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书协主席团作品批评之(三)——张建会、顾亚龙
编者按: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艺术评论家,只是一介草民。下面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对作品的见解和认知。今天说的这二位副主席张建会、顾亚龙,也是中国书协的连任领导,在上一届他们也已经是副主席了,和毛国典、王丹一样,都是书坛常青树。张建会擅长隶书,顾亚龙侧重于楷书和行草书。
【中国书协副主席:张建会作品】
张建会老师作为一个行政领导干部,一直从事着管理和教学工作,并非从事书法艺术专业,也不是艺术科班出身,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实非易事,这是年轻人的榜样。
张建会老师以隶书见长,标新立异,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他的作品有别于传统的隶书,具有比较明显的个人风格。既不横平竖直,也不蚕头燕尾,更像是三岁儿童的涂鸦之作,颇有几分趣味。但这种创新是否成功,是否具有学术意义,就值得我们商榷。个人认为张建会老师的这种创新是失败的,没有多少学术价值。
【中国书协副主席:张建会作品】
首先他的定位是以创新变法为主,在没有足够传统功力的情况下,这种创新带有明显的展览时风,似乎有点取悦观众的媚俗之态。尤其是近几年,这种书体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流行符号,有点泛滥成灾。这种个性最后都变成了书法爱好者的共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其次是他的隶书一味的追求单字的结构造型,而忘记了书写过程中的笔墨情趣。对笔画长短斜正的夸张变形,故意打破了汉字本身的结构规律,寻找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力。但这种处理之后的汉字,有点像得了小儿麻痹症或是侏儒症,看起来极不舒服,也失去了作品应有的审美价值。
最后张建会老师的作品,人文精神与笔墨情趣的缺失是他致命的缺点。他把隶书的笔画过于简单、机械的处理,表面上似乎获得了视觉上的极简,而实际上也让这种作品索然无味,没有内涵。汉隶书法实际上既需要有大篆金文的高古厚重,也需要有晋唐楷书的端庄大气,同时还需要具备宋元草书的流畅与灵动,书法艺术创作不是一堆木棒简单拼凑的游戏,而是艺术个人学养、品性、阅历、甚至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中国书协副主席:顾亚龙作品】
说起顾亚龙老师可是有点传奇,他是齐白石的同乡,出生于湖南湘潭,成长在广州,大学毕业于宁夏,工作在山东。少时随父习字,16岁师从吴善璋先生,后又受张弩先生启发。在山东工作更是得到著名学者、书法家蒋维崧和魏启后的指导,收益良多。
最让人们大跌眼镜的事情是,他在2017年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舍弃副厅级官位,到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从教。这让吃瓜的群众一脸懵逼。也许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也许是出于对书法艺术发展的使命思考。他做出了他自己喜欢的、正确的决定,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可喜可敬。
【中国书协副主席:顾亚龙作品】
个人认为,顾亚龙先生是这届书协副主席里面,功底最扎实、最懂书法、最会写字的人了。他能在政界激流勇退回归到书法教育与学术研究上来,足矣说明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说明他对自己书艺的从容与自信。
顾亚龙先生独树一帜的书法线条,可以用一个“雅”字涵盖。顾亚龙的“雅”,带着崭新的笔意,形成了水清岸阔的真我表达与追求,读来就有一种年华似水的味道。鲁公楷书,顾亚龙先生研习有年,渐觉鲁公书风与自己才性未必尽合,于是转而攻习褚遂良。褚字如精金良玉,无美不臻。顾亚龙先生于褚字用笔摇荡、毫发死生之妙别有神解,此时所作,婉丽多姿。所谓‘繁华落尽见真淳’,正如他的行草书由清雅转向莽苍,他的楷书开始作‘减法’,追求删繁就简后的纯粹雅正”。
【中国书协副主席:顾亚龙作品】
但这并不是说顾亚龙先生的作品有多完美,有多高级。只能说在当前的主席团里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顾亚龙先生的字还停留在妍美秀丽一路,因为他的涉猎主要还是唐宋以下,而没有上溯先秦魏晋、甲骨金文,这就注定了他的作品不可能真正的高古苍茫、浑穆质朴。也就不太可能真正的登堂入室,窥得古人书法之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