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雨 | 鲁城秋韵
花洲文学
鲁城秋韵
文|周林雨
我习惯叫曲阜为鲁城,是因为曲阜就是以前的鲁国,也就是名副其实的鲁城。在一年四季中,鲁城的秋天是最为迷人的,直到我离开之后,我才愈发地想念她。
四年前的秋天,我从豫鄂省界的一个偏僻小镇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曲阜求学,这才有机会看到鲁城别有韵味的一番秋景。
刚到这里的时候,快到中秋节了,我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城墙边上。曲阜城不大,骑个自行车很快就能绕城一圈。“回”字形的护城河紧紧地抱着几米高的城墙,城墙的拱门上面写着几个字“曲阜明故城“。城墙的大体是明朝修建的,十多年前的时候又翻修了一次,现在看到的城墙就是翻修之后的样子,不过在某一段还可以看到许多老的城砖。上面长满了青黄色的苔藓,也有坑坑洼洼的痕迹,抚摸着城墙,秋风瑟瑟里,它们仿佛在诉说什么。
我很喜欢在万仞宫墙附近溜达,因为总能看到翠柳,城河两边载满了柳树,随着城河的走向而蜿蜒。一眼望去尽翠色,这种翠色,不是春天的嫩翠和盛夏的青翠,而是金秋的苍翠。树干虬枝挺拔地向上生长,也有几十年的树龄了。每当在这看到柳条在风下拂动,我都会想起徐志摩的那个句子: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不愧是大家,把柳树写得有声有色了。不过我觉得眼前的柳树,更像位艺术家,披着长头发,站在河边上,像是在寻找灵感。我每次走到这里,都会停下来看柳枝随风舞动,等到快接近水面时,会有几条小鱼游过来,挣抢着入水的柳叶,不时会激起小小的涟漪,鱼儿争抢之后,又各自散去。波纹点点,不一会儿,水面又复归平静。再往前看,不远处,有一位老者正兴致勃勃地蹲着钓鱼,聚精会神地看着那鱼漂。站在城河的石桥上,看那灰白的石桥和苍翠发黄的垂柳以及城河后边的黑青色的老城墙,交相辉映,也是古城一景了。
穿过石桥,便来到了拱形的城门下,路面上整齐地铺满了大块的方形石头。来往的游人多,时间久了,石头渐渐地也有包浆了,光滑发亮,还有一道道赭石色,还有奶白色的纹路。再往前走一点,便到了孔府西苑的那条石街了,路不算窄,行人却不多,有点儿冷清,街道的两边,有不少的银杏树,金灿灿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耀眼。树下时不时会有中年女人用竹竿在敲打白色的银杏果,这个果实是可以入药的,药用价值也比较大。银杏叶也纷纷飘摇落地,“沙沙”作响,似乎有些不大情愿。这时候,小学生放学了,这条街顿时热闹了,十几个学生一个路队,前边的小孩儿扛个小红旗,后边的小孩,左顾右盼,有的在嬉戏,有的在捡地上的白果,玩耍的很开心,我好像看到自己的小时候。
银杏树后面的是孔府的后墙,和城墙不同的是,后墙基本都是老砖头,青黄的苔藓,晒干了又长,砖头缝里的白灰早已经看不见,只有灰黑色枯了的苔藓类植物和青色的小草芽,有古味。说是古城,没有老墙,老城砖那是说不过去的。
老墙的上头,可以依稀地看到,几棵老柏树,黑青色的叶子蓬松着,散发出香味。再往前,就会看到一个朱红色的门,外边木制的围栏围着。如果单看这一个颜色,你就会觉得平淡无奇,如果将这几个意象组合起来,那就堪称美景了,都说小城故事多,也许你在一个微醺的午后,天气凉爽,带有一丝阳光,漫步在铺满石头的路上,地上散落着金黄的银杏叶,用手抚摸着青黄苔藓剥落的老墙,透过围栏你还可以看到里面有人,墙内佳人墙外行人笑,不知不觉中你的心就会像这朱红色的门一样火热滚烫,陶醉在这秋景中。街道的另一头有几家老菜馆,闲来时,也会和朋友在此小聚,每每小酌,甘爽凛冽,回味无穷。
鲁城的秋天是比较短暂的,四季不太分明,这里的老师也常讲,在曲阜春天和秋天是比较短暂的,还没来得及体会就结束了。是呀,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但是深刻、隽永,值得回味。
记得在鲁城的第二个中秋,晚上我在八角楼上写下——
齐鲁秋风意苍茫,伏牛山下负箧裳。
只为求得一字眼,四载春秋笔短长。
时光飞逝,如今已在鲁城四年。秋风一过去,又是来年了······
鲁城的秋呀,你就像鲁城的陈酿低度白酒一样,在老城喝着才有味道,微醺不醉人,甘冽而爽口,不上头,来的慢,去的快。一上头,就只能在心里头了······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周林雨,1996年出生于河南邓州。大学本科学历,书法学专业。热爱传统文化,喜欢收藏,空闲时更爱读书写作,希望用文字见证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