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带走“垃圾”,留下文明 ——“疫情之后,不留垃圾”作文评析

因为榜样在身旁,心中常亮一盏灯。

   带走“垃圾”,留下文明

——“疫情之后,不留垃圾”作文评析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10九师联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7月9日报道,2020年7月8日,高考结束后,湖北武汉第二中学大门口,有数千名家长接到孩子后陆续离开,环卫工人像往年一样来到现场,却发现没有留下一片垃圾,10多名环卫工扑了个空。

有人聚散的地方,都难免会留下垃圾,曾几何时,某些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更出现过垃圾扎堆、环卫工不堪重负的“壮观”场景。武汉二中考场外,家长散去却没留下一片垃圾,环卫工连声感叹市民素质明显提高,网友更是直呼“家长做了好榜样”,经历了疫情中的种种,人们的改变很多很多……

班级计划围绕上述事件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

三读法审题。

第一遍,通读材料,了解梗概。话题是“不留垃圾”,任务驱动型作文。

第二遍,分层品读,概括要点。

第一段:材料段。2020年7月8日,高考结束后,家长们不留垃圾。

第二段:材料段+评论段。

材料:往常聚散后常留垃圾,如今不留垃圾。

评价:环卫工认为市民素质提高了,网友认为家长做了好榜样,整体上,疫情带来了人们的改变。

第三段:要求段。围绕上述事件进行讨论,发言稿。

第三遍,理性分析,确定立意。

整体而言,第一段是现象,第二段是解析,第三段是考生的思考。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有一种态度,肯定它。

“不留垃圾”的原因,即是总论点和分论点。优选原句原词:疫情带来了改变,素质提高,家长做榜样……

要求考生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剖析现象、追及本质,明确立意方向,准确立意。

参考立意:

家长层面: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当好孩子启蒙老师;

重智更要重德,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公众层面:

讲究公共卫生,维护公序良俗,人人有责;

见贤思齐,感动更要行动、点赞更要看齐……

社会层面:

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生活习惯;

引导公众,建设和谐社会,可为更要巧为……

国家层面:

抗击疫情,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公民觉悟;

民心可用,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不可战胜……

参考标题:

1.素质之花,花开有声

2.文明发声,榜样献力

3.提高居民素质,构建文明社会

4.公共场所素质显,要留清白在人间

5.危难铸就担当,疫情更显素养

6.疾流可涤污浊,灾难亦以兴邦

7.风雨过后,秩序永留

8.透过疫情看成长

9.带走“垃圾”,留下文明

10.于灾难中成长

考场文赏析

(一)        

带走“垃圾”,留下文明

郑州七中2113班 于玥彤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近日武汉二中考场外,家长与考生离去未留一片垃圾,环卫工扑空的报道我看后感触颇深,特作《带走“垃圾”,留下文明》的发言,来谈谈我的感受与思考。(点题)

我认为,此地家长与考生带走的不仅是实际意义的垃圾,更是曾经部分人的垃圾陋习。他们留下了文明的身影,体现了市民素质的提升、家长的榜样作用以及疫情灾害后人们的巨大改变。(总析)

不留垃圾的背后,是市民素质的提高。(分说一)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国民素质正是国民道德素养的表现。曾几何时,在大型聚集活动过后,场面十分“壮观”,“一片狼藉”一词都无法描摹出画面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环卫工人更是叫苦不迭,简直无从下手。难清扫的不仅是垃圾,更是清除这类关乎国民素质的垃圾陋习。有人曾提出用法律约束这类不文明行为,但法律的触角毕竟不能深入每一个细小的角落,在法律之外我们更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规范行为,提高自身素质。此次武汉二中考场的报道正反映了市民道德修养及自身素质的提高,我相信不久之后,我国国民素质会再迈向更高一级的台阶。(有理论引领,有现状分析,最后又回到本次报道上,扣题紧。)

留下文明的身影,家长也树立了好榜样。(分说二)

“携带满身月色,看向遥远星河,只觉星河璀璨,心口滚烫,满眼希望。无论多么黑暗,无论多么彳亍,因为榜样在身旁,心中常亮一盏灯。”父母,就是孩子那第一盏灯。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父母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在高考这特殊背景下,武汉二中的家长与考生考出了自己的文明风采。我相信此考场的考生一定是家风良好,文明有素养的优秀学子。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受此事件的激励,争相树立文明好榜样,化为一盏盏明灯,照亮整个中国。(若能加入例子,更好。)

不留垃圾,留下文明,是中国人民对疫情深刻反省后的改变。(分说三)

己亥末,庚子春,新冠疫情恣虐,人心惶惶。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此次爆发的新冠疫情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对立面后,自然对人类作出的惩罚。自然用一场令人心悸的瘟疫让失去敬畏之心的人类永远铭记,人们对疫情深刻反省后作出了巨大改变。从捡起地上的垃圾,到不食用野生动物,再到敬畏自然的万物。人们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武汉二中考场的报道就是中国人民改变对自然态度的最好例证。可歌可颂,值得每个人学习。(对疫情前因后果的分析,简洁明晰。)

此次报道的武汉二中考场外的现象,是大部分公民带走垃圾陋习,回归文明原点的反映,我对他们表示赞赏与敬意,同时也会规范自身行为,做文明好公民。(再次回到此次报道上来,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前后照应。)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大海边点评:

本文紧扣“不留垃圾”现象,剖析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家长与考生带走的不仅是实际意义的垃圾,更是曾经的陋习。”并化大为小,从三个方面来谈原因,审题及运用都能紧扣材料,不错。

                (二)        

               用榜样推动改变

郑州七中2113班  张谨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前不久有则报道:高考结束后家长们与往年非常不同,他们带走了所有的垃圾,让环卫工人扑了个空,这件事情引发了群众热议。环卫工人认为市民素质提高了,网友认为家长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诚然,以上看法均有其正确性,而我却认为,不留垃圾的现象其实体现了榜样的作用,是社会上诸多榜样的事迹与精神促使我们作出了改变,让家长们更加自律,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观点明晰。)

用榜样推动改变,需要我们学习榜样的自律精神。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君不见疫情中身在病房,心在书中的清流读书哥,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脱颖而出;君不见女排姑娘们每天披星戴月,浑身伤痛,战痕累累,但靠着发狠式的自律,她们击败强敌塞尔威亚队,让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正是这些榜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自律自觉,使得家长们幡然醒悟,从不再乱扔垃圾开始,培养自律精神,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变。(例子有力,分析紧扣分论点。)

用榜样推动改变,需要我们学习榜样的责任意识。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忆往昔,从“只解沙场为君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到孙中山先生“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看今朝,从十五岁赵珺延身负口罩,铁肩承受,“千里走单骑”为国奔走,到病毒猎手张文宏医生为履行一名普通党员医生的职责凭借硬核专业素养作出有关疫情的演讲。正如基辛格所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正是这群勇士积极承担了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才使得家长们“留得洁净在校园”,增强了责任意识!(例子仍不错,分析紧扣住了分论点中的责任意识。)

用榜样推动改变,需要我们学习榜样的爱国精神。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忘不了“八零后”钟南山院士小年夜里临危出征,亲赴一线为民宽心为国排忧解难的毅然;我忘不了慈善歌唱家韩红女士在“雷霆救急”后因过度劳累倒在病床上却光芒四射的身影;我忘不了为穿防护服方便而剪去长发的几位姑娘说“我把命都交给你了,还在乎这一头长发”时的决绝。我相信,正是在当下的中国,家长们的爱国热情才会如此迸发,并体现在高考结束后自身行为的改变!(铺排事例仍然精彩!)

愿我们当代中学生将所有的夜还给星河,将所有的春光还给疏疏篱落,将所有的慵慵沉迷与不前还给过去的我们。明日的我们,必当胸中有沟壑,立马振山河!(短促有力,发出号召。)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大海边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中家长们不留垃圾显现出来的改变,深挖原因,歌颂疫情中的英雄,号召大家要学习英雄精神,发挥榜样的作用,争取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英雄。文中英雄之气纵横驰骋,榜样精神贯穿始终,铺排的事例最为出彩,总分的结构逻辑性强,作为一篇考场文,已属难得。

                           (三)

从疫情中走出,于灾难中成长

高三(13)班 赵如琪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此次讨论会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从疫情中走出,于灾难中成长》。

现在我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坐在教室,能够自由呼吸。我们的国家也逐渐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通过此次疫情,社会感叹国人改变了很多很多。正如我们刚刚看到的报道中,数千人汇聚的考场外,在结束后却没有留下一片垃圾,让准备着“大干一场”的环卫工人扑了个空。此幕发生在湖北武汉二中,而武汉正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对于这暖心的画面,我想说:我们从疫情中走出去,更是在灾难中成长。(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谈这次报道,扣题紧,观点明晰。)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是健康的第一任务。”我们变得更加文明。

在这场浩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社会全民都自觉遵守规则与要求,戴口罩已经成了生活常态。街上随地吐痰的人少了,垃圾分类的人多了;饭店里高声交谈的人少了,使用公筷公勺的人多了。人们习惯了对规矩的遵守和对自身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整个社会都变得文明和谐、秩序井然。疫情之后,部分商业区、电影院陆续开门营业,令商家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来购物、观影的人们都戴着口罩,安静候场。虽然人和人之间有一米的距离,但是心与心之间紧密贴合、暖暖相依。于灾难中成长,我们变得更加文明。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变得更加团结。

国难是一场空前的悲剧,国难亦是一场空前的团聚。越是艰难的时刻,越是中华民族团结拼搏的时刻。疫情期间,邻里团结、社区团结,全国人民携手共克时艰。十天一个雷神山医院,数百所方舱医院拔地而起,一夜集合全国医资对口驰援武汉。这次在外国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件就是我们团结在一起的结果,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的硬核实力!还有刚过去不久的抗洪战斗,民兵同心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处处是团结中国的身影。这是中国,因一国封一座城;这也是中国,救一座城倾一国之力。于灾难中成长,我们变得更加团结。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我们变得更加感恩。

那些伟大的面孔我们久久铭记:稳定人心钟南山、鞠躬尽瘁张定宇、请命一线李兰娟、还有生命“摆渡人”汪勇、“千里单骑”赵珺延、“千金散尽,只为平安”韩红……他们或用智慧战胜了病毒,或用善良拯救了灵魂。反思疫情,我们感恩甘愿付出生命的白衣战士,我们也感恩坚持在平凡岗位无私奉献的每一个人。他们是挺立风雨的坚强脊梁,是令人敬仰的时代之星。于灾难中成长,我们变得更加感恩。

同学们,疫情阴霾渐渐散去,我们更要在这场灾难中成长,在磨砺中奋起,相信自己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前途似锦,祖国在实现伟大复兴梦上大道其光!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大海边点评:

标题“从疫情中走出,于灾难中成长”,点出我们在疫情中成长,扣题很紧,审题正确。正文解读标题的内涵,巧妙地化大为小,点出我们“成长”的具体表现:我们变得更加文明,更加团结,更加感恩。文章逻辑清晰,解读入里,较为规范。篇末若再提及材料中的现象,会照应得更好。

下面是几篇高分考场文图片,请赏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