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208】资本输出和国际垄断组织形成及发展(下)
资本输出和国际垄断组织形成及发展(下)
德国也是跨国公司的发源地之一。在它的早期跨国公司中,最重要的有西门子公司、德国电气总公司、拜尔化学公司和罗伯特.博施公司。
西门子公司是德国跨国公司的先躯。它的前身是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1897年改组为股份公司。早在1855年,西门子公司就在俄国的圣彼得堡设厂投产,1858年又在英国建立了西门子子公司,1863年开始生产海底电缆。
德国电气总公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涉足的国家有意大利、西班牙、俄国、拉丁美洲国家、瑞士和比利时等。
著名的拜尔化学公司,于1865年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伯尼开设了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到1880年,它几乎在欧洲各大城市都设立了子公司。进入20世纪以后,拜尔公司便进入了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罗伯特.博施公司,是1886年由罗伯特.博施在德国斯图加特建立的一家小工厂发展起来的。该厂主要生产磁电发动机。20世纪初,博施公司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年代里,它生产了一系列汽车电器设备,如导电插头、启动机、车灯等。到1914年上半年,博施公司已在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等25个国家里设有工厂和代理处,并出口其产品的88%,从而发展成为德国电气工业和汽车电气设备制造业中的重要跨国公司。
德国跨国公司在国外所涉足的领域有化学、电气、钢铁、纺织等部门,但主要经营化学和电气等" 高技术" 工业部门。化学工业部门的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的生产性子公司至少有153 个。
英国在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一批制造业跨国公司。到1914年,在英国15个较大的跨国公司中,它们占了14个。这一年,它们在国外的生产企业已有数百个,分布在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英国的殖民地,主要从事消费品和重型工程设备的生产,而不是这一时期的高级技术产品的生产,如汽车、电机和化学产品等。
英国较大的早期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上都已拥有垄断寡头地位,绝大多数是英国最大和比较老的公司,诸如利弗兄弟公司(制造肥皂和人造黄油)、J.&P.科茨公司(生产棉纱)、邓禄普公司(生产轮胎)、巴布科克公司(制造工业机器)、帝国烟草公司、雷基特公司(生产家用品)、韦尔科姆公司(制药)、诺贝尔炸药公司、留声机公司(生产录音机)、布莱安特和梅公司(制火柴)等。其中,某些公司拥有庞大的制造业网络,例如,利弗兄弟公司和J.&P.科茨公司拥有和经营的工厂企业遍布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俄国、瑞典、法国、德国等。此外,英国采矿业中的私人资本也向海外扩张。例如,里约.丁托公司和固本锌公司。前者于1873年在西班牙开采铜矿,之后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区经营铜、铁、铀等金属矿。后者于1905年在澳大利亚开发铅、锌、银矿,后又开发巨型铝矾土矿。
法国比较著名的早期跨国公司有圣戈班、米什林和许奈特公司。早在19世纪50年代,圣戈班的玻璃制造厂在德国开办了一家分厂。到1900年该厂发展为多厂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在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奥匈等国家也设立了制造业。从事橡胶生产的家族公司米什林,到1914年在美国、意大利和英国均设有工厂企业。
此外,在欧洲一些较小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出现了一些早期跨国公司。例如,瑞士的" 布朗- 勃维利- 西电气公司" 、" 萨尔策机器制造公司" 、" 雀巢食品公司" 等。布朗- 勃维利- 西电气公司,在1891年组建时只是一家制造电气设备的小厂。1900年,它在欧洲大陆国家中制造出第一台汽轮发电机后正式取名为布朗- 勃维利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已在德国、法国、挪威、奥地利等国开设了分公司。雀巢公司的前身是英瑞炼乳公司,1905年与雀巢公司合并,称为雀巢.英瑞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英国和美国开办工厂,战后成为瑞士最大的跨国公司。瑞典在国外投产的第一家公司是威坎德软木塞公司,它于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在芬兰和德国开设工厂。继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奶酪和谷仓设备制造公司之一的阿尔法- 利瓦尔公司,它于90年代在美国设厂制造,到1910年,所获利润是瑞典母公司的3 /4。1907年成立的瑞典滚珠轴承公司,于1911年在英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外工厂,之后又在德国、美国、俄国和法国收买企业,开办工厂,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它已在34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国外的职工近5000人。意大利的第一个跨国公司,是1872年建立的皮雷利电力公司。1883年,它拥有的资本已达200 万里拉,成为意大利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皮雷利公司于1901年进行了第一笔直接投资,即在西班牙建立了一家电导体工厂。1913年与英国通用电气公司合资,在英国的南安普顿建立了皮雷利通用电缆工程公司。这样,它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而且进入了通用电气公司的广泛的商业网络以及参与了许多其他电气公司,从而加速了自己的发展。公司资本从1904年的700 万里拉,提高到1914年的2100万里拉。此外,比利时的" 索尔韦化学公司" 、荷兰的" 化学制药公司" 等,也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跨国公司。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外的经济扩张,跨国银行也得到了发展。英国银行在19世纪上半期就已在国外建立了一批分行。到19世纪末,法国、德国、美国、比利时等国也在其他国家开办分行,大力开展国际业务,以配合对外的扩张侵略。英国银行拥有最广大的分行网络,其次是法国。到1914年,英国的32家跨国银行拥有2014家海外分行,法国14家跨国银行拥有104 家海外分行。美国在1893-1914 年期间,只有少数商业银行是跨国银行,如国际银行业公司、美国捷运银行和花旗银行等。据估计,到1913年,美国银行拥有26个国外分行。其中,绝大部分是国际银行业公司的分行。它于1913年伙同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银行对中国贷款,用以修筑湖广铁路,还参与了印度和墨西哥之间的白银交易。到1915年,花旗银行吞并了国际银行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跨国银行。
早期跨国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仍然是国际贸易融资。但是为了适应资本输出的需要,它们已较多地从事债券投资和采掘业、交通、公共设施等生产性贷款的业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跨国银行的网络已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实施金融控制的重要工具。
3.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和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垄断同盟,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就已出现,但当时还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各国垄断资本大肆对外扩张,国际垄断日益迅速发展。这是由于各国垄断资本在国际上不断发生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为了缓和矛盾,为了避免竞争造成两败俱伤,各国垄断资本不得不取得暂时的妥协,订立国际协定,结成一定形式的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
这一时期,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托拉斯和国际辛迪加等。它们分布在电力、石油与化工、采矿与冶金、运输、纺织、烟草、橡胶、造纸等不同部门之中。
在冶金工业中的国际垄断,是19世纪80年代组成的国际钢轨卡特尔。1884年,在英国、比利时和德国的钢轨垄断企业之间达成了瓜分世界市场的协议。协议规定,参加卡特尔的企业不到对方的国内市场上去竞争。在保证参加者对国内市场垄断的情况下,对其余的国外市场,按各自的实力进行分割。英国得到了66%,德国得到了27%,余下的7 %则归比利时。然而,在两年之后,这个国际卡特尔就因两家英国公司的退出而瓦解了。直至1904年11月,国际钢轨卡特尔才又重新组合。这时,英国对国外市场占有的比例下降为53.5%,德国增为28.83 %,比利时则提高到17.67 %。之后,法国、美国、奥地利和西班牙等国的钢铁垄断组织也加入了这个卡特尔,从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垄断组织,共同垄断世界钢轨生产的局面。
在电力工业部门,当时在美国和德国形成了两个巨大的垄断集团,即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德国的电气总公司。这两个集团实力不相上下。从商品周转额看,1907年,通用电气公司为2.52亿马克,德国电气总公司为2.16亿马克;雇用职工,前者为2.8 万人,后者为3.07万人;所得纯利,前者为3540万马克,后者为1450万马克。它们通过激烈的竞争,于1907年达成了瓜分世界市场的国际卡特尔协议。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获得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场,德国电气总公司则得到了德国、奥地利、俄国、荷兰、丹麦、瑞士、土耳其和巴尔干国家的市场。同时,还缔结了关于" 女儿公司" 的秘密条约。它们通过各自的" 女儿公司" 大举渗入其他工业部门,以及卡特尔协定尚未进行瓜分的其他市场。
在石油工业中,基本上由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美孚石油公司和英国与荷兰垄断资本合营的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共同统治着。在化学工业中,英国的帝国化学公司、美国的杜邦公司和德国的大型化学公司建立了国际垄断同盟。帝国化学公司占有大英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和自治领市场;杜邦公司分得了整个美洲大陆市场;德国的化学公司则垄断欧洲大陆市场。
这一时期,著名的国际垄断同盟还有:"国际锌业辛迪加" ,其成员为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的垄断公司;" 国际火药托拉斯" ,参加者为美国、德国和法国的垄断公司;" 国际航运垄断同盟" ,其主要成员为美国、英国和德国的航运垄断公司。
在这一时期,国际卡特尔是最普遍的一种国际垄断同盟形式。国际卡特尔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划分销售地区,规定市场价格,分配销售比例以及交换技术发明和共同享有专利权等等。到1914年,全世界已经签订了116 个国际卡特尔协定。
国际垄断同盟是各国垄断资本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斗争的产物。它们对世界市场的瓜分是根据实力的大小来进行的,因此,国际垄断同盟的存在反映一定时期的力量对比关系。而各国垄断资本的实力总是不断变化的,当这种变化打破了过去的均衡,按原来实力对比达成的协议就会破裂,它们就会为重新瓜分世界市场而激烈斗争。同时,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和发展也表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际间协调生产和流通。但是,追逐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同盟,只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缓和世界范围内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它不可能完成国际间协调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