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京城花园唐墓发掘简报

荥阳京城花园唐墓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荥阳市博物馆

荥阳京城花园位于河南省荥阳市东部檀山北麓的平地上,具体位置在索河路南侧,京城路东侧,扁担王村以北。(图1)2002 年开工建设之前, 荥阳市文物勘探队在此钻探出古墓42 座,经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发掘, 其中的M5、M8、M35 出土器物较多①,兹介绍如下。

图1 荥阳京城花园唐墓位置示意图

一、M5

(一)墓葬形制

M5 为长方形竖井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180°。(图2)

墓道 位于墓室南部,大致长方形,斜坡底。口长4.26米,南宽1.2 米,北宽1.12 米,深2.14~2.86 米。

墓门 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宽1.12 米,高1.07 米。

墓室 大致长方形, 东、西壁较直,北壁折曲,底与墓道呈自然倾斜状, 拱顶。长3米,南宽1.12 米,北宽1 米,顶高1.1 米,深3.66 米。葬具朽蚀严重,仅存木棺灰痕,灰痕平面近长方形, 南北长约2.2米,宽约0.6 米,存高0.1 米。棺内见零散人骨,头向南。随葬器物置于墓室东壁中部,有陶俑、陶罐、陶壶、铜钱等。

(二)出土器物

M5 出土随葬器物14 件,质地分为陶、铜两种。

1.陶器 13 件。有风帽俑、女侍俑、胡人俑、马、骆驼、猪、羊、四系罐、壶、磨、碓等,除特别标明胎质外,均用白黏土(高岭土)制成。

图2 M5 平、剖面图

图3 M5 出土陶器

1.猪(M5:12) 2.羊(M5:6) 3.陶碓(M5:7) 4.陶罐(M5:4) 5.陶磨(M5:5) 6.陶壶(M5:13) 7.马(M5:1) 8.骆驼(M5:11) 9、10.风帽俑(M5:3、M5:8) 11、12.女侍俑(M5:2、M5:9) 13.胡人俑(M5:10)

风帽俑 2 件。标本M5:3, 头戴黑色风帽,短方脸,颧骨较高,肿眼泡,矮鼻梁,身穿白色团领窄袖袍,腰束带,下着白裙,足着靴,左手垂于体侧,右手握拳于腹前,立于底板上。高22.1 厘米。(图3-9)标本M5:8,容貌、举止大致同前,眉目较为清晰,黑色风帽,红袍,白裙,黑靴。高21.6 厘米。(图3-10,封二-1)

女侍俑 2 件。标本M5:2,头梳高髻,圆胖脸,眯眼,疙瘩小鼻,抿嘴,上穿白色交领窄袖襦,肩披红色长帛,下束白色曳地长裙,足尖微露,双手相握于腹前,头略前倾,立于地上。高25.9 厘米。(图3-11,封二-2)标本M5:9,头梳双环髻,圆胖脸,眯眼,矮鼻,小嘴,上着白色交领窄袖襦,下着红色曳地长裙,裙高束腋下,腹前腰带飘垂,足尖出露,左臂垂于体侧,右手握头于腹前,立于地上。高23.3厘米。(图3-12,封二-3)

胡人俑 1 件,标本M5:10,头戴红色尖顶翻檐胡帽,连檐眉,深目凸睛,鼻子尤大,宽嘴涂红,身着白色交领窄袖短袍,腰束带,下着裤,足着黑靴,左手握拳于腰侧,右手握拳于胸口,立于方形底板上。高23.5 厘米。(图3-13,封二-4)

马 1 件。标本M5:1,马勾首,立耳,张嘴,脖子较低,剪鬣,背置黑鞯,鞍上覆盖长袱,低臀后挫,尾失,四肢立地。马佩络头,有攀胸。高46.3 厘米,长49.0 厘米。(图3-7)

骆驼 1 件。标本M5:11, 昂首扬脖,抿嘴,颊毛墨绘,垂胡较短,背置红色云纹圆毯,长尾垂于两腿之间,四肢立地。高38.0 厘米,长31.8 厘米。(图3-8)

猪 1 件。标本M5:12,低首,长嘴紧抿,獠牙出露,小眼,尖耳,拱背,长身,四肢曲卧于地。高4.1 厘米,长10.9 厘米。(图3-1)

羊 1 件。标本M5:6,昂首,抿嘴,卷角绕耳,短颈,平背,四肢曲卧于地。高5.9 厘米,长9.3 厘米。(图3-2)

陶罐 1 件。标本M5:4,敛口,圆唇,短束颈,弧肩,鼓腹,平底,双肩置泥条状系。口径14.5 厘米,腹径26.0 厘米,底径12.8 厘米,高27.9 厘米。(图3-4)

陶壶 1 件。标本M5:13,泥质灰陶。敛口近似盘口,卷沿向下,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肩部戳印四周圆圈纹。口径6.1 厘米,腹径21.2 厘米,底径9.7 厘米,高27.9 厘米。(图3-6)

陶磨 1 件。标本M5:5,由磨扇和台座组成。磨扇上、下连为一体,上扇中部一周凸棱,为贮粮处,不见磨眼。台座上大下小,台面可以承接面粉。磨扇直径7.0 厘米, 台座顶径9.2 厘米,底径5.8 厘米,高5.2 厘米。(图3-5)

陶碓 1 件。标本M5:7,座板为长方形,碓柄支架低矮,柄与座板连在一起。长14.5 厘米,宽5.3 厘米,通高1.6厘米。(图3-3)

2.铜器 1 件。为隋五铢钱,保存较差。

二、M8

(一)墓葬形制

M8 为斜坡墓道土洞墓, 由墓道、墓门、 甬道、 墓室四部分组成, 方向188°。(图4)

图4 M8 平、剖面图

墓道 位于墓室南部, 平面呈梯形,底与北壁均呈斜坡状。口长8.8 米,南宽1 米,北宽0.4 米,深6.0 米。

墓门 位于墓室之南,宽0.9 米,高1.0 米。

甬道 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长方形,拱顶。长0.5 米,宽0.9 米,高1.25 米,底比墓道底北端低0.25 米。

墓室 大致长方形, 长2.44 米, 宽1.8米,顶高1.65 米。墓室东部为棺床,和甬道底深度一致,西部比东部低0.25 米。葬具和墓主人骨骼均严重朽蚀,葬式不详、器物位于墓室西部,有陶俑、陶器、瓷器、铜镜等。

图5 M8 出土陶器

1.风帽俑(M8:15) 2、3.女侍俑(M8:16、M8:5) 4.幞头俑(M8:6) 5.猪(M8:12)6.羊(M8:11) 7.鸡(M8:10) 8.狗(M8:7) 9.骆驼(M8:4) 10.马(M8:20)

(二)出土器物

M8 出土器物23 件,质地分为陶、瓷、铜三种。

1.陶器 19 件。有风帽俑、女侍俑、幞头俑、骆驼、马、猪、羊、鸡、狗、盘口壶、磨、碓、井、灶等,除特别标明胎质外,均用白黏土做成。

风帽俑 1 件。标本M8:15,头戴白色风帽,圆胖脸涂红,浓眉细眼,八字胡须,身穿翻领窄袖袍,腰束带,下着裙,足着靴,左手垂于体侧,右手握拳于胸,立于底板上。左腿墨书“奴仆春”三字。高21.4 厘米。(图5-1,封二-5)

女侍俑 3 件。标本M8:16,容貌、举止、服饰同M5 高髻俑,唯着红裙。高25.2 厘米。(图5-2,封二-6)标本M8:5,头梳双环髻,圆脸,细眼秀鼻,小嘴紧抿,上着红色交领窄袖襦,肩披红色长帛,垂于腹前,下着红色曳地长裙,右足外扭,左腿前支,拱手立地。高28.7厘米。(图5-3,封二-7)

幞头俑 1 件。标本M8:6, 头戴黑色幞头,高眉深目,阔鼻大嘴,颧骨、下巴突出,身着团领窄袖袍,腰束带,下着裤,足着黑靴,拱手立于底板上。高26.7 厘米,宽7.8 厘米。(图5-4,封二-8)

图6 M8 出土器物

  1. 陶马(M8:20) 2.陶骆驼(M8:4) 3.陶猪(M8:12)4.陶羊(M8:11) 5.陶鸡(M8:10) 6.瓷罐(M8:3)

    图7 M8 出土器物

    1、2.盘口壶(M8:1、M8:17) 3.陶磨(M8:8)
    4.陶灶(M8:22) 5.陶碓(M8:9) 6.陶井(M8:23)7.瓷壶(M8:13) 8、9.瓷罐(M8:14、M8:3)

    图8 M8 出土铜镜(M8:2)

骆驼 1 件。标本M8:4,昂首,扬脖,抿嘴,垂胡较宽,身形略前倾,背置圆毯,上搭驮囊,短尾下垂,四肢立地。高41.5 厘米,长31.1厘米。(图5-9,图6-2)

马 3 件,形制大小一致。标本M8:20,颔首,尖耳朝前,大张嘴,平脖,剪鬣,后部似有一段为披鬣,平背置鞍鞯袱,低臀,束尾,四肢立地。墨绘络头、攀胸,鞯涂黑彩。高31.9 厘米,长35.2 厘米。(图5-10,图6-1)

猪 1 件。标本M8:12,昂首,嘴紧抿前伸,獠牙出露,小眼,尖耳,无鬃,拱面,细尾甩于左臀, 四肢曲卧于地。高5 厘米,长14.3 厘米。(图5-5,图6-3)

羊 1 件。标本M8:11,昂首,抿嘴,大眼,卷角绕耳,短颈,平背,四肢曲卧于地。身上墨绘黑条,以示羊毛。高8.3 厘米,长11.8 厘米。(图5-6,图6-4)

鸡 1 件。标本M8:10,昂首,短喙,冠高颈短,体肥硕,翘尾,双足立于圆形底板上。翅未做出,浑身羽毛做成沟槽状,并涂黑条彩。高8.35 厘米,宽7.8厘米。(图5-7,图6-5)

狗 1 件。标本M8:7,蹲姿,头失,前腿直立,弓背,臀着地,蹲于圆形底板上。残高8.0 厘米,宽4.8 厘米。(图5-8)

盘口壶 2 件。标本M8:1,灰陶。极浅盘口,平折沿,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最大径在上腹。口径10.8 厘米,腹径33.8 厘米,底径15.2 厘米, 高43 厘米。(图7-1) 标本M8:17,灰陶。浅盘口,弧平沿,圆唇,束颈较细,弧肩,鼓腹,底略内凹。最大径在中腹。口径8.8 厘米,腹径21.3 厘米,底径12.1 厘米,高30.6 厘米。(图7-2)

陶磨 1 件。标本M8:8,由磨扇和台座组成。磨扇中部有两个进粮孔, 周围刻画有粮食。台座空心,上大下小。高4.3 厘米,磨扇直径4.4 厘米, 台座顶径6.4 厘米, 底径5.2 厘米。(图7-3)

陶碓 1 件。标本M8:9,底板为长方形,碓柄支架低矮,柄与座板连在一起,臼隐没在碓柄头端之下,可见杵之上端。长14.7 厘米,宽5.2 厘米,高1.8 厘米。(图7-5)

陶井 1 件。标本M8:23,近方形,井体呈梯形台体,井框置于井体之上,四角上有花瓣形铆钉。长9.25 厘米,宽8.6 厘米,高5.8 厘米。(图7-6)

陶灶 1 件。标本M8:22,长方形灶台,前有挡烟墙,下设拱形灶门,灶面有一圆坑,以示锅。长6.0 厘米,宽5.6 厘米,高7.0 厘米。(图7-4)

2.瓷器 3 件。仅见瓷壶、瓷罐两种。

瓷壶 1 件。标本M8:13,白瓷胎。盘口尖唇,短束颈,弧肩,垂腹,假圈足。通体白釉。口径2.8 厘米,腹径11.2 厘米,底径6.5 厘米,高14.2 厘米。(图7-7)

瓷罐 2 件。白瓷胎。标本M8:3,敛口,方唇,斜直领,近平肩,鼓腹,下腹弧收,假圈足。颈、肩间等距设三泥条状系。内壁施褐釉,外壁施至下腹,唇面无釉。口径8.0 厘米,腹径16.8 厘米,底径7.8 厘米,高21.2 厘米。(图7-9,图6-6)标本M8:14,敛口,方唇,斜直领,溜肩,鼓腹,假圈足。颈、肩间设四泥条状系。内壁施褐釉,外壁施至上腹。口径5.2 厘米,腹径11.5厘米,底径6.7 厘米,高14 厘米。(图7-8)

3.铜器 1 件。

铜镜 1 件。标本M8:2,圆形,三角缘,圆纽,圆纽座。镜背以一周铭文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四神兽绕纽奔走;铭文为“光流素月,质禀玄精。澄空鉴水,照回凝清。终固永古,莹此心灵”;铭文外依次为篦纹、三角纹、水波纹、三角纹各一周。直径13.5 厘米。(图8)

三、M35

(一)墓葬形制

M35 为竖井墓道带天井的土洞墓, 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方向184°。(图9)

图9 M35 平、剖面图

图10 M35 出土陶器

1、2.镇墓兽(M35:17、M35:3) 3.武士俑(M35:16) 4.幞头俑(M35:23) 5.女侍俑(M35:20) 6.小幞头俑(M35:36)7.倭堕髻俑(M35:34) 8.伏听俑(M35:33) 9.猪(M35:12) 10.羊(M35:7) 11.鸡(M35:47) 12.狗(M35:13) 13.鸽(M35:38) 14.陶磨(M35:8) 15.陶井(M35:9) 16.陶碓(M35:15) 17、18.马(M35:1、M35:29) 19.骆驼(M35:18)

图11 M35 出土器物

1、2.陶罐(M35:21、M35:22) 3.陶壶(M35:30) 4.瓷碗(M35:5) 5.瓷壶(M35:14) 6.文蛤(M35:41)

墓道 平面呈倒长条形, 南部底有九级台阶,北部为斜坡状。长6.6 米,南宽0.6 米,北宽1.0 米,深5.45 米。

过洞 位于墓道和天井之间,长方形,斜坡底,拱顶。长2.4 米,宽0.8 米,顶高2.1 米。

天井 位于甬道之南,平面近长方形,北端东西两壁外弧。长1.8 米,南宽0.9 米,北宽1.2 米,深6.7 米。

甬道 位于天井和墓室之间, 平面呈倒梯形,拱顶,底接天井底,呈自然斜坡状。长0.65 米,南宽0.85 米,北宽0.9 米,顶高2 米。

墓室 梯形,拱顶,近平底。长3.08 米, 南宽2.16 米, 北宽1.86米,顶高2.1 米,深7.95 米。墓室西部为生土棺床,高出东部0.2 米。棺床上仅存木棺灰痕, 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2.1 米,东西宽0.98 米,棺板厚0.05 米,残高0.1 米。棺痕内有人骨两具,已严重朽蚀,仅见一人头骨及两人的下肢骨。随葬器物位于墓室东部, 有陶俑、 陶器、瓷器、铜钱、蚌等。

(二)出土器物

M35 墓出土器物45 件, 质地分为陶、瓷、铜、蚌四种。

1. 陶器 39 件。主要有镇墓兽、武士俑、幞头俑、女侍俑、小幞头俑、倭堕髻俑、伏听俑、马、骆驼、猪、羊、鸡、狗、鸽、罐、壶、磨、碓、井等。除特别标明胎质外,均为红陶。

镇墓兽 2 件。标本M35:17,

人首镇墓兽。头顶粗角残断,角根又长一小角,两耳斜向上,粗眉大眼,宽嘴紧抿,肩生三角形双翼,前肢短粗直立, 后肢蹲坐于椭圆形低岩座上。高33.3 厘米。(图10-1,封三-1)标本M35:3, 兽首镇墓兽。头上角失,大眼高鼻,张嘴露舌,肩上翼失,腹、下肢亦失,低岩座。(图10-2)

武士俑 2 件, 大小形制一致。标本M35:16,头戴宝顶盔,脸残,仅见宽嘴大眼,肩披膊,有套袖,甲身胸前两圆护,有胸索与腰索,下着战裙,足着靴,双手拄剑,立于椭圆形低岩座上。高33.3 厘米。(图10-3,封三-2)

幞头俑 2 件, 大小形制一致。标本M35:23,头戴黑色幞头,幞巾子朝前,高鼻小眼,抿嘴,上着团领中袖袍,腰束带,下着裤、靴,拱手立于方形底板上,肚较鼓。高23.6 厘米。(图10-4,封三-3)

女侍俑 3 件, 大小形制一样。标本M35:20,头梳倭堕髻,圆胖脸,细眉眯眼,丰鼻秀唇,十分美丽,身着交领中袖襦,下束曳地长裙,足尖出露,拱手搭巾立于地上。高19.7厘米。(图10-5,封三-4)

小幞头俑 2 件, 大小形制一样。标本M35:36,头戴幞头,面目不清,身穿团领窄袖袍,腰束带,下着裤、靴,拱手立于地上。高9.2厘米。(图10-6)

倭堕髻俑 8 件, 大小形制一样。标本M35:34,头梳倭堕髻,窄脸,眉目不清,上着窄袖襦,下着曳地长裙,足尖微露,拱手低头立于地。高10.4 厘米。(图10-7)

伏听俑 1 件。标本M35:33,头戴黑色幞头,上着团领袍,腰束带,抄手屈腿,俯于地,头埋于臂间。长11.3 厘米,宽5.8 厘米,高3.4 厘米。(图10-8)

马 3 件。标本M35:1,颔首略残,立耳,扬脖,剪鬣,背置鞍袱,尾残,四肢直立于地上。通高29.8 厘米, 长30 厘米。(图10-17)标本M35:29,白黏土胎。勾首,立耳,抿嘴,扬脖,剪鬣,背置鞍鞯,上有束袱,臀后挫,束尾,四肢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高29.2 厘米,长32.5 厘米。(图10-18,封三-5)

骆驼 2 件。标本M35:18,昂首,抿嘴,大眼,小耳,颈略短,有垂胡,曲颈,背上双峰较矮,周置圆毯,毯上有货架与驮囊,短尾下垂,四腿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高31.0 厘米,长27.2厘米。(图10-19,封三-6)

猪 1 件。标本M35:12,头较长,嘴前伸,大眼,小耳,背微拱,鬃较短,小尾甩于右臀,四肢伏卧于地。高3.4 厘米,长10 厘米。(图10-9)

羊 1 件。标本M35:7,错模。昂首,抿嘴,小眼,大角绕耳,短颈,平背,低臀,四腿曲卧于地。高7.2 厘米,长10.4 厘米。(图10-10)

鸡 1 件。标本M35:47,昂首,短喙,小眼,高冠,有垂肉,翘尾长大,双腿立于地上。高7.3 厘米,宽8.3 厘米。(图10-11)

狗 1 件。标本M35:13,头较小,抿嘴朝前,小眼大耳,前肢直立,略弓背,后肢蹲于底板上。高10.9 厘米。(图10-12)

鸽 4 件,大小形制一样。标本M35:38,昂首,无嘴、眼,长颈翘尾,腹着地。高3.1 厘米,宽3.0 厘米。(图10-13)

陶罐 2 件。标本M35:21,泥质灰陶。直口,圆唇,短束颈,弧肩,鼓腹,平底。肩、近底部用红彩绘仰、覆莲瓣,两者之间为卷草纹。口径12.7 厘米, 腹径20.4 厘米, 底径8.4 厘米,高23.8 厘米。(图11-1,封三-7)标本M35:22,口颈残,弧肩,鼓腹,平底。腹径20.4 厘米,底径10.8 厘米,残高20.5 厘米。(图11-2)

陶壶 1 件。标本M35:30,泥质灰陶。浅盘口,平折沿,方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口径3.6 厘米,腹径11.6 厘米,底径6.2 厘米,高17.4 厘米。(图11-3)

陶磨 1 件。标本M35:8,由磨扇和台座组成。磨上、下扇连为一体,上扇周有凸棱,作为贮粮处,不见进粮孔。台座顶面平,直壁。磨扇直径5.9 厘米,台座底径8 厘米,高3.4 厘米。(图10-14)

陶碓 1 件。标本M35:15, 座板为长方形,碓柄支架低矮,柄与座板连在一起,臼隐没在碓柄头端之下,可见杵之上端。长12.5 厘米,宽4.0 厘米,高2.2 厘米。(图10-16)

陶井 1 件。标本M35:9,方台体,井框置于井体之上,四角上有圆铆钉。边长7.4 厘米,高5.0 厘米。(图10-15)

2.瓷器 2 件。

瓷碗 1 件。标本M35:5,灰瓷胎。侈口,圆唇,唇下一周凹弦纹,浅弧腹,假圈足。内壁施姜黄釉,外壁施釉近圈足。口径16 厘米,底径8.3 厘米,高6.6 厘米。(图11-4)

瓷壶 1 件。标本M35:14,灰白瓷胎。口颈残,弧肩,球腹,假圈足。腹部有密集浅凹弦纹。施褐釉近圈足。腹径9 厘米,底径4.3 厘米,残高9.9 厘米。(图11-5)

3.铜钱 3 枚。

开元通宝铜钱3 枚,保存较差。

4.贝器 1 件。

文蛤 1 件。标本M35:41,圆三角形,表面有褐色生长纹理。长4.3 厘米,宽3.6 厘米。(图11-6)

四、结语

1.年代。M5、M8 均出土有白黏土制作的风帽俑、女侍俑、马、骆驼、猪、羊、磨等,器形高度雷同。这些器物同荥阳周古寺唐墓M7[1]、公元676 年郑州丁彻墓[2]的同类器完全相同,它们应当是一个窑场生产的。另外,M5 的灰陶壶同周古寺的陶壶完全相同,M8 的铜镜内区为奔兽,外区为三角纹, 这与丁彻墓铜镜风格相同。故M5、M8 虽然没有出土镇墓兽、武士俑,但两墓年代可大致定在公元675—680 年间,不会再晚。

M35 出土的有镇墓兽,皆蹲于低台座上,双翼为竖着的三角形, 与公元740 年洛阳豆卢氏墓[3]镇墓兽的束发状翼有别,接近约公元750 年的洛阳史家屯唐墓HM1243[4]镇墓兽的三角翼。此墓还有巾子完全踣倒的幞头俑、倭堕髻俑,这两种器物出现在公元723 年之后,因公元723—735 年间镇墓兽翼均为分齿羽翼,故M35 的年代只能在公元735 年之后,更有可能在公元740—750 年间。

2.墓葬形制。M5 为小型墓,M8、M35 为中型偏大的墓,后两墓墓道偏于墓室东侧,三墓皆是土洞墓, 级别当然要比砖室墓的周古寺M7、丁彻墓低。后两墓墓道皆位于南壁正中,一般认为这是级别高的表现, 当然有天井的话,级别会更高。M35 有一天井,在土洞墓中级别是高的,故出土有镇墓兽、武士俑。M5、M8 不见镇墓兽、武士俑,这在墓葬制度较严的初唐是可以理解的。

3.器物风格。M5、M8 出土的器物大部为白黏土制成的陶俑,这在郑州市区至荥阳一带很少见。这一带出土的俑一般为红陶胎,故M5、M8、周古寺M7、丁彻墓出土的陶俑可能为巩义窑制作。风帽俑、幞头俑、女侍俑是这一时期的常见俑,皆立于底板上,马、骆驼皆立于地上,当然,周古寺M7、丁彻墓的镇墓兽、武士俑、文官俑皆立于最低的台座上。M35 的俑均为红陶,体现了郑州至上街这一区域独特的用陶特点。虽然此墓级别不低,但是与洛阳同期墓葬相比,其陶俑还是略逊一筹的。

本文得到郝红星研究馆员指导。

发掘:高赞岭 梁西乾

摄影:王 羿 刘良超

绘图:高赞岭 马安义

执笔:高赞岭 季惠萍

参考文献:

[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荥阳市周古寺唐墓M7 发掘简报[J].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17(2):12-20.

[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唐丁彻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0(4):48-53.

[3]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5(8):37-51.

[4]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洛阳史家屯唐墓(HM1243)发掘简报[J].文物,2017(3):19-38.

原载《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第9期

(0)

相关推荐

  • 甘肃武周时期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发掘简报*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 关键词:唐代,吐谷浑,慕容智,墓葬 摘要:2019年9-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岔山村浩门组山顶上的1座墓葬 ...

  • 考古界:陕西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唐墓发掘简报

    陕西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唐墓发掘简报 铜川市考古研究所 摘要:2006年,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发掘了3座唐代墓葬,出土有三彩陶器.瓷器.铜镜.鎏金银钗.鎏金铜带具等随葬品.这三座墓排列有序,方向一致,应该 ...

  • 固原南郊北魏墓发掘简报

    Abstract:In 2005,the Ningxia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xcavated four ...

  • 新发现 | 山西晋中榆次区流村北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流村北墓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流村以北约1公里处,龙城大街东延南侧.2020年4月至12月,为配合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土地收储榆次区2017年第五批次建设用地二区地块考古前置项目的地下文物 ...

  • 陕西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唐墓发掘简报

    铜川市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铜川,唐代,墓葬 摘要:2006年,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发掘了3座唐代墓葬,出土有三彩陶器.瓷器.铜镜.鎏金银钗.鎏金铜带具等随葬品.这三座墓排列有序,方向一致,应该是一个家族 ...

  • 荥阳市周古寺唐墓M7发掘简报

    随着近年来郑州市交通运输项目基础建设规模的扩大,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中原西路荥阳市周古寺段基础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于2013年发掘了一批唐墓,其中M7未经盗扰且保存较为完整,并出土了较为精美的器物 ...

  • 安徽淮南毛集胡台孜战国楚墓发掘简报

    胡台孜自然村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史集行政村,西南距焦岗湖1公里,东南距淮河仅3公里,距寿县县城约11公里(图一).村外西北有一片墓地,墓葬数量不多,主要为东汉晚期小墓.战国墓M1位于东汉晚期墓地 ...

  • 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

    高力士墓位于蒲城县椿林乡山西村西,是泰陵唯一的一座陪葬墓.

  • 南京市太新路宋墓发掘简报

    南京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1993年南京太新路发现的宋墓保存完好,其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墓室内壁装饰有比较复杂的砖砌仿木结构,是南京地区这一类型宋墓的首次发现.墓中出土多件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瓷器.此 ...

  • 安徽淮北相山渠沟墓群M50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 淮北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2016年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淮北市渠沟墓群展开抢救性发掘,实际清理墓葬85座.其中M50为带墓道的单室砖墓,可能是一男 ...

  • 四川蒲江九莲村东汉画像砖墓发掘简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蒲江县文物管理所 关键词:四川,蒲江,东汉,画像砖墓 摘要: 2012年4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在蒲江县鹤山镇九莲村清理了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砖墓.该墓墓葬形制及画像配置与昭觉寺画像 ...

  • 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2014年Ⅰ区M7发掘简报

    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东南距塔儿山约10公里,西南距襄汾县城约8公里.因墓地多次被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襄汾县文化局组成考古队,分别于2014年7-9月.2014年12月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