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后,仍然不断有人来问我封刀门的事
作为眼科医生,我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大概是,你们医生自己怎么都不做摘镜手术。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写过,没看过的可以点进去看看。接下来经常被问到的就是:游医生,你怎么看封刀门这个事情。我又不是当事人,本来也不想说这个事,结果上次有人竟然说,你怎么不回,心虚了吗?
作为一枚硬核萝莉,我心虚个毛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封刀门”。
但凡想做摘镜手术,上网查过一些资料的同学,多少都会看到过“封刀门”的报道,毕竟当年可以说是非常轰动。
有多轰动?
一个例子,爱尔眼科的股价当年因为这个事件生生被砸出一个坑。现在回头看,那会真是非常好的买点。可惜当时我正埋头养大鼠,只想当科学家,无心搞钱。
封刀门到底是咋回事
所谓的封刀门,指的是,2012年台湾著名眼科专家蔡瑞芳教授说自己不再做激光近视矫正手术。
听着就很像那种武林高手要金盆洗手。但是,经常看小说的同学应该会有体会,谁搞金盆洗手,最后很可能会搞出大事情,通常也是洗不了手。
由于激光近视手术是蔡瑞芳教授最早在1993年引入台湾,因此他说自己不做这个手术的报道引起了很大震动。
当时有很多媒体跟进,说蔡瑞芳教授表示,自己不做手术是因为长期观察发现,不少之前接受了手术的患者多年后出现视力下降,可能与手术有关。
不过有意思的是,后来蔡教授澄清,自己并没有“主动宣布”停做激光矫正手术,这个事情更多是媒体的误解。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江湖刮起腥风血雨,通常是因为,有人在搞事情。
这个事情最开始是,有位记者想介绍自己的朋友来找蔡教授手术,但是蔡拒绝了,说自己有段时间没做手术了,也对其说了手术可能的风险。
让蔡教授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一场被拒绝的手术,最后让他登上了头版头条,引起轩然大波。
那么蔡教授究竟为什么会有段时间没做手术了呢?
因为退休。
为什么我会知道呢?因为当时正在同仁养大鼠的我,所在的课题组有位大佬和蔡教授是朋友,蔡和他吐槽过,自己只是退休,觉得年纪大了不想再做手术了。
当然,认识的人找过来想手术,出于好心或者怎样,肯定要提醒下手术的风险,结果就被放大了。
这个事情放到今天其实更好理解,一切都是为了流量。
不过当年大家都还比较淳朴,还没学会让子弹先飞几天。直接就被吓的不行,手术量直线锐减。
摘镜手术能不能做呢
其实有点像买房子,你是刚需,特别想住自己的房子,你又有钱,那你就买呗。类比过来就是,你特别不想戴眼镜,又很想看得清楚,你眼睛条件又符合手术要求,那就可以考虑做啊。
但是你又担心手术有风险,那你就再想想呗。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敢给你保证说手术肯定不会出问题。
需要你自己去衡量手术的获益与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到底是否值得去冒这个风险。
当然,这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结果也变得越来越可控。封刀门事件后,对于适应症的把控也变得更加严格,整体而言,风险还是较小的。
如果你想手术,你可以先看看自己是否满足以下条件:年满18周岁且最近两年,每年度数增加不超过50度。
经常会有人发一个度数过来,比如800度,然后问我是否可以手术。其实能不能手术,除了度数之外,还要看你的角膜厚度以及眼部状况是否符合手术条件。
所以你得先去做个术前检查评估一下。确认能手术,再来讨论是否要手术,以及做什么手术更合适。免得纠结多年要不要手术,结果发现自己根本不符合手术指征。
就像前几天看到的那个纠结的妹子。
至于具体做哪种手术方式更好,当然不是越贵越好或技术越新越好,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情况更适合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