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引领,需求爆发,IDC未来或重点发力精细化运营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加剧,对数据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结构基础设施,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促使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巨头不断加码布局数据中心。据IDC行业研究机构科智咨询发布的报告测算,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逐渐成熟应用,政策加码布局“新基建”,加之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量办公、教育、医疗、购物等远程在线需求被激发,预计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亿元,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IDC行业需求、服务标准等均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科智咨询在《2021年中国IDC产业十大趋势》就指出,精细化运营成IDC服务商重点发力方向。数据中心服务商为降本增效,通过优化数据中心整体设计、采取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提升运营运维水平、发力中长尾客户等方式,提升数据中心资源规模的同时,向集约化发展,从精细化运营着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投入数千亿元

超大型IDC成趋势

在过去的2020年,“新基建”是宏观政策领域的关键词之一,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三方面内容:信息、融合和创新基础设施,涉及七大领域:5G、数据中心、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其中,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IT基础设施,不仅承担着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将存储和计算的数据用于产业转型和升级。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政策加持、大量资本“弹药”入局,大数据中心产业正在迎来发展新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为7.4万个,大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2.7%;规划在建数据中心320个,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36.1%。

数据中心市场成长还有不少空间。2020年上半年,在全国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线上经济加速繁荣,一时间电子商务、在线问诊、远程办公、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业务需求以及业务规模不断上升,金融、制造等行业也加快信息化进程,这也为IT/CT设备、数据中心建设以及下游IDC服务市场等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新基建的提出将加速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数据量大幅增长。赛迪顾问预测,到2022年,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将达到5256亿元,未来三年将保持12.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运营商、互联网巨头

谁更胜一筹?

国内数据中心业务运营主要由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万国数据、数据港、世纪互联等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及阿里、腾讯、百度等专业云服务商三者构成。光大证券报告指出,基于客户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三大运营商目前占据国内IDC大量市场份额,其原因是三大运营商资本力量雄厚、网络带宽资源丰富、客户规模较大,具备明显优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市场份额占比位列前三,市场份额合计达62.3%。2019年我国IDC企业竞争格局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占比位列前三,分别为30.6%、19.1%和12.6%;其次是属于第三方IDC服务商的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其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8%和4.5%。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互联网巨头近年来也开始通过租赁或自建的形式布局IDC。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和新基建相关政策激励,超大型数据中心作为云服务的基础设施,逐渐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腾讯、阿里、百度、快手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壕掷”重金,加速大数据中心项目布局:

2020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据了解,阿里云将重点布局中西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数字经济发达地区。

腾讯方面则宣布,未来5年投资5000亿元布局新基建,其中包括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百度也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

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将超过500万台。未来5年预计培养500万AI人才。

快手宣布投资百亿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建数据中心,占地约500亩、容纳30万台服务器,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这是快手首个自建超大规模互联网数据中心。

专家指出,未来随着云计算渗透率的提升,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将采用云计算模式,云计算公司的占比将继续扩大,其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也会随之增加,这也是近年来腾讯、阿里、百度等大手笔布局数据中心和超级数据中心的关键。

精细化运营

是行业发展主旋律

数据中心建设是不同领域产业链的整合,基础设施呈现出异构、领域差异化特征,需构建一个普适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融合的管理,以确保业务发生变化时,对系统进行自动调优,实现高效、准确的管理。

有机构认为,为应对数据中心产业主要客户的规模需求,寻求合作机会,数据中心服务商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定制、机柜和电力分开计费等模式的创新,机柜价格成为服务商争取主要客户的主要手段。同时,数据中心服务商为降本增效,可以开始向运营收取利润,通过优化数据中心整体设计、采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提升运营运维水平、发力中长尾客户等方式,提升数据中心资源规模的同时,向集约化发展,从精细化运营着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受益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推进和新基建政策部署,数据中心被提到新的高度,业界普遍认为,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海通证券研报指出,伴随5G建设大规模部署、传统企业加速上云,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进一步加速爆发,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面向未来的发展,IDC服务商更需要把握市场机会,开展精细化运营无疑是必由之路。

一方面,要有统一、融合的管理。

技术、业务、流程的发展和演进,推动数据中心管理目标和功能不断发展。管理体系已经由孤立的资源监控、系统及网络,向着统一、融合,面向服务、流程自动化方向发展。统一、融合的管理,要求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实现多源数据相同框架的管理;要求基于开放的平台与体系架构,为系统管理工具选型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要实现与业务关联的架构。

调查发现,在众多的机房中,尽管已经部署了一定的监控工具,但是这些监控工具都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资源设计的,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很好的集成(如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之间的管理往往由不同的厂家提供,相互独立)。因此,一套能实时监控系统、部件运行状态,准确地判断对业务影响的系统是实现数据中心智能化管理的基础。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