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有300年以上建筑98座,最古老的已900岁

说到皇家园林,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都是最知名的那几处,比如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等。但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林不在北京,也不在西安或洛阳这样多次做过都城的地方,而是在一座相对低调的城市——太原。太原城郊的晋祠,最早见载于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按那时算起,至少有已1500多年历史。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皇家园林

晋祠最初是纪念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及母后邑姜的祠堂,唐叔虞为晋国开国诸侯,后被追封为晋王。因此,晋祠的历史其实不止1500多年,只是真正的始建年代难以考证。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皇家园林。

我们在高中时都学过一篇叫做《晋祠》的课文,作者梁衡就在文章中这样概括晋祠了宝贵之处:“晋祠除了“山、树、水”美外,更有西周的柏树、春秋的水渠、唐朝的御碑、隋朝的槐树、北宋的彩塑、金代的大钟、元代的雕像、明朝的石桥、清朝的建筑、民国的凉亭。“

会仙桥,明代

如果从西周算起,晋祠的历史已绵延3000年之久。据考证,晋祠现存300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其中最古老的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已有900多岁。因此,许多人说:“不到晋祠,枉来太原”;就好比到了北京,不去故宫一样。

晋祠被梁思成先生写入《中国建筑史》

1934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带着营造学社团队来山西考察时路过太原,虽然之前预测太原这样的城市存在高古建筑的概率不高,但两人在汽车上依旧被晋祠正殿的侧影惊艳,认为一定是早期杰作。一个月后,当他们从汾阳回来再次经过晋祠时,表示“无论如何不肯失之交臂”,于是对晋祠进行了考察。后来,梁思成把晋祠写进了他呕心沥血编著的《中国建筑史》,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无法消除的管理争议

虽然如今的晋祠依旧是太原乃至山西极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但是去过晋祠的游客都表示,门口那些拼命拉客的黑导让人们对晋祠的印象分大减。2015年,晋祠因黑车、黑导、游商小贩等管理上的问题,被省旅游局通报批评。而在今年6月我们再次造访时,黑导尾随纠缠现象依旧和几年前一样存在。无奈的是,黑导最常出现的区域从晋祠公园至晋祠博物院大门这一段,是游客们无论如何避不开的路线。

游客面对疯狂推销讲解服务的黑导,只能一边拒绝,一边快速通过以仿古建筑为主的晋祠公园区域。进入晋祠博物院这一收费区域后,才能真正放松游玩。不过,黑导虽然让人不堪其扰,但却从没有人会质疑晋祠内文物古建的水准;尤其是晋祠内的“三宝”、“三绝”和“三匾”,让喜欢古建筑的我们久久流连。

整个晋祠建筑群经过千百年的建设,慢慢形成了拥有几十座建筑,亭台楼阁俱全的庞大群落,大致的核心区可以分为中路、北路、南路三个系列。通常游客参观的精华区域位于中路,即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包括圣母殿左侧的难老泉和右侧的周柏唐槐。这些景致在参观游中层层递进,参差错落,如同一幅展示古建瑰宝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径直展开。

晋祠三匾之水镜台

中国古代很多祠庙都设有戏台,晋祠的戏台叫做水镜台,正对主殿方向。匾额是清朝著名文人杨二酋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金人台——穿越时空的组合

金人台是一个露天的台基,很容易稍不留神就错过了。台基上的四角分别站立一尊铁铸的神将,象征四位将士合力守护晋祠。金人台原为北宋所建,但是根据梁思成的考证,如今四座金人分别来自不同的朝代,有宋朝的、有清朝的,有民国的,根据胸前铭文判定其来自的年代。根据梁先生的评价,西南角的这一尊宋代的只能算塑得平庸(下图从左往右第三尊),清与民国的工艺则属于恶劣。

晋祠三匾之对越坊

“对越”二字出自于《诗经》,“对”有报答的意思,“越”有颂扬的意思,对越坊的性质类似于功德坊,意为宣扬报答圣母的功德。对越坊在金人台与献殿之间,为明万历年间书法家高应元出资修建,所题“对越”二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如游龙。

对于爱建牌坊的明代来说,大多已是石质牌坊,像对越坊这样的木制牌坊极少。因此对越坊是很难得的明代木构牌坊实例。

晋祠三宝之献殿

献殿是晋祠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金代大定年间。献殿就是奉献、祭献的意思,是祭祀时摆放供品的场所。它四周既没有围墙也没有门窗,而是用栅栏围合;这种栅栏颇为讲究,是《营造法式》中专门提到的小木作的一种,名叫“叉子”。献殿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只是简单的四椽栿上放一层干梁,梁身简单轻巧,省料又坚固,故能经久不坏。

晋祠三宝之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飞梁”系沼上石桥,系北宋所建。这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十字形桥,中轴线是笔直的,两侧是斜坡,看上去有点古代立交桥的感觉。鱼沼飞梁被梁思成先生评价为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非常珍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有极高的价值。

晋祠三宝之圣母殿

圣母殿是整个晋祠古建筑群的主殿,也是晋祠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这是一座面宽七开间的大殿,进深有六间,采用重檐歇山顶,规制非常高。圣母殿是一座典型的宋代建筑,继承了宋代建筑繁复秀丽的特点。虽然屋檐和斗拱比起唐代建筑略有缩小,但是比起后来的明清建筑,依旧有不可动摇的威严和气势。

圣母殿四周围廊,前廊深两间,廊下异常宽阔,大殿“付阶周匝”的做法,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有梁无柱也是这座大殿的另一大看点,大殿前排8根廊柱,由中间向两边依次升高,每柱升高6厘米,一共18厘米,使得殿角高翘,柔美而又灵动。

殿前8根廊柱上分别盘绕着8条形态各异的木雕飞龙,也是北宋原物。通常有祭祀性质的建筑,廊柱上都会有龙形装饰;但是像圣母殿这样完全立体的木质盘龙,全国仅晋祠一处,亦是《营造法式》中的唯一例证。8条龙各有名称,中间两条展翅欲飞的是应龙,两边分别是蟠龙,有鳞的蛟龙和没有角的螭龙。它们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虽经历千年,仍栩栩如生。中国,自古就不缺匠人精神。

晋祠三绝之侍女像

圣母殿内的泥塑彩绘人像也是一绝。43尊泥塑(其中41尊为宋代,两尊小的为明朝补塑)。无论是发髻、服饰、妆容,还是完全不雷同的姿态,都是宋代时尚潮流的代表,非常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

而坐在C位的主像是谁,历来有不同说法。最常见的说法认为圣母叫邑姜,即唐叔虞和周成王共同的母亲,也有人根据大殿建造年代认为可能是以宋仁宗的母亲刘娥。圣母凤冠蟒袍,仪态万方。侍女们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姿态自然,写实传神,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晋祠三匾(三绝)之难老泉

晋水有3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便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泉水清澈见底,经年不息,并且最特别的是水温常年保持在17℃。难老泉亭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为八角攒尖顶,明嘉年间重建;北齐时有人取《诗经·鲁颂》中的佳句“永锡难老”,命名为“难老泉”。

匾额上的“难老”二字为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傅山所写,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被誉为“神奇之笔”,是晋祠三匾中最出名的一块。“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也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

晋祠三绝之周柏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了,为国家一级珍稀古树。根据科学检测,周柏树龄近三千年,是晋祠历史的源头,也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历经千百年风吹雨打,阅尽晋阳沧桑,是中国漫长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最具权威的见证者。这棵柏树至今生长旺盛,枝繁叶茂,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

写在最后

游玩晋祠,就像品读一本长达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纵跨北宋至民国是六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文物留存至今。而且建筑形式囊括了殿堂、亭台楼阁甚至是窑洞,许多是国宝级的,如同一座历代古建筑博物馆。这种丰富性和参差错落的感觉极其难以替代,是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晋祠最为宝贵的地方。

正因如此,更希望景区管理部门能珍惜这难能可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管理。让晋祠这个景区能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获得游客们的双重肯定。

地址:直接导航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细分为晋祠公园与晋祠博物馆两部分

交通:公交301路、302路、308路、804路、848路、856路至【晋祠公园】站。

门票:晋祠公园免费(仿古园林建筑),晋祠博物馆80元/人(古建筑群)

开放时间:08:00-18:00 (4月1日-10月31日)08:30-17:0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