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2650-抗日到底有多难?2个主力师不到200把刺刀,白刃战还得向日军要刀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是非常艰难和残酷的。在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不及日军,由于轻重武器严重落后,我军往往被迫与日军进行白刃战。
抗战中白刃战的场景因抗日题材电视剧的热播也为大众所熟知:即我军通常使用大刀与日军对抗,或者是使用上了刺刀的步枪与日军进行拼刺,时间长了拼刺刀也成了白刃战中最通俗的场景。
实际上抗战的艰苦程度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因为在抗战中,尤其是全面抗战初期,我军甚至连与日军拼刺刀的条件都没有,原因也很简单:我军根本就没有多少刺刀。
据120师改编之初的统计,当时全师的武器数为: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178挺、花机关和手提枪68支;马步枪4091支;驳壳枪/手枪779支;子弹276955发;马刀2把,刺刀117把。
120师各类枪支总数为5216支,总数虽然不少,但是型号繁杂,老旧不堪。子弹平均每枪只有53发,抛开备弹较多的轻重机枪,步枪每支至多二三十发。
这样的备弹数量不仅使得120师打不了攻坚战、阵地战,即便是在伏击战、偷袭战中也要异常谨慎,否则就会陷入无弹可用的窘境。
而且我们注意到该师刺刀只有117把,其中抛开不好使用的和留守陕甘宁部队所装备的,带到抗日前线的就更少了,1937年9月统计,该师715团仅有4把刺刀;716团有13把;717团为36把。
129师当时的情况也与120师相差无几,该师开赴前线者9000余人,但却只有刺刀55把。129师的子弹更加窘迫,全师子弹总计只有10万余发。
有人说刺刀这么简单的物件,我们还不能打造吗?其实还真不能。
刺刀制造需要比较高的机械工艺和原料,而且刺刀打造好之后还要与步枪进行很好地结合,而八路军在抗战初期没有军工厂,依托铁匠铺之类的手工作坊无法批量制造刺刀。
也就是说在抗战初期与日军的交战中,我军不光是弹药不足被迫进行白刃战,而且白刃战必备的刺刀也严重不足,初期交战真正发生拼刺刀的情况很少,因为我军没刺刀。
120师在1938年3月21日的凤凰山战斗中有过如下记载:敌用刺刀战刀乱砍,我以步枪与敌格斗,结果我被敌刺伤多人,亡数人,最终开始开枪才打死敌十余人。
129师在神头岭伏击战时,因大批战士没有步枪而装备了红缨枪,由于红缨枪对日军上刺刀的步枪有长度优势,因此才在白刃战中压制住了日军。
在抗战中,八路军所属部队并不能得到战区枪械和弹药的补充,而日军作战往往也不会携带大量的弹药,因此八路军对日作战根本打不起消耗战,必须以战养战,如果一场战斗缴获数量少于消耗数量的话,往往还被视为教训进行检讨总结。
但是缴获日军武器的话有一点好处就是,日军三八式步枪往往都配置了刺刀,如果全歼日军的话(如不能控制战场,即使打死打伤了日军,缴获也极少或没有),可以缴获到刺刀。
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弹药补给极端困难,而且白刃战武器也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抗战之艰难是现在人难以想象的,而且敌后作战是在日占区交战,我军没有后方,时刻处于优势敌军的围攻之中。
在这种条件下,我军要生存下来,还要发动沦陷区群众进行抗日斗争、抵御日军侵略,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到1939年12月,全面抗战不过2年时间,120师累计作战伤亡达到了18516人,是其出兵抗日时人数的2倍还多,其中相当多一部分是红军老战士。
当然,重大牺牲之下,我军缴获的日军武器也越来越多。
到1939年10月,120师马步手枪总数已有15857支、轻重机枪942挺,各类炮也有52门,武器状况得到改善。到1940年6月,120师各部已经装备了刺刀5492把。
随着从敌军中夺取的刺刀越来越多,八路军也愈加重视拼刺战术。
八路军吕正操部在战斗间隙,剩下的时间大都是在练习拼刺;而386旅旅长陈赓更是要求部下以真枪在野外不齐地形或山地练习刺杀(陈赓就是《亮剑》中让李云龙大气不敢喘的旅长,而在电视剧中也有独立团真刀真枪练拼刺的场景)。
当时,我军通常对日军具有兵力优势,于是八路军发展了一种3人对1人的刺杀战术,拼刺时一个战士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其他人突刺,这样成功的几率往往很高。
而当时,我军一些拼刺高手也不惧与日军进行单挑。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决死一纵队25团8连曾与日军有过一次大规模拼刺,这个连遭遇日军突击部队后,与其展开了近乎于一对一的刺杀格斗,最终以牺牲30余人的代价,刺死了日军40余人,将其击退。
战后8连荣获“白刃格斗英雄连”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连在几十年后的对越作战中也战功不断,斩获了“老山英雄连”的荣誉称号,还参加了2015年的“九三”胜利日大阅兵。
到了抗战后期,我军拼刺技术进一步成熟,而日军兵员素质下降,善于拼刺的老兵越来越少,即便是在拼刺刀这一环节,也能被八路军完全压制下去。
当然了,能有这么一个过程,离不开多年抗战中牺牲的无数先烈,他们从日军手中夺下刺刀,而后又用侵略者的刺刀捅进其胸膛——这就是我们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