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暮春登大芹山
暮春登大芹山
闽南名山本就不多,但与灵通山、云洞岩、乌山相比,藏身闽粤边界、地处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和九峰的大芹山显得更为低调内敛。不知何故,她时常低调得连部分闽南人都不曾听闻,内敛得有些顾影自怜。
对于大芹山,我几年前因关注漳州第一高峰才得知,当我试着深度了解她时,却只获得零星资料。而这种原生态保护式的宣传,恰好给大芹山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令人愈发向往。
谷雨这天,我有幸抓着春天的尾巴登上大芹山,领略她有别于闽南群山的独特风光。虽然天公不作美,多云间阴的天气无法举目千里,也没有蓝天白云作伴,但沿途的风景与乐趣,特别是登顶时刻视野辽阔带来的心灵震撼,却令人陶醉得不能自已。
从镇区沿山间羊肠小道向大芹山进发,一路穿行在暮春的绿色海洋,目之所及是漫山遍野的柚子园,新绿层层叠叠,洒满一个又一个山冈,数次峰回路转,满眼绿意依旧。道旁的民居依势而建,新旧交错,别致得体,如果说黄墙黛瓦的古厝是山乡历史文化的沉淀,那么新式洋楼则是乡亲发家致富的标志。
行至山脚处,只见一片漫无边际的茶园,从山谷延展到半山腰。抬头仰望,依稀可见群山之间一座貌似江西武功山风光的巍峨主峰,仿佛一尊身披绿毯的巨型雕塑屹立于山峦丛中。山上不见森林,更无奇石瀑布,只有满眼绿色和红星点点,风景之奇特令人浮想联翩。
在海拔一千米的简易停车场泊车后,开启零距离领略大芹山自然风光的登山之旅。从踏上第一步台阶直至山顶,沿途视野辽阔无比。回望山谷村野,好比嵌在大地上的微型沙盘,茶园与柚园新绿融为一体,但园垄清晰的形态很容易辨识。山坡上盛开的杜鹃花五颜六色,玫红的、洁白的、鹅黄的、淡紫的,竞相争艳怒放,引得游人不时驻足赏景拍照。而高山芦苇和草甸则甘当绿叶,虽然残留的枯黄略显几分荒凉,但草丛中冒出的新绿格外养眼,与漫山遍野开放的杜鹃花相得益彰。
依山势曲折起伏铺砌的石阶并不陡,登山如同爬楼道台阶一般容易,但3319个台阶着实考验登山者的耐力和毅力,童叟概莫能外。一路上走走歇歇,既没有发现前人留下的历史古迹,又没有文人墨客留下的半片文墨,大芹山仿佛一尘不染,倒是登山者的惊叹声和嬉笑声增添了无限乐趣。人群中,有搀扶老者的,有鼓励孩童的,还有歇脚补给的,随处可见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气概。一名不足两周岁的男孩神情自若,手脚并用向上攀登,引来不少登山者点赞,给心中想打退堂鼓的人莫大鼓舞。
大芹山海拔1544.8米,比泰山高出12米。登山估摸一小时到达顶峰,虽天色阴沉,不便极目远眺,但那一刻的惬意丝毫不亚于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满怀。相对平坦的山顶有一奇石,长2.5米,宽2米,厚约0.5米,由3个石柱撑着,在不同方位敲击,会发出不同的音响,被誉为“八音石”。题刻“闽南第一高峰”的巨石,虽经历千年风雨岁月侵蚀而斑驳沧桑,却依旧是游人拍照留念的网红地标。
“还有多久到山顶?”这是下山途中我被游人问的最多的问题。面对气喘吁吁提问的登山者,我会用“台阶很好走,山顶风景特别美,加油!”来鼓励他们。离开九峰时,我从当地游客那里得知,如果晴空万里时登上大芹山,不仅可以看日出日落,一览小芹山、鹅公髻、笔架山等15座千米高山,而且可凭借望远镜观看云霄方向的浩瀚大海,领略霞寨、国强、大溪等十里八乡的美景。这何尝不是他日再登大芹山的动力所在呢?
插图/网络
作 者 简 介
王海洲,笔名泽润生民,湖北监利人,居福建漳州,学理工,干政工,爱文学,在期刊、报纸及网媒发表学术、杂文、散文、诗词等共计三十余万字。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