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如鼠
家里养了一只小仓鼠,起初小家伙总是躲在鼠笼的底部。偶尔会出现在鼠笼的上层,贴着笼壁向上爬,寻找着食物,或者是在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仓鼠明白没有潜在的危险,也就不怕人了。
仓鼠尖细的嘴,炯亮的眼,纤长的须,浑圆的身,一身是众多可爱因素凑成的。因为它的洁净、安全,所以倍受人们的喜爱。与家鼠比起来,确实有着许多的不同。仓鼠让人愿意接近,老鼠可是人人喊打的。
前些天,进入办公室,总感觉一丝酸臭味。由于办公室与卫生间只是一墙之隔,一直误以为这些天清洁阿姨没有用心洗刷的原因。可是昨天,这丝味道却是浓厚起来,甚至令人闻着感觉十分不舒服。我心底一惊,难不成办公室里有“死老鼠”。
四处翻找后,在一个角落里果然出现了心中惊愕的景象。早已腐成黑漆一片,味道令人作呕。
鼠,由于窍食粮物,损害农人的利益,极受人们的厌恶。又加之鼠身会携带无数的病菌,更是令人谈鼠色变。在众人打杀的情形下,鼠便胆小了,总在夜间活动,躲避于地下孔洞之中。这可恶的胆小者,躲避于墙角之中,死后还得迫害于我。
鼠字与其他许多动物一样,也属于造字“六书”中的象形。
甲骨文中的“鼠”字是一个头向上,尾向下的侧面形象,有着明显的头部、躯干、四肢、尾部。头部体现嘴与眼,嘴部展开,露出牙齿。尾部纤长。老鼠的身体特点突显出来,可见古时的鼠与现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鼠头的周边有三个点。“三”是个虚数,在古时表示“多”。这三个点可以理解为向外伸展的鼠须,也可以看成老鼠偷食,残留下来的碎渣。甲骨文中“鼠”字都是这样一个形象。
“鼠”字,既单独成字,又是一个部首字。与“鼠字旁”构成的字,大多都与“鼠”相关,表示“鼠”的意思。比如:鼢(fén)鼠、鼤(wén)斑鼠、鼣(fèi)鼠、鼧(tuó)鼥(bá)、鼩(qú)鼱(jīng)、鼪(shēng)鼠、黄鼬(yòu)……都是以形声字的方式出现。
从甲骨文到简化字,“鼠”字有着很大的不同。
金文中,鼠上的三点已经消失不见了。头部的眼睛隐藏了,却突出了鼠嘴的牙齿。鼠的狰狞面目被增强了,可见人们对鼠的厌恶也随着鼠对农业的破坏而加强了。鼠身被线条化了,突出了鼠毛与鼠尾。
篆文则在金文的基础上更加的圆润,由于书写速度上的加快,隶书中将“鼠”字下方的毛发与尾部组合在一起。但是楷书中的“鼠”字与篆书更加接近。
有趣的是,老鼠又称耗子。但是从古字中根本看不到“鼠”与“耗”之间的相同之处。而“耗”字左边是“耒(lēi)”,表示粮食;右边象手,采摘稻子,有消耗之义。
由于五代时期,赋税较重,出现了“雀鼠耗”,就是鸟雀鼠虫吃粮而产生的消耗要由百姓承担。甚至与农业无关的鸟雀鼠虫吃不到的东西,也得收取“雀鼠耗”。百姓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不敢咒骂皇帝,只好将满肚抱怨发在老鼠身上,称老鼠为“耗子”。
人们将对鼠的憎恶发展到了极至,所以成语中与“鼠”相关的都呈现出贬义。胆小如鼠、鼠目寸光、贼眉鼠眼、獐头鼠目、投鼠忌器等等。
由此可见,由于破坏农业的“鼠”在成字后,也被人们所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