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 烟是个什么东西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烟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王璐(陕西丹凤)
不久前,因为一场大病,竟使父亲戒掉抽了几十年的烟瘾!这无疑不让我和母亲,都感到有点意外。
父亲是苦命的。那年他年仅18岁,爷爷就不幸跌下悬崖离开了人世。作为姊妹七个中最为年长的男性,父亲用他那年轻的肩膀无可脱卸地扛起了一个8口之家的重担。60年代初,那正是艰苦饥荒的日子,一大家人的生活,对于年轻的父亲而言,就是一座万般沉重的山啊!
也许,是为了寻求一种承受苦难的方式,父亲过早地学会了抽烟。
父亲最早抽的是旱烟。初秋时节,父亲把自种的青绿色的烟叶从地里收回,用藤条辫住在房前屋后晒干呈金黄色,取几片细心揉成碎沫儿,装进母亲特地缝制的一个小布袋内,再与一只铜铸的烟斗一起系在腰间。不论忙闲,捏一捏烟沫儿装人烟斗,点上火,便可用被短须包围的嘴在另一头很舒服地抽。
后来,卷烟渐渐地流行开了。据说陕南农村市面上常见的成品卷烟,似乎只有“羊群”、“双鱼”、“工农兵”等档次较低的几个品种。乡间百姓手头紧,就抽起了卷烟。有几年,父亲也丢弃烟斗,模仿其他乡亲们的办法,想抽时就不紧不慢地从腰间解下那只小布袋,将手指伸进去,捏一些烟沫儿放在一小片纸上,卷成喇叭状的卷烟叼在嘴上,一样抽得津津有味。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一般很少去买成品卷烟,只有家中来了客人,才不得不买回一包两包。
旱烟劲儿大,抽得日子长了,就自然使父亲有了很大的烟瘾。早晚靠在床头,白天在田间小歇,可以一口接一口抽上近乎十分钟。烟抽得过多,使父亲一口的牙齿由白变黄,由黄变黑,又过早地相继脱落。他的卧室里,也总有一股儿散不尽的呛人的烟味儿。母亲年轻的时候,对父亲抽烟很是反感,而唠叨的多了,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招惹父亲的不快。后来,她干脆便不再去管了。
或许是时常饥饿、饮食粗糙而无规律,父亲的胃一直不好,经常服药,有时候抽烟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咳嗽。我和妻子说服母亲,共同劝父亲戒烟。父亲努力了几次,却总是无法戒掉。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生性言语较少。长期的精神重压和独立生活,尤使父亲显得寡言少语,沉默如山。然而与父亲相处,即使彼此间一言不发,我却能从父亲吞吐的烟雾和复杂的表情里,清楚地读懂他内心深藏的酸甜与苦辣。烟,陪伴父亲度过了几十载风雨与艰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成为父亲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东西,成为解读父亲生命的密码。那么,他又怎么能说戒就戒!我们也只好做罢。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迅猛提升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抽旱烟的人已日益稀少。而向来勤俭的父亲,至今还偶尔从亲朋那儿找来烟叶抽。每每此时,想一想那些有钱的哥儿们,动不动指缝间就夹着几块钱一支或更为昂贵的香烟,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逢年过节,我便尽量多买几条“延安”、“猴王”之类的普通香烟给父亲抽。我们长年在外,与父母分居两地。家里除了年迈的母亲,很少有人能陪父亲吃顿饭或说说话。
眨眼之间,父亲已是年逾七旬、满头花发的老人,倘若能以此种方式帮他消除岁月的寂寞,也使我内心的缺憾得到些许弥补。——尽管我深知,抽烟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时时还在劝父亲,早日戒掉这一习惯。
今夏,父亲不幸一下子得了大病。手术后,他肺部炎症厉害,多日控制不住,不时有痰堵塞在气管内,咳嗽不止,难过得要命。大夫说,这主要是长期抽烟的后果。虚弱的父亲听罢,便费力而坚决地说,烟,往后再也不抽了……
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首题为《香烟》的小诗——
生活在这缤纷的世界
有人恨
也有人爱
是喜悦 还是苦恼
恨它的人
常常又不得不
靠它搭桥
爱它的人
却总是将他吻成灰
用手指一点一点
轻轻弹掉
可如今,这烟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于不知不觉中,夺人性命的魔鬼吗?还是其它。一瞬间,我双眼潮湿,深陷于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凄与凝惑之中……
王璐(冰虹),原名王国忠,男,1968年8月生于陕西省丹凤县铁峪铺,现居县城。舞弄文字多年,收获愧难出口。迄今在《延河》《青年文学家》《大家赵树理》《新国风诗刊》《火花》《陕西日报》《教师报》《中国国土资源报》《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商洛日报》等全国三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及新闻作品百万余字。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多个文集。陕西省作协会员。商洛诗歌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