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和粽子:其实和屈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一、没有屈原和粽子的的端午节
我亲爱的某学霸同学:虽然我刚从外地赶回上海,但今天一路畅通,所以在端午节正式结束之前,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来回答你颇有深度的提问。
你说:“中原的端午节也起源于纪念屈原吗?我感觉这一天首先是个古代形成的节日,后来给这一天附会了很多名人说法。”
这真是:学霸一开口,屈原抖三抖。确实如你所说,咱们北方人过端午节,没有粽子,没有龙舟,没有屈原,只有炸油条、面叶、馓子、鸡蛋这些食物,所以书本上屈原的悲壮、赛龙舟的热闹,距离我们很远很远。
但是,我们过的,也是正儿八经的“端午节”,方言“五月端午儿”,转音“五月当儿”。
不仅北方没有屈原和粽子照样过节,南方某些地方也是如此。这不,今年这个端午节,我就是在皖南绩溪县某个小山村渡过的,人家这里端午节过得也很隆重,但是压根不包粽子,而是全家人在一起吃一桌非常丰盛的饭菜。
由此可见,“端午节”和其他节日一样,不过是人们改善生活的一个借口而已,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风俗,和屈原并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二、端午节的真实内涵
那么,“端午节”这个节日,其真实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又要牵涉到古代天文了。
根据上面这幅春分星象图,我们可以得知,十二地支“午”,其对应的二十八星宿“鬼宿”和“井宿”。
古代有一种历法,叫做“夏历”,这种历法中,把“寅月”当做正月,叫做“建寅”;依次类推,”午月“即是五月。
因此,在某些地方,“午”就成为“五”的代称。
“午月”,在古代又称为”仲夏之月“,节气上对应”夏至“。《礼记 月令》记载:”仲夏之夜,日在东井(鬼井)......是月也,日长至。”意思是说,这个月份,太阳位于鬼宿和井宿的位置,夏至日会在这个月到来。
端,在古代和正、直一个意思,《说文解字》载:“端,直(值)也,正也。“
“端午”,其实就是“正午”“直午”,意思是这个时候,太阳正好位于“午”这个位置。
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这个时候,值日的星群是“午”。
五月初五,月份、日期上都有一个“五”,即是“午”,所以这天被称为“端午节”。
三、端午节食品的历史
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的食品粽子、馓子等,其实在上万年前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了,那时候后,屈原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比如,《南山首经》记载:“其祠之礼......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为席。"
翻译过来,就是这些地方的人们,聚会时吃的馓子,是用糯米做成的(糈用稌米)。
他们还把稻米做成玉璧的形状,下面铺上白菖蒲(一壁稻米,白菅为席)——这个,就是糍粑用白菖蒲的叶子包起来。
今天的各种粽子,和古代的菖蒲叶包糍粑是异曲同工:
而今天的炸油条、炸面叶,和古代的炸馓子也是异曲同工:
所谓“改善生活日,天涯共此时”,不分东西南北,古今中外,吃,都是永恒的话题。
至于屈原,不过是某些所谓的“文化人”拎出来打酱油的而已——
他们把端午节和这么一个悲剧人物附会在一起,往小处讲是不想让你开心的过节,往大处讲是不想让你开心过好这一生。
忘掉屈原,开心过节,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