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状结肠炎腹痛病案一则

慢性乙状结肠炎腹痛案

周某某,女, 57岁。2010年10月25日初诊。右侧少腹部疼痛2年, 2009年4月21日某县人民医院做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示距肛门20~25cm处乙状结肠出血水肿,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内镜诊断为慢性乙状结肠炎。2010年4月21日与22日又于该院两次做B超,肝、胆、胰、脾、双肾、膀胱、子宫、双侧卵巢均未见异常。今腹部触诊肝在胁下约1.5cm,有触痛,右下腹无压痛,口干,纳可,大便1~2次/日,质硬如羊屎,小便黄,舌质红,苔淡黄,微腻,脉细弦缓。

辨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方药:连朴饮、木香槟榔丸加减

川厚朴6g,黄连6g,广木香5g,槟榔10g,陈皮10g,青皮10g,大腹皮10g,炒枳壳10g,白术10g,生大黄10g(后下),白头翁15g, 6剂,每天1剂,煎服2次。并嘱其忌辛温香燥、腥发及肥甘厚味之品。

2010年10月31日二诊:服上方后右下腹疼痛减轻,大便通畅,每日2~3次,便质稀溏,尿黄,舌脉同前。仍守原方治疗,处方:上方去陈皮,川厚朴改9g,生大黄改制大黄15g,加柴胡10g,茵陈10g,又开7剂。

2010年11月7日三诊:服上药2剂后,右下腹疼痛即止,但腹中仍有不适感,纳可,大便每日2次,成形,尿黄时清,舌苔淡黄,稍厚,脉沉细弦缓。

处方:川厚朴6g,川黄连6g,胡黄连10g,广木香5g,青皮5g,陈皮10g,槟榔10g,柴胡10g,制大黄5g,秦皮10g,白头翁10g,又开10剂,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腹痛由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所致,治当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故以《霍乱论》连朴饮之黄连、厚朴与《儒门事亲》木香槟榔丸之木香、槟榔、陈皮、青皮、大腹皮、炒枳壳、生大黄共奏清热利湿,泻下攻积,理气止痛之效,加苦寒降泄之白头翁增强清热利湿之功,加白术燥湿,兼顾健脾护正。二诊时,患者腹痛好转,但因大便稀薄,次数增多,故增加厚朴剂量以增强化湿之效,生大黄改为制大黄并与诸药同时煎煮以减轻泻下之力,加柴胡、茵陈增强清热祛湿之功,柴胡兼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因理气药味偏多,故去陈皮,服2剂腹痛即止。三诊仍守前方适当调整,以巩固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