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9.3,排片2.7%?皮克斯终于逆袭

评分高达9.3,排片却只有2.7%。

口碑最高,排片最低,这便是《心灵奇旅》的诡异开局。

凭借自身过硬的质量和超强的口碑,《心灵奇旅》终于逆袭。

口碑第一、连续多日上座率第一。

上映第二周,票房破了2亿,排片不降反升到了两位数。

优质的动画作品,终于苦尽甘来。

从上映首日票房区区400多万,到单日拿下3300多万。

从排片2.7%到11%。

这个过程让人唏嘘和感叹。

表妹不禁想起1995年,皮克斯第一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的“诡异故事”

《玩具总动员》

《玩具总动员》也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完全由计算机制作的动画长片,在全球砍下3.7亿美元。

后来人们才发现,这部电影中,安迪的朋友竟然都长得和他一模一样。

一样的眉毛,一样的眼睛,一样的五官,一样的脸……仅仅是衣着动作表情不一样。

后来有人解释,有两个原因。

一是皮克斯第一次用计算机做动画,摸着石头过河,技术有限,并不知道如何做出独一无二的脸。

二是资金有限,成本太高,皮克斯不得不出此下策。

而从《玩具总动员1》到《玩具总动员4》,单从安迪的脸部变迁,我们也见证了皮克斯的成长。

皮克斯也从当年的捉襟见肘,成为如今细节逼真惊人的动画界大佬。

而这背后不变的,是对于动画制作的执著和坚持。

《超人特工队2》2018,放大后衣服毛绒清晰可见

《心灵奇旅》从故事板到成片

今天表妹就要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公司。

那个坚守和陪伴了我们34年的皮克斯。

《走近皮克斯》

Inside Pixar

2020.11.13 美国

皮克斯动画,“老熟人”了!

成立34年,制作了23部长片动画。

拿下了21次奥斯卡奖、10次金球奖、11次格莱美奖。

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说的就是皮克斯的动画。

《走近皮克斯》一共有20集,每集12分钟。

从不同方面带大家深入了解皮克斯动画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

而这些故事的背后带出的,是皮克斯的成功秘诀。

>>>>科学家

迪安娜是工作室的角色艺术总监。

她的工作是与艺术指导和导演合作,共同塑造角色的外形。

她加入到了《心灵奇旅》的创作组中,工作是创作“导师”这个形象。

《心灵奇旅》中的导师们

故事画板师提出,为何不考虑用线条创作这个形象呢?

于是迪安娜决定了铁丝雕塑,一种具有可变性且立体的方式。

在此之前她对铁丝雕塑一无所知,可是当她触碰到了那些线条的时候,她和铁丝“融为一体”。

将过去仅限于平面的形象做成了立体的模型,用一种全新的手法为角色赋予生命。

《心灵奇旅》的故事发生在纽约城。

如何让一个动画故事真正融入到纽约这座城市当中,也成为了迪安娜思考的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

她走遍了纽约的街头巷尾,感受着当地的文化风情,观察着身边所发生的一切。

迪安娜在纽约街头

动画中乔伊在纽约街头

电影中让主角陶醉的枫树种子也让人印象深刻。

皮克斯的创作团队为了这一片片飘落的种子奋战多个日夜。

纽约还有白蜡树等翅果树种,仔细观察电影的画面,就连街头处都有落叶的痕迹。

不得不为创作团队的用心点个赞。

纽约中央公园中的枫树

电影中的枫树

皮克斯的精益求精在这34年间从未变过。

1986年,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短片《顽皮跳跳灯》宣告着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的崛起。

尽管当时3D动画技术还在发展阶段,皮克斯仍然拼接精湛的制作技术,为两盏普通的台灯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色彩。

而台灯也成为了皮克斯公司的标志。

动画《顽皮跳跳灯》

皮克斯的开头动画

台灯和小彩球也贯穿于皮克斯的所有电影,成为最具招牌的彩蛋之一。

皮克斯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让动画中的角色真真切切的走进了观众的心中。

“为角色赋予生命力”是皮克斯创作团队的理念之一。

就拿《头脑特工队》中代表人情感的角色来说,创作理念是基于理性却充满感性。

怕怕的领结,取自于怒怒的红色,代表恐惧的背后藏着不敢言说的愤怒。

忧忧的眼镜,取自怕怕的紫色,代表忧愁最大的来源是害怕承受伤害的心理。

每一个角色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联系都是建立在人性之上。

怕怕和忧忧的形象设计

>>>>造梦者

丹·斯坎隆是《1/2的魔法》的编剧、导演。

《1/2的魔法》的主角在16岁生日之际收到了一个用魔法复活从未谋面的父亲的机会。

但是魔法只复活了父亲的双腿,于是他和哥哥踏上了寻找父亲上半身的冒险。

这个简单的剧情设计,其实藏着的是导演对父亲的复杂情感。

斯坎隆的父亲在他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自幼丧父的经历也让他对父亲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

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性格如何?喜欢吃什么?都成了斯坎隆想要了解的内容。

于是他将对“父亲”这个形象所产生的幻想元素以及遗憾的情绪注入到了电影当中。

给自己圆了个梦的同时,也将观众们带入深深的回忆和感动当中。

皮克斯是一个造梦者,赋予创作者们造梦的权利,也让观众们成为梦的拥有者。

将人们心中那些不可言喻的感情或是遗憾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玩具总动员》用拟人化的手法为玩具赋予生命。

我们童年时期的最好的玩伴、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玩具们,都是有感知力的。

它们陪伴我们度过幼时一个个失眠的晚上,做我们的树洞,听我们诉衷肠。

那些对着大人难以启齿的话语,都能在玩具面前一一说开。

《飞屋环游记》中,卡尔为了实现亡妻的心愿,奋不顾身踏上探险之旅。

用最浪漫和疯狂的方式赌上余生,用最危险和不可理喻的方式逃离现实。

他的偏执和无理取闹,却又恰恰好是当下人所缺失的态度。

疯狂勇敢的冒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敢和命运叫板,我们也可以做到。

皮克斯用动画造出了满满的“梦气球”,当观众握着气球时,便会置身于那些梦中。

>>>>反叛者

史蒂芬是皮克斯短片《出柜》的导演

他是一个同志,但是他生活的小镇却是极其的保守。

因为同志的身份,让他和周围人格格不入。

他努力让自己融入到大环境中,甚至强迫自己装直,却很难实现。

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同志要隐藏自己,更别提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同志形象。

皮克斯给了他一个创作的机会。

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放进作品《出柜》中,编剧到建模,作品成为了他情感的投射。

同时他又去采访了许多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群体人士。

了解他们极其不易的出柜之路,看到他们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倾听不一样的声音”,同时为那些“不一样”的群体发声。

当人们说着“你应该怎么做”的时候,皮克斯却教会你,你只需要做自己就好。

史蒂芬曾参与过《超人总动员》和《勇敢传说》的制作。

这两部作品也极具“反叛”特色。

《超人总动员》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超级英雄形象,将中年危机的话题带到大银幕上。

第二部更是将“女主外,男主内”这一有趣的社会议题放大化。

人无完人,超人也是,哪怕有再多的超能力,它始终是个人。

有情感、有危机、有烦恼、有痛苦。

皮克斯用这个系列粉碎了好莱坞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

也告诉了观众,不要隐藏自己,隐藏等同于拒绝真实的自己。

《勇敢传说》教会我们不需要遵循别人的期望而活。

梅莉达想做弓箭手,可母亲却只希望女儿做一个温柔贤淑的公主。

她仍然选择勇敢追梦,敢于冒险,不甘于只做听人安排的公主。

皮克斯用动画故事告诉你,谁说女孩就要怎么样?是时候和刻板印象说拜拜了。

>>>>哲学家

凯普是《心灵奇旅》的联合编剧和导演。

于他而言,这部电影更像是个人情感的投射,因为他和主角乔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了。

年龄相仿、种族相同,两人都是来自纽约。

乔伊是爵士音乐家,凯普小时候曾在爵士乐队演奏过。

当创作者和角色产生共鸣时,便会碰撞出惊人的火花。

电影中有一段重头戏,是男主乔伊到理发店理发。

22附在他身体上,和理发师来了一段深度交流。

而这一段的灵感来源于凯普的亲身经历。

凯普认为,想要让乔伊更贴近黑人文化,理发店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对他们来说,理发店是情感和故事聚集的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理发店是一个公平的空间,在这里他们不会被人歧视、排斥。

你的意见很重要,你要告诉理发师自己的想法,而理发师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聆听者。

理发店里22附在乔伊身上和理发师大谈人生哲学的片段其实也是整部电影的缩影。

《心灵奇旅》中处处充满着哲学思想,既具有趣味,又充满温度。

找到自己的火花、想要创造不凡,首先必须接受自己的平凡、平凡人生依然充满惊喜···

这些哲学,用动画的方式,轻快地表述出来,老少皆宜。

皮克斯为观众们送上了这个寒冬最暖的一碗鸡汤。

皮克斯的作品中处处都是哲学,这句话不假。

它的成功离不开创作团队对世界、人性以及灵魂的深刻思考和表述。

“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永远不嫌晚。”——《飞屋环游记》

“在1/2的世界里,总会有人百分之百地爱着你”——《1/2的魔法》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寻梦环游记》

“学会控制并释放心中的情感,情感不可怕,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头脑特工队》

《寻梦环游记》剧照

世界总是催着我们长大,皮克斯却让我们在它的动画中做回自己。

我们从天真孩童成长为一个看利弊、知世故的大人。

可皮克斯的动画却有超能力,让我们在光与影的世界中放声大笑或是感同身受后爆哭落泪,释放真实的情感。

《海底总动员》剧照

它是科学家、是造梦者,还原了观众们最原始的情感,弥补了他们心中的遗憾。

它是反叛者、也是哲学家,无论你什么年纪,你总能在皮克斯的作品中找到关于人生的哲理和真谛。

动画是具有魔力的,它不仅限于平面的展示,它可以真真切切走入观众的世界中。

皮克斯,感谢有你一路相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