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是一本比较烧脑的书籍,只要静下心来阅读,就能体悟其中的真谛。

作者是咏给.明就仁波切,当代的禅修大师,心灵导师。他从小患有恐慌症,13岁借由禅修克服恐慌症。被《时代周刊》《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他把当代科技对大脑,心灵的认知,用佛教的知识一一阐述,来描述脑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从三种烦恼:贪、嗔、痴来描述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第一种贪念,佛陀将贪比喻为饮用海洋中的咸水,喝的越多,就愈口渴。同样,当我们的心被贪着所制约时,无论拥有多少,我们永远都无法真正的满足。实际上是大脑强化了依赖外境给予我们快乐的制约。

这让我想起赵本山和范伟演的小品《心病》,范伟中了三百万,老伴担心他知道中奖后心脏病会复发,打算让心理医生赵本山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告诉他得奖的消息,不至于那么激动。

赵本山开导说。“钱是身外之外”“金钱如粪土”...当范伟接受了自己拥有3百万的真相,为了感谢赵本山,说要给他100万。赵本山在知道要得到这么多钱时,他竟然当场抽搐起来。

虽然是一个小品,但是能反映出“贪”是人的本性

第二种是嗔念,每一个贪念都会引发相对强度的恐惧,因唯恐得不到所求,或者害怕失去所得。

比如前段时间偷税漏税的明星,都在想尽办法留住自已的所得,这都是嗔念。

第三种就是愚痴。这好比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房间,房里只有一扇上了锁且肮脏到光线都投不进来的窗户。你可能以为窗外的世界也是个昏暗且令人沮丧的。并且有生物经过时,都会映出可怕的影子。

假设有一天,你不小心把水溅到窗户上,你拿起抹布开始把水擦干,窗玻璃的污垢也慢慢掉下来,忽然间,一线光芒从玻璃透进来,这撩起了你的好奇心,使劲的擦窗户,随着污垢被擦净,更多的光线涌入房间。也许,你会想:“这世界并非如此昏暗或沮丧”,也许只是因为窗户太脏了。

其实,你并未改变任何事情,世界,光线,还有人群一直在那里,你只是因为视线被阻碍而无法看清楚他们罢了。

借用作者的话说:唯有对自心本性的直接体悟才让我真正明白:任何的不安和恐惧只不过是我自心造作的产物,而自心本性不可动摇的宁静、信心和喜乐,其实比自己的眼睛更贴近自己。

这本书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不能一一展现。用思维导图把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希望此书能带给你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