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实战丨精益型研发的三现主义 通过精准试产验证与优化研发方案
研发设计方案需要精准验证
研发设计是制造型企业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决定了企业的当下、甚至未来。但研发设计职能绝不能局限地理解为产品结构、产品功能、寿命、可靠性的单纯设计,更不能认为只是画设计图
在Ulrich和Eppinger提出的研发5大关键步骤中
- 概念开发
- 系统设计
- 细节设计
- 测试与改良
- 商品化生产
新产品的“小量试产”正是属于研发的“测试与改良”阶段,通过精准的试产从而验证研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做出纠偏与改进。因此研发团队也必须积极参与并及时修正及优化设计方案,这正是研发的“三现主义”
根据Ward和马希泰利的理论,产品设计与研发中存在 “普遍的浪费”
- 不适当的目标
- 工作符合不足或超载
- 优先顺序不当
- 例外的干扰
- 零部件增值过度:标准化不足
- 等待
- 返工
- 不足的参与
- 太迟开始、过早结束
如何理解“不足的参与”及“过早结束”,其实产品小量试产阶段是研发流程的一个必须的环节,研发团队必须参与验证与优化
但有些研发工程师远离制造现场(心理上也不愿深入现场),不了解产品实现流程、订单实现流程中诸多的保障因素与实现手段,往往“闭门造车“甚至还有点”自命不凡“。如此怎能出色地完成测试与改良?如何能保证顺利实现商品化生产呢?
研发是为了设计出,并通过试产、量产的方式实现令客户、市场满意的产品及服务,并为企业的盈利提供最源流的保证。这正是所谓的“源流品质保证”、“品质源于研发”!
精准试产一:周密策划
(小量试产日程计划)
小量试产的特点
- 日程紧张
- 准备及实施内容众多
- 参与部门众多
严谨策划的要点
确定主查部门(总体责任部门)
- 一般而言、主查部门并非研发设计部门而是生产技术部门(工艺与工程部门)
- 小量试产的日程规划也是由主查部门制定的
明确参与部门
- 研发设计部门、品质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是必须全程参与的
- 如有必要、仓库物流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也需要适当参与
日程规划与设计
- 一般而言以“天”为基本时间单位
明确实施内容
- 试产前的准备事项
- 试产中的实施内容
实施内容的担当部门、日期与要求(5W2H)
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接
- 试产后的接续事项(为量产做准备)
精准试产二:充分准备
明确准备事项与责任部门
工装夹具与测试设备
标准类文书
- 作业指导书SOP
- 品质检查标准
- IQC新物料检验标准
- 模具验收数据(模检数据)
物料集结与齐套
- 主物料
- 辅料(乙材)
人员培训
- 新产品特征
- 装配与品质检查专用手法
其他
- 报关与通关
- ERP系统中主数据的设置
(试产准备与责任部门清单)
由主查部门每天跟踪进展状况
精准试产三:无遗漏记录不合格与对策
彻底的三现主义
在小量试产期间,所有的相关者都必须驻扎在试产现场(绝非坐在办公室内),密切跟踪试产过程,当出现任何不合格项时,以“不良品实物”为对象而迅即展开分析与检讨
必须无遗漏地记录所有发生的不合格项、原因检讨与对策
在试产现场使用看板展示
记录的要点
不合格项
- 不合格项的发生地点
- 不合格发生率
- 不合格项的具体内容(问题点)
- 不合格项的4大分类
外观
性能
机能
耐久性(可靠性)
耐久性不同于普通的不合格,它代表了产品的可靠性。主要是通过振动、坠落、高温、低温、高低温落差、强度剥离等实验手段而判定
原因分析与7大分类
- 设计
- 部品(物料)
- 加工
- 作业
- 道具
- 方法
- 规格
将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细分为7大类,而且每个类别又再度细分为更为具体的原因非常科学、也是极为合理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明确真正的原因,更能够明确接下来负责对策研讨的部门,避免了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甚至推诿的情况发生
在7大类别的原因中,无论是设计还是规格、方法、加工都与设计方案息息相关,正是通过这种原因与责任的明确,才能让研发团队得知研发方案的不足与欠缺,因此才能通过对策的研讨而优化方案。这正是验证与优化研发方案的正确做法!
对策研讨
- 对策的方向与具体措施
- 担当者
- 完成日程
- 对策效果确认
精准试产四:严谨的试产评估
试产评估会的目的就是由总经理明确判定能否进入“量产阶段”。但如此重要的判断绝不可拍脑袋决策、更不可在存在众多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轻率决策
必须提供的核心总结报告
商品评估报告:品质保证
由品质保证部门将试产期间在完成品状态发生的不合格项、不合格的对策效果确认加以总结并做出最终的“合格与否”的判定
当然也存在着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某个对策的实施效果尚未能达到彻底消除不合格,品质保证部门可以判定“有条件的合格”,但必须在制造过程中实施必要的品质检查与检验,比如:全检、APL抽检、使用控制图管理、Cpk工程能力管理
商品原价表:成本竞争力
所有的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的详细清单,因此而能够依据售价计算出来商品的利润率以及商品寿命期间的总利润金额
对于企业决策层而言,商品能否获得预期的利润是判断能否进入量产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品质不良来历表
所有在制造过程、完成品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原则上必须得到100%的有效对策才能够进入量产。如果有少许对策尚未能彻底有效,则必须提出在量产前的行动计划或量产初期的“暂定对策”
研发残留悬案报告:彻底优化
在试产评估会召开之际,有些涉及研发方案优化或变更的对策未必能够赶得及。这无可厚非,但必须提交总结报告,说明接下来的行动计划,特别是完成优化以及效果确认的时间节点
结束语
产品小量试产是整体研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它不仅可以验证研发设计的方案,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的试产发现问题,从而改进纠正、优化设计方案,为量产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保障
小量试产结果的评估不仅涉及商品的品质保证,还需要考虑成本竞争力以及产品可靠性等综合因素,因此需要有可靠的总结评估报告作为依据而绝不可轻率决策
研发就是首先设计出方案,并通过试产、量产的方式实现令客户、市场满意的产品及服务,并为企业的盈利提供最源流的保证。这正是所谓的“源流品质保证”、“品质源于研发”!
匠心宣言
专注、专研、专耕精益制造与精益管理二十余载,深知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成长与崛起,更深感未来全球竞争之艰巨!实业兴邦之使命感一直深埋于心,每日催促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