皿上常绘有“寿”字图案,上了年纪的人常穿有寿字的衣服,枕绣有寿字枕头,盖织有寿字的被,有的在照壁雕寿字或鎏金百寿图等等。寿联作为对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遇到亲朋好友寿诞时,尤其是具有较高学识修养的文人学者之间,送上一副寿联,即表达撰写者的祝寿心愿,也有称颂寿星的生平业绩,是一种颇为高雅的祝贺礼品。当然一般家庭用的是恭维客套话居多,诸如“松鹤长岁月,鹤算纪春秋”,有庆贺双星的“蓬岛真人瑶池仙子,家庭全福天上双星”等等。与寿联一样,寿幛和寿屏也是颇为高雅的祝贺礼品,寿幛是将祝寿文字写于绸缎、绢布或丝绒等布料上制成的,形状各异,有的如中堂(旧时挂在厅堂中央的大幅字画)大小、布料大多为金色、金红相间,呈现了一种雍容客华贵的风格。有的甚至将文字刻成屏风,如柏屏黄的黄映庚,官至镇江府粮捕通判,于乾隆二十二年(1775)为其祖父黄丹峰八十寿诞而特一套屏风,共十二片,正面为金字寿文,由章安举人叶丰撰写,该寿屏图文并茂,流光溢彩、书法精湛、富意深刻。而且材料是榧树板制成,十分难得。从中可知,寿屏是一种将文字或图案写于镜架、屏风、座屏上的艺术品,材料珍稀、制作精良、屏中除了赞颂文字外,有的还刻有各种吉祥图案,如八仙人物、松柏仙桃等等。寿幛和寿屏的文字,原来文字数量较多,后来日益减少,这可查阅各大宗谱,一般威望者,都将文字记录在宗谱世德篇中。
寿堂正中设礼桌,摆上寿桃、寿糕、寿画、香花和吉祥植物之类的物品,案桌中间置放着一个大香炉,内插长一尺、宽至数寸的寿香,香体盘成一个大大的“寿”字,香炉两旁是一对蜡烛寿字台,上面插着重达一斤至五斤的蜡烛,蜡烛通体绘有金色的“寿”字与各种彩色的吉祥图案,同时陈列一些古玩,显示其华贵。
地上摆有红色的拜垫,受贺的座位设在香案子旁边,照例是男左女右,当寿翁寿婆入座后前往祝寿的亲前往行礼,照例是两揖三叩,主人则谦让一番。祝贺人是晚辈必须跪拜,并说些祝愿的吉祥话,如遇平辈,受贺人则站起,做用手搀的动作,表示请对方免礼。对未成年的小孩前来叩拜,还须适当给些喜钱。受贺者的晚辈八字排成、站立两旁。对往贺者跪拜者逐一还礼。礼毕,前赴寿宴。
寿宴上寿酒必不可少,“酒”与“久”谐音,“祝酒”也就是祝久,有祝人长寿之意。长寿面更是不可少了,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金灿灿、热腾腾,吃在贺客的肚里,喜在寿星的眉梢。在宁海,凡遇生日,不论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遑论富贵还是贫贱,请吃一碗寿面,已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祝贺仪礼。所以寿面还经常被作为馈赠生日的最佳礼品。宁海还作兴送印有大红寿字的馒头,贺客带回去给家人吃或主人分赠给四邻,有向寿星借寿之意。
在寿宴中,往往还有请戏班来演戏唱曲,上演有吉庆喜庆意义的剧目。常演的戏曲有《五女拜寿》、《郭子仪上寿》、《寇莱公思亲罢宴》等。但一般家庭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在寿宴和堂会结束后,“寿星”及其眷属亲友们还要齐聚寿堂,祭祀福禄寿三星或麻姑,在每个灯盘上放一盘彩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儿,蘸上香油燃灯。灯花儿的数目按“寿星”的年龄计算,一岁一盏,但要多增加两盏,如六十岁用六十二盏、七十岁用七十二盏,谓之“本命年”一盏,“增寿年”一盏,首先由“寿星”上香,然后由子女及众友依次行跪拜礼,最后参加寿礼的每人托一盏灯,列队“送驾”至大门外,将神玛,敬神“百佛”“九龙会”等焚化,庆寿典礼始告完成。大体来说,祝寿仪礼基本如此,但没有一定的固定仪式。
宁海旧例,父母的“寿宴”一般由出嫁的女儿和女婿承担。亲翁也要送馒头等寿礼。但在举行祝寿活动时,往往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本来遇到五十、六十、七十和八十、九十等整十岁寿辰时,是最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但民间往往将其提前到虚岁四十九、五十九等时才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到了整十岁生日时,则反而无所表示,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认为“十全为满,满则招损”。“十”反而有着到头、到顶的意思,做了整十岁的寿庆,似乎已意味着已将做完,当然这是很不吉利的,而逢九的寿辰来“做寿”,以表示寿还远及有尽头,再加“九”与“久”又是谐音,富有生命长久,时日持久之意,因此十分适宜庆贺、纪念。
清光绪《宁海县志·耆德》载:“达尊有三,齿德并重,畴福有五,寿德兼推,年高德邵者尚矣,至行引诣无甚卓著而享大年,膺繁祉例得旌方表亦熙朝人瑞也……”由此官府对民间寿者也是十分推重的,录入数百人,以嘉奖之。各姓宗祠,如桥头胡西吕、古渡王氏、桑洲方山、东仓大赖等均挂有“钦赐栗帛”直匾,当初村民到七十岁,官府每年会按例赐给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布料。还有桑洲田洋芦、一市镇箬岙等村原都立有百岁坊,为年过一百岁的寿者立牌坊,当时是何等的荣耀。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林海燕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