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把,腰围不知不觉小一圈,患癌风险大大降低!口感丰富营养全,这样吃准没错~
谷物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替代的主食,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精制谷物和全谷物两类。其中全谷物的口感虽然更“糙”,但近年来的多项研究都发现它对健康更为“友好”,受到了不少“点名表扬”。
什么是全谷物?常吃它究竟能带来哪些益处呢?
全谷物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协会在1999年提出的。根据我国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全谷物是指“没有经过精细化加工或者虽然经过了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但仍然保留了完整的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等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
和经过精细化处理的白米、白面等精致谷物相比,全谷物外层的粗糙部分和胚芽被保留了下来,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成分更高,同时还含有一些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营养上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像小米、糙米、黑米、荞麦、玉米、燕麦等都是常见的全谷物。而以它们为原料、适当加工而成的各种食品,如全麦面包、糙米饼就被称为全谷物食品。
很多人容易混淆全谷物和粗粮,觉得它们都是一种东西,但实际上却是不同的概念。
首先,全谷物属于谷物类;而粗粮是相对细粮而言的,其中既包括谷物,也包括豆类等作物。
其次,大部分的粗粮确实也是全谷物,像大黄米、黑米、全麦粉等,但有个别例外。比如玉米碎、玉米粉,它们因为在加工过程中被去掉了外面的种皮以及玉米胚,所以不能算全谷物。
大量研究表明,全谷物相对于精制谷物,能帮助降低许多疾病的患病风险,带来显著的健康好处。
1稳定血糖
全谷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比精制谷物慢,因而可以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预防冠心病、脑卒中
全谷物中的维生素B1、B2以及钾、镁等营养素含量远高于白米等精制谷物,对于血脂调节有明显作用,同时还能辅助降压,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可能。
3控制体重
全谷物的饱腹感比较强。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吃杂粮饭要比吃白米饭更不容易感到饿,对于体重的控制来说更有利。
前段时间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吃全谷类食物越多,腰围越不容易增加;女性人群吃全谷类食物的益处比男性更显著。
4护肠防癌
全谷物中含有丰富的可发酵膳食纤维,比如燕麦和青稞中的β-葡聚糖。这类物质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还能刺激肠道有益菌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摄取全谷物食品可降低13%的胃癌患病风险;大量摄取全谷物者,胃癌风险可降低四成。
5对抗疲劳
B族维生素对于神经系统的高效工作和体能充沛都非常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1。而全谷物正是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之一,适当多食能帮助改善人的疲劳状态,提神解乏。
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然而根据统计,我国成人全谷物摄入严重不足,只有约20%的成人达到了日均50克以上的目标;即便是达标人群,也仍旧存在种类不够丰富的问题。
那么,怎么吃够每日所需的全谷物呢?
比起直接购买小米、糙米等全谷物,消费者们在选购全麦面包、荞麦面条等全谷类食物时更容易“踩坑”。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全谷物食品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国际上的标准也不统一。建议大家在购买谷物制品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配料表,挑选全谷物位于配料表首位(除水外)的食品。
因为食品的配料表是按照用量的多少来排序的,位置越靠前就说明用量越大。比如要买正宗的全麦面包,就该挑配料表第一位是全麦粉的,如果小麦粉位于首位,那就不是合适的选择了。
大家可以将一日三餐中的至少一餐换成全谷物主食,或者也可以将每餐主食的1/3替换成全谷物。比如将早餐的白面馒头换成燕麦片,在午餐的白米饭中增加点小米、糙米、黑米等。
在保证每日50~150克分量的同时,品种也应尽量丰富,每周全谷物的摄入种类最好能在5种以上。
实在感觉口感粗糙、难以下咽的朋友,可以试着用高压锅稍微压一下,或是用豆浆机榨成豆浆食用。
藜麦早餐饼
做法:面包片撕成小块,倒入牛奶一起揉成面粉浆,加入提前浸泡数小时的藜麦、鸡蛋、盐,以及焯过水的胡萝卜粒、玉米粒,搅拌均匀制成面糊。锅内倒油,下入揉成饼状的藜麦面糊煎制,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黄金焗饭
做法:糙米、黄豆提前浸泡备用。锅内倒油,下入葱姜、黄豆、糙米、粳米翻炒,至米粒干爽时下入兑水的姜黄粉、胡萝卜丁、玉米粒,翻炒均匀后将锅内食材压平,加水至和食材齐平,大火煮开,调入味精、盐、胡椒粉,搅拌均匀后小火焖制6~7分钟,出锅前撒上青红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