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被巴纳姆效应左右了吗?
巴纳姆不是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的提出者,而是这个效应形成的主人公。一位名叫小曼.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道:“我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观众都有上当受骗的。”节目中人人都喜爱的成分就是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外在表现。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用一些普遍适用的词来描述一类人的人格特征时,这类人往往会很容易接受所描述的词汇,认为说的就是自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形成的自我知觉偏差,这就是“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小编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体验者。想必大家都知道星座吧,甚至没事儿了看看星座运势,预测一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在我上初一的时候,同桌拿来一本星座书,我借过去看了一下,瞬间对书里面的内容深信不疑。因为上面的描述太精准了,看过那段有关我星座的描述,立刻生成一种从未有过的共鸣感。其实这就是巴纳姆效应。
图片源自网络
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巴纳姆效应呢?看到上面内容的读者应该都能猜到,比如面相学,算命,占卜等,操作者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促使人们对自己的极度信任。
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陷入巴纳姆效应中呢?
那是因为,没有哪一个人会否认他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赞同,这个时候就形成了谄媚效应,即使是一些个性化的描述,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合理的,毕竟人无完人。人们承认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存在,才会认为这种描述是客观的、合理的。
此外,人们的自我认知时常是不清晰的,尤其对于青少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旁观者帮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界定,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们更愿意相信旁人对自己的描述,因为这样更客观。
最后,当人们缺乏判断力,或者说更容易被暗示的时候,就容易陷入描述者的逻辑思维中,主观验证所说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合理化。
图片源自网络
看到这里,你会问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好的吗?
小编的感受就是:不要关注巴纳姆效应实际的好坏与否,它就像做饭时候的调味品,加了这一味,生活跟有滋味,但是前提就是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如何客观的认识自己呢?
首先,直视自己的优缺点,不要自欺欺人。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特别是自己的缺点。不要像一只鸵鸟,遇到危险把头埋进土里,自己是看不见危险了,可是危险依然存在。因此,认识自己的前提就要先做到面对自己。
图片源自网络
其次,培养判断力以及自信心。当一个人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时候,他就能分辨出这个夸奖是客观的,还是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如果这个人再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的话,加上这样的夸张正中下怀,那这个人就会被暗示,掉入对方的思维框架中,错误的理解了自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阅读和见识来提高判断力,通过保持自豪感和扬长避短来增加自信心。
再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时候当我们对自己的判断迷失了方向的时候,看看自己周围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吧。那么,我们就会了解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自己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通过对比自己和身边的人,就可以清楚地找出一条通往正确自我认识的路。
第三,认识问题要理智,避免情绪判断。做任何判断的时候,都要估计这个事情的可能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单纯的做对错判断。如果参入情绪进来,我们很容易做出现实无法挽回的事情。
最后,事件过后善于总结。在自己经历过的大事件之后,要懂得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因为,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无意识的会暴露自己最真实的性和行为表现。因此,学会经验总结,对于我们正确认知自己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图片源自网络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的存在有上千年的历史,假如我们简单地被占卜师的语言左右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将由占卜师的阿谀奉承来实现,那么,我们和木偶有什么区别?丧失了自我的灵魂,就像一叶漂泊在大海中央的小舟,将会找不到东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