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笔记加上电子笔记,帮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识存储库
很多人都评价钱钟书是过目不忘之人。他读过的书,总是能够在他口中行云流水般复述出来。而且在复述的基础上,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钱钟书去世之后,杨绛整理了钱钟书的遗物。人们才最终发现,原来钱钟书之所以过目不忘,真正的功劳者并不是记忆力,而是无数本手抄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源于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饱蠹楼的图书从来都不外借。所以钱钟书想看书,只能带着纸和笔去。一边看书,一边将有用的知识手抄下来。钱钟书写笔记的时间大概是读一本书的一倍。而当他再次读到同一本书的时候,还会有全新的感悟,所以又会在原笔记本上加上“补丁”。
钱钟书的笔记并不仅仅是抄写原文原句,更多的是自己的见解和反刍之后形成的智慧之言。
钟书的 ' 饱蠹楼书记 ' 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 ' 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 '
不仅仅是钱钟书喜欢记笔记,古代很多成功的名人都有记笔记的习惯。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时刻都要带着笔和笔记本,因为他不想错过一切美妙的东西。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在最艰苦的时候也坚持记笔记。现在市面上还出版了《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有一句俗语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手写笔记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1、避免遗忘
我们的记忆可以分为三种: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感官记忆就是视觉刚刚离开文字或者影像时的零点几毫秒的时间里,保存在感官里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转瞬即逝。
如果我们利用大脑回路将一些知识进行特殊记忆,那么我们可以将知识在大脑里短暂的保存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记忆仍旧会慢慢消失。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他的实验结果绘制成的记忆遗忘曲线一样,人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规律的慢慢遗忘。
如果我们想要让知识在记忆中形成长期记忆,就必须在遗忘之前,定时复习。
而笔记的好处就是在抄写的时候可以加强记忆,而在大脑产生遗忘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回顾重点内容,减少我们的遗忘概率。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再现。
2、提升思考力
真正会记笔记的人,并不仅仅是在抄袭原文,还会加上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所以在记笔记的同时,也是归纳、总结和思考的过程。
记笔记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专注力,而专注力是大脑能够思考的基础。
虽然记笔记有很多好处,可是我们作为现代人,愿意手写笔记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电子笔记既方便又省时省力。有需要的知识和内容,只需要一键保存即可。就算需要整理归纳,也可以在电脑上复制粘贴即可,根本不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手抄。
可是我们现代人真的能够让电子笔记完全替代手抄笔记吗?
大量的实验证明,手写笔记可以刺激大脑回路,帮助加强记忆。而电子笔记的内容是通过打字或者一键保存下来的,并没有刺激到大脑的记忆通道。而且很多电子笔记,只是人们的储存库而已,很少有人会定时回顾里面的内容。
所以手写笔记比电子笔记更容易在大脑里形成记忆。这样看来,电子笔记根本无法完全替代手写笔记。因为我们记笔记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记忆,而不仅仅是成为知识的仓库。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手写笔记也的确有一些弊端,没有电子笔记省时省力。所以想要更好的保存知识,我们需要手写笔记和电子笔记互相辅佐使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做好手写笔记?
1、一元化笔记法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出过一元化笔记法。这种方法的宗旨就是,笔记不需要分类,所有内容都可以记录在同一个笔记本上。
这种记录笔记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从一本笔记中找到所有记录的内容,不需要通过笔记分类来记录和寻找。
其实经常记录笔记的人会有感触,有很多内容,根本无法清楚的分类。比如说,我们有一个金句笔记本,有一个读书笔记本,有一个听课本,还会有很多其他分类的笔记本。这样我们同时就拥有了很多个笔记本。但是有的东西,比如说随想感悟,或者是工作计划,我们还需要再重新分出一个笔记本来记录。否则我们会无法记得,这些内容究竟记在了哪本笔记上。
而一元化笔记法就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或许你会疑问,所有全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以后如何才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呢?
作者奥野宣之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也就是一元化笔记的管理方法。我们可以按照时间来记录笔记。在每一条的笔记上面,写下当时的时间。然后在最前面,写下目录。目录可以这样记录:这是第几本笔记,某年某月某日的笔记标题是什么。
这样一来,我们在想要找到记录内容的时候,只要去翻看目录即可。如果笔记本多了以后,还可以通过电子笔记来做一个电子目录。这样以后想要查找笔记的时候,只要输入笔记标题的关键词即可找到笔记的位置。然后我们再去相应的笔记本中回顾笔记内容即可。
2、康奈尔笔记/黄金三分法
康奈尔笔记法来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现在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康奈尔笔记法将笔记分为三个栏:笔记区、线索区、总结区。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将课堂上的听课内容记录在笔记区,然后将重点内容提炼出框架放在线索区。最后在下面总结归纳这一节课的要点知识,加上自己的思考。
还有麦肯锡公司的空、雨、伞之道等等笔记方法,其实和康奈尔笔记法都很相似,都遵循了“黄金三分法”的原则。也就是将笔记分为三个栏,一个是知识的摘抄,另一个是知识的框架提炼,最后是个人的思考和总结。
现在读书笔记中很流行一种叫做拆书的模式,其实和“黄金三分法”很相似。拆书简称为RIA:
R=Read,阅读原文片段,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原文。
I=Interpretation,解释记录下来的内容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思考如何让学到的知识帮助自己成长。
其实无论的“黄金三分法”还是拆书,目的都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记录下来的内容,并且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才是记笔记的最终目的。
如何用电子笔记弥补手写笔记的弊端
1、大容量文件,省时省力
虽然手抄笔记有很多好处,但是毕竟人力有限,而我们的时间也有限。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手抄笔记耗时耗力的问题。但是电子笔记却正好可以弥补手抄笔记的这一弊端。
所以如果有一些好文章或者大段落的内容需要记录,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电子笔记来保存。
现在的电子笔记非常人性化,可以多渠道一键收藏。
比如我经常用到的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等,都可以下载安装剪报插件。以后在浏览任何网址的内容,都可以直接一键保存到笔记中。而且电子笔记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旦原网页的内容删除了,保存在电子笔记中的内容仍旧存在。
如果我们只需要一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也可以将需要的内容复制粘贴到笔记中。如果是图片或者视频等大文件内容,也可以保存到网盘里。网盘是一个大容量的仓库,而且可以异地下载。也就是说,只要保存到了网盘里,无论你去到哪里,都可以登陆网盘下载。
2、定期分类整理
虽然电子笔记非常方便快捷,但是一定要定期分类整理,否则以后再想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电子笔记过于方便快捷,所以我们会习惯性的随意保存。时间久了,电子笔记就成了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了。
想要让电子笔记真正的发挥效用,我们必须要做到定期整理,并且做好分类。
如果笔记保存的很多,那么我们必须养成每天整理的习惯。如果笔记保存的少,也最好每周整理一次。
(1)建框架
管理电子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先给笔记做一个框架分类。也就是将电子笔记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立几个大的一级文件夹。建立一级文件夹的时候,可以按照金字塔原理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归纳总结,最后找到自己的一级子分类。
(2)定期阅读笔记,提炼出重点内容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笔记保存量来选择多久整理一次笔记。每次整理的时候,一定要将保存的笔记阅读,然后回顾自己保存笔记的原因。再将自己需要的内容提炼出来。提炼重点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子笔记物尽其用。
(3)打标签
电子笔记几乎都有打标签的功能。也就是给这一条笔记写上关键词。打标签的好处就是方便日后查找笔记。以后当你想要找到某条笔记的时候,只要搜索关键词就能够找到相关的所有笔记了。
(4)分类归档
当我们打上了标签之后,可以根据笔记的内容归档到相关的一级文件夹里面。印象笔记只有两级文件,所以非常清晰,以后查找的时候也非常方便。
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教授视觉笔记、手帐笔记等等的课程。他们的笔记做的非常漂亮,也很有让人回看的欲望。但是最好的笔记不代表是最漂亮的笔记。笔记最大的用处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回顾知识,并且产生思考。我们学习将手写笔记和电子笔记搭配使用,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将知识再现。
所以笔记做的不“漂亮”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笔记必须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并且成为我们知识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