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朱熹《诗集传》:“言其才能不足以知于我也。”“(二章)言其才能不足以长于我也。”清代牛运震《诗志》:“'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讽刺之旨已自点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仪咏叹一番,而讽意更自深长。诗情妙甚。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灿烂的源头。它的每一部作品,都潜藏着无数可以挖掘文化内容。而《诗经》中的国风,产生于周代的各诸侯王国,无论是从其产生的地域范围或是诗歌本身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都有较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毛诗序阐述《丘中有麻》的主旨时说:“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把这首诗解释为思贤之作。理学家朱熹,他在《诗集传》中力排众议,肯定《丘中有麻》是“女子盼望与所私者相会”的情诗。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从民俗学角度解释“贻我佩玖”这句时,一语点睛,说:“合欢以后,男赠女以佩玉,反映了这一诗歌的原始性。”
注释:
1.丘:土坡,山丘。麻: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3.子嗟:人名。有说对那个男子的尊称。《集传》:“子嗟,男子之字也。”4.将(qiāng):请;愿;希望。丘:土坡,山丘。麻: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8.佩玖:佩带。玖:玉名,黑色美石。佩玖:佩戴用的美玉。这是一首思念有才能的贤士的诗歌。诗人以兴入笔。睹物思人,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重章叠句是《诗经》常用的手法。首章:诗人以兴入笔。睹物思人。“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丘:土坡,山丘。麻: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彼:那个,诗人看到了一片种着麻的土地,看到这片曾经贫脊土地,他想起了那个曾经带领着百姓开荒的贤士,如果没有位贤士的带领,这里又如何能够如此的丰美呢,而如今那个贤士已被贬,不知流落到何方,想到这,他不尽长叹着说:“多希望他能留下来,更希望能与他再次相聚。二章诗人继续以兴起笔,“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山丘上面有一片麦田,那是刘子国留下的?谁能把那个刘子国留下来,让她与我们一起吃一顿饭啊。也可表达诗人对他的亲近爱戴之意。诗人看到了麦田,想到姓刘氏贤士,用诗歌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也许首章的子嗟和二章的子国也许就是一个人。只不过换了一个称喟而已。三章“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山坡上有一大片的李树,茂盛的生长着,由些可见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于是诗人感叹,那个刘姓家族的子弟回来了,并且前来赠送我一块佩玉。那么为什么要赠送玉佩呢?也许是因为诗人表现突出,也许是为了表彰诗人吧!诗人拿到玉youci佩,心里非常高兴,从最后的一句里我们还感受到了快乐的韵味。从本诗中我们看到,诗人从诗的首句见物起兴,睹物思人。从“有麻、有麦、有李 ”时间的递进中,思念刘姓贤士。古来当官的比比皆是,然后能够让百姓记挂的又有几人?诗的第二句的“留子嗟”、“留子国”、“留之子”,一直以来颇的争议,有的说是三个人。孔颖达先生说,被逐的贤人是“子嗟”,而“子国”是他的父亲,“留之子”则是他的儿子,也就是说,这是一家的三代人;这三代人不可能是同时被逐,而是三代都是贤德之人。我则认为是一个人,只不过在称谓上的不同而已。一首好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在于千百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赏析都会有完全不同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