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晞星教授中医辨证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经验研究
目的:基于山西省中医院临床真实世界病历数据,采用频数分析、K-means聚类算法、主元分析法(PCA)、Apriori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索王晞星教授临床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中医辨病、辨证及用药之间的内在规律,对王晞星教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本研究属于临床应用研究,根据真实世界科研方法学理论,利用王晞星名医工作室数据挖掘平台,将收集的病历资料录入王晞星名医工作室数据挖掘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再次核对数据。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由专业的数据挖掘专家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王晞星教授本人及名医工作室各专家的意见选出最优的符合临床实际结果。采用频数分析、K-means聚类算法、主元分析法(PCA)、Apriori关联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所用方剂,归纳浅析王晞星教授中医治疗大肠癌肝转移遣方用药的规律和经验。结果:1.门诊患者的分布特点: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年龄以46-75岁的患者居多;原发部位在结肠癌、直肠癌的比例基本相同。
2.大肠癌肝转移的常见症状为:大便溏稀、眠差、下坠感、乏力、口干、纳差、肝区疼痛、腹胀、口苦等。3.对所有诊次的症状进行K-means聚类算法得出K值4簇、种子30个、最大迭代500次时的误差平方和最小。其中
Cluste0(5.27%),Cluste1(70.83%),Cluste2(13.13%),Cluste3(10.77%)。
4.对每簇症状进行PCA主元分析法得出:Cluste0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嗳气,纳差,大便溏稀,脉弦。Cluste1的主要症状:乏力,下坠感,纳差,腹胀,大便溏稀,脉弱。Cluste2的主要症状:胃脘痞满,呕吐,恶心,口干,口苦,大便溏稀。Cluste3的主要症状:肝区憋胀,肝区疼痛,急躁易怒,纳差,大便溏稀,脉虚弦。
5.通过与原始数据的比较,整理各簇的主要证型及对应的主方
脾胃不和证:益气健脾,和胃散结,六君子汤加减应用。
Cluste1:
脾虚气陷证:补脾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减应用。
Cluste2:寒热错杂证:调和寒热,消痞散结,半夏泻心汤加减应用。
Cluste3:肝脾不调证: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加减应用。
6.常用药物分析:总结所有方剂中使用频率>50%的药物分别是:
浙贝母,山慈菇,蜈蚣,石见穿,柴胡,当归,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见寒、微寒之性,然后为平性药物。药物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常用药物多归经于脾、肝、肺、胃经。其功效多为补气、清热解毒、解表、补血、熄风、补阴。
7.对药、角药分析:在除去辨证用药的主方后,存在4组置信度>90%
对药:
麦冬-五味子、蜈蚣-石见穿、浙贝母-山慈菇、郁金-姜黄;1组置信度>90%角药: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
结论:王晞星教授临床辨治大肠癌肝转移的常见证型:脾虚气陷证(70.83%),寒热错杂证(13.13%),肝脾不调证(10.77%),脾胃不和证(5.27%)。
常用对药:
麦冬-五味子、蜈蚣-石见穿、浙贝母-山慈菇、郁金-姜黄;常用角药: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
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见寒、微寒之性,然后为平性药物。药物药味以甘、辛、苦为主。
常用药物多归经于脾、肝、肺、胃经。病机总属肝脾两虚,兼有痰毒互结于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