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言两语话“笔误”
三言两语话“笔误”
谢明军||江苏
日前,经过十余日的焦急祈盼等待,我投《冬歌文苑》公众号平台的一篇文章,终于刊发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都说写文章的过程是“十月怀胎”,十分痛苦;而一旦发表,那就是“一朝分娩”,非常幸福!然而在迫不及待的浏览中,突然发现几处笔误,如鲠在喉,懊悔不已。用惊出一身冷汗显然是有点儿夸张,但内心确实不淡定了。赶忙给冬歌总编发微信截图,标明错处,请求修改,这无形中给总编增加了额外的负担。看到修改后的文章,我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悬着的这颗心才落了地。赶忙发朋友圈,以飨读者,分享出去。
过后反思,为什么总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已经是多次发生,用屡教不改一词来形容,并不为过。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在《致友人书》一文中写道:“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说是奇耻大辱。”可是在错别字这块儿“顽石”上,我都绊倒了N次,羞煞我也。痛定思痛,须得找到症结所在,才能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要说自己不够认真吧,还真有些委屈,投稿之前也校对了不下N遍,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发现笔误,做到防患于未然呢?如果说才疏学浅出现“硬伤”,还勉强可以原谅自己,可问题偏偏就出现在不经意间。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就是自己放松了要求,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精雕细琢。寻找其他借口,都显得苍白无力。
扪心自问,反思反问,学问去了哪里?认真去了哪里?在内心深处去寻找,原来掉到角落里。被心生浮躁的尘土所覆盖,被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占据。心浮气躁,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沉淀自己。都说文章不厌百遍改,越改越精彩。慢功出细活儿,雕琢出精品。只要不是时效性特强的稿件,为什么不能放一放呢?原因就是自己写好文章后,感觉到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一件精心打造的作品完工了,而忘乎所以,沾沾自喜。匆匆浏览几遍,感觉不错,就给编辑老师发了过去。追逐“快餐”的结果,难免会出现一些瑕疵和漏洞。以后,我要像当年打磨“戒指”那样,精心打磨每一篇文章,使之成为精品。再一点就是先入为主。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麻痹大意占据了上风。因文章是自己一字一句敲打出来的,不等眼睛看到,内心已经在默认,往往是一目十行,即使是出现了错误,也不易发现,这就造成了“灯下黑”现象。错别字明明就在那里放着,自己却盲然不知,视而未见。
针对原因,拟三条努力改正错误的具体措施:
一是要不忘初心,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必须亲身实践,多读、多写、多练。在读他人文章时,不可囫囵吞枣,粗枝大叶。要逐字逐句读,哪怕只读一篇,也不能一目十行读百篇。一个不良习惯,往往会造成自己做事的最大障碍。学习如爬山,须一步步走;爬山必有难,须一点点克服;难中必有苦,须一滴滴尝;苦中必有甜,回味方久远。我要说,学习使人进步,学习使人明理。只有不断学习,自我加压,定目标,加砝码,汲取营养,才能跟得上一日千里向前发展的时代步伐。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在实践中勇于摔打自己。
二是要逐字推敲,克服心浮气躁心理。俗话说:“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心浮气躁,心猿意马,左右摇摆,飘忽不定是做学问之大敌。常言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不可急功近利。要静下心来,沉住气,坐得住板凳。做学问是件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一盏孤灯陪伴,一杯清茶解困,冥思苦想,仔细研读。不被外界纷繁复杂的事物所干扰,聚精会神写文章。文章成稿后,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在反复比对、字斟句酌中,查找错漏。还要多进行几次放声朗读,通过朗读,就可以发现句子是否通顺,表述是否绕口,观点是否鲜明,层次是否合理。
三是要请教别人,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写的文章,怎么看都很难发现问题,原因就是思维定势所造成的结果,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人们常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靠单打独斗,有时是真不行。必要时,可以请外援,帮助修改校对。不要一味埋头自己搞,毕竟他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请他们帮忙,不要感觉不好意思。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把丑丢在家里,总比丢在外边要强,这也是解决自身发现不了问题的一个好办法。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怕揭短亮丑,请他人帮助查找问题,这样就会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把“笔误”消灭在初稿中,作品就会以完美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谢明军,网名:北国之春,高校教师,黑龙江省佳木斯人,现定居江苏南京。毕业于大连陆军学院,全军政工网特约时政评论员。热爱生活,喜欢摄影。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近年来,在报刊杂志及网络发表文章百余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