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母亲的油饼子卷糕
母亲的油饼子卷糕
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节日“端阳节”到来之际,我又想起母亲亲手做的油饼子卷糕。母亲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母亲虽然已离开我而去,但我时时被她真挚的母爱所折服,我爱我的母亲,就像我生命的长河一样,让我不断地去洗涤着自身,净化着自己,我仿佛看到母亲她还在为我做可口香甜的饭菜。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物资匮乏,吃一顿油饼子卷糕就似盼过年一样。因为我们家乡主产小麦、豌豆等,不产稻子,而且购买大米必须凭粮票,何况糯米就更难求了。记得那个年代每到端阳节父亲总是想方设法买点大米,让母亲给我们做油饼子卷糕,而且其它食材也是简单了再简单,就是烙上几个油饼子,把大米煮熟卷在里面,那也是限量的,不能放开肚子吃个饱。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去宁夏看我二伯,因宁夏盛产稻子,回来的时候二伯让父亲带了十几斤大米和糯米。父亲回家后我们兄弟姊妹看到后,高兴地手舞足蹈,齐声欢呼着父亲真好啊,我们可以美美的、饱饱的吃一顿油饼子卷糕了。那天母亲拿出了绝招,做了很多油饼子卷糕,让我们吃得饱饱的。
当然现在物质丰富了为了让做出来的油饼子卷糕色香味美,需要的食材也就比较多了。除了糯米、普通大米外,还加去核红枣、葡萄干、红糖、白砂糖等。
油饼子卷糕的加工也是非常讲究的,具体有,第一步将所有材料洗干净一起放入锅中,再放入红糖、白砂糖和水一起搅拌,然后开火煮熟,要煮的比较粘稠。第二步,在煮粥的同时,再做油饼子,用开水烫面粉,就是做糖糕用的那种烫好的面粉,和好面,擀成比饺子皮薄一些的面皮,要擀成椭圆形的。第三步,将擀好的面皮下入滚烫的油锅里,颜色稍微一变就可以取出将油控干,将炸好的油饼子摞在一起用盖子盖上,过一会就会变软。第四步,将熬好的粘稠的米粥趁热取出,带上一次性手套,将软软的油饼子铺好将糯米粥铺在油饼子上然后卷起来,放好,同样的方法,卷下一张,卷好凉一会就可以吃了。
油饼子卷糕其传统寓意和风俗习惯与粽子一样,使我们西北河西走廊人民对古代名人屈原的情怀和敬仰,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地人民的伟大爱国理想。据当地先辈们讲,流传下来已很久了,具体是哪个年代现已无法考证。特色是油而不腻香甜可口。重点是做糕上很讲究,工序也很多。
端午节我们家乡主要吃油饼子卷糕,用油饼代替粽叶,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在当地的字典里,端午节就是吃 “油饼子卷糕”,这是当地人的粽子 。人们从来都不叫它粽子,“油饼子卷糕”"是它惟一的名字。因此,在当地人的记忆里,端午节的味道,就是油饼子卷糕的味道。把那香味十足的 “糕”"用色泽金黄、口感柔软的油饼子包裹起来,就做成了这独特的油饼子卷糕。这样的油饼子卷糕金黄清亮、油而不腻、香甜酥软,可谓色香味俱佳。
热爱美食的人,大多把对生活的热爱浓缩在一盘盘精致可口的菜肴里。美食源自厨艺,中华厨艺的精髓,是享受生活品味生活,把厨房里的每一件厨具、调味品都看成是一件艺术品,发展升华。
现在无论我在什么地方,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就会想起母亲做的那香味浓郁油饼子卷糕的味道,虽然吃不到母亲做的油饼子卷糕,但我必须让爱人做我情有独钟的眷恋的油饼子卷糕,这也可能是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吧,还有难以忘怀的记忆中母亲的味道。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张志荣,1957年出生,1976年12月服役青海某部,1991年7月转业回原籍,长期从事政工、党务工作。退休赋闲,喜爱笔耕,以码字为快乐,偏爱散文,近百篇散文见与《中国工商报》《青海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副刊)》《工商时讯(甘肃)》及《冬歌文苑》《世界经典文学荟萃》《青藏线老兵之家》等网络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