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故事丨26岁未婚买房,女生经济独立到底有多重要?
“
本 文 约 2137 字 阅 读 需 要 4 min
被访者:千千 写作者 | 舒曼
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去到广州一所公立高中做老师,工资待遇还不错,由于学校提供住宿,节省了一大笔花销,午餐可以在学校解决,其他两餐自己动手做,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很快,一年后我就有了第一笔近10万元的存款。
大概是在2017年上半年,开始有了买房的念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一开始是想在老家的县城买一套,父母可以住,而且家里房价便宜,每平方米差不多3400元,买个90平左右的两房,全款买下来差不多30万,关键是不需要还贷,虽然当时手里的存款还不够,但心想父母支持一些,再朝亲戚朋友借一些还是可以实现的。
后来把想买房的想法跟同学、姐姐交流了之后,她们建议我在省城长春买,不管是从房价的升值空间,还是个人未来发展,都应该把房子买在省会城市,而不是县城。多方利弊权衡之下,我放弃了在老家县城买房的念头,把目标城市换成了长春。
于是,在当年暑假,我开始了第一次看房之旅。由于暑假时间有限,为了更高效,我缩小了目标范围,只看南关区和朝阳区两个区域的楼盘。
看了几个楼盘,最后看中了一个在南关区的项目,靠近地铁一号线和三号线,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再加上靠近省政府和市政府,我觉得升值空间应该会很大,而且紧凑型的两室一厅户型我也非常喜欢。当时房价是7600元/平方米,比我们县城房价高了近一倍,但是我很喜欢小区的地理位置和房子的户型,看了两遍之后就交了订金,还参与了选房,我记得当时选到了8单元的一户,还开心的觉得是个特别好的号。
没想到,交完订金之后,有传言说小区很有可能办不下房产证,再加上姐姐认识一个内部人士,说建筑用地不是住宅用地之类的,具体的也不懂,我当时就很担心,又反复去售楼处看了好几遍,期间还遇到业主去闹事的情况,心里更没底了。
最终,因为担心拿不到房产证,我还是选择了放弃,临近开学前,从售楼处拿回了已交的订金。
后来,听说当时那个小区的房产证正常办下来了,得知消息后我还是挺后悔的,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或许放弃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冒险的成本太高了。
由于2017年错过了中意的房子,到了2018年的时候就开始有点着急了,再加上当年房价每平米差不多已经涨了2000元,心里更急迫了。可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广州到长春,我每年能回家看房也就寒暑假。
于是,我定了个必须要完成的小目标,无论如何2018年一定要买到房子。
说实话,当时看到只半年过去房价就涨了这么多,还是很焦虑的,压力瞬间就变大了。为了能快速买到房子,我果断选了二手房,当时想着买在交通位置比较好的地段,买了之后再租出去,以租养贷。这也就造成了当时买房最看中的一个条件:好不好租出去。后来我觉得当时特别不成熟。
其实,买二手房就像选对象,时机和眼缘都很重要。
有的房子条件很好,但是和业主却沟通不来,而且小户型的房子,市场保有量太低了,再加上一个人看房,受时间限制,我总共加起来就看了五六套房子,预算不多的情况下,特别喜欢的户型真的很局限,最后选了离汽车零部件厂比较近的一个小区,地理位置也比较好,不需要过多装修,标准的一房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不到60平,很好租出去,除了小一点,其他的都还挺满意。
唯一有些许后悔的是,房价貌似买在了高点,性价比不太高。
算下来,2018年的时候,二手房房价已经到了9500元/平方米,由于不希望工作单位知道我自己买房,于是放弃了公积金贷款,首付加税费20多万。凑首付款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年我爸恰好买了一辆车,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我只能朝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当时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剩下的32万贷款全部走的商业贷款,以等额本金的方式还款,最开始每个月还差不多三千左右。
终于,我也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有房一族”。但我并没有感受到太多传说中的“有底气”,第一次买房的经历就这样仓促完成,懵懵懂懂之后才发现买房之路留有一些小遗憾,错过了心仪的房子,当初是不是应该买大一点、一步到位?
买房之后的两年或多或少有些焦虑,但这些焦虑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如今,房子租金每月才1600元,无法完全填补房贷,但压力确实也小很多。目前房贷还剩下28万左右,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希望利用这一两年的时间,尽快把剩余的房贷还清。
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那些独自买房的女生,最后都活成了更好的自己。买房之后的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至少我在朝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的过程中,有了经济独立的底气,同时也有前进的勇气,它仿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自己:加油,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