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人民「失」电影
佛山,这座与广州相邻的珠三角城市,很早就开始了它的光影故事。电影伴随着佛山历史推进的浪潮起伏,与这座城市的发展交融呼应。如今,电影已经成为佛山人日常消遣的首选项之一。今年春节,来势汹汹的疫情之下,佛山与其他广东城市一起,消失在票房城市排名榜单中。
作者 | 任彤瑶
佛山的影院关门了。
2月24日大年三十早上,一份广东省电影局下发的通知在佛山人的朋友圈流传,通知显示,全省影院春节假期暂停营业。这份通知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反应更快的是第三方平台,美团和猫眼等APP上,广佛地区的影院“正在上映”栏目已经一片空白。寥寥几家影院的购票页面孤零零飘着一部无法选座购票的《叶问4》。这天致电多家影院,工作人员均表示,影院已经不开放。
佛山市南海区一家院线影院的工作人员说,在23日春节档电影全部宣布撤档后,他们已经陆续和第三方平台完成了预售退票工作,整条院线在广东的营业活动都已经停止。
“早上10点多接到通知就锁场了。”禅城区一家影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早上开门后接到领导通知,影院暂停营业至初三。不久又追加了第二道通知,开业时间延后到初八。“可能是无限期延长,上面说具体还是看情况。” 值班的工作人员协调这天早上仅有的四位网络购票观众完成退票,关闭了全部影厅。在疫情进入公众视野之前,他们已经着手备战贺岁档这场“硬仗”,如今所有的推广宣传准备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每年的大年初一和初二,都是我们全年营业额最高的两天。”另一家院线影城的关经理告诉我。
前几天,放假回到佛山的小欧还和朋友一起带着口罩逛花市,本来已经约好要一起去看《姜子牙》和《囧妈》,现在只能呆在家中刷手机;我本来说好了和爷爷一起去看《夺冠》,因为他也知道郎平,但现在只能作罢。
有句话说:“全国票房看广东”。截至2020年,广东连续十八年排全国票房首位。2019年,广东的票房收入为89.51亿元,,同比增长5.63%,占全国票房总收入的13.93%。与此同时,全省影院总数达1398家,银幕总数达8424块,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的多个城市,在全国城市票房的排名中常年名类前茅,佛山就是其中一个表现强劲的票仓。2019年佛山电影票房达到7.66亿元,同比增长7.43%。按照 2018年佛山的常住人口790.57万人来算,去年人均贡献票房为96.64元。此外,近年来佛山的院线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达到151家,同比增长17%。
看电影已成为许多佛山人日常生活消遣的常备选项。而今年,佛山人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过年娱乐活动。
01
戏院与鱼骨天线
电影很早就成为佛山人生活的一部分。
1910年,佛山就拥有了第一块电影银幕。这家名叫“民智”的戏院,比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院在上海落成仅晚了两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佛山的红星影剧院,曾经是当时整个珠三角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影剧院,拥有上千个座位,能放映当时最时髦的宽荧幕电影。
1979年后,佛山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和管理制度先后建立,被禁锢10年之久的影片陆续恢复发行。据佛山日报统计,当时佛山地区电影公司下属放映单位历史最高达到1106家,全年放映电影近23万场。在当时全地区人口不到700万的情况下,全年观影人次超过2.3亿人,人均每年看35场电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佛山升平路
电影不仅扎根佛山的城区,也走入了乡村。佛山的农村放映队数量快速增加,在南海每9000人就拥有一个放映队。六七十年代,爷爷在广播站做线路调试,时常穿梭于各个乡镇村落,依然对放映队进村的场景记忆犹新。放映一般在晚饭后开始,但没等晚饭时间结束,就有不少人匆匆“偷跑”,搬起家里的凳子奔到银幕前占座,来得迟了的只能挤在边上。全村人高高低低地簇拥着,伸长脖子看得入了神。
那个年代,佛山乡镇的人们还大都听不惯普通话,这些黑白电影有的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用粤语重新配音的版本,有的会安排放映员对电影进行粤语配音解说。佛山对粤语电影的偏好延续至今,影院的关经理说,一部电影如果有粤语版本,那么在佛山地区和国语版本的排片比例大致在8:1。
到了八十年代,邻居君姐家有了一台18寸彩色电视。君姐的爸爸是香港商人,发迹早。他们家的电视天线质量也比普通人家好,架得比别人高,能接到香港翡翠台的节目信号,这足以引得众人羡慕,邻里小孩常常跑到她家蹭电视,一看就是大半天。曾经有禁令出台,不准珠三角私人架设天线接收香港频道,但实际上在民间屡禁不止。君姐家将电视天线藏入房间,等无人查问时再悄悄竖起。
我一位从北方来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谈起她印象中八十年代的广东,有一句颇有几分诗意的描述:站在高处看珠三角的千家万户,房顶的鱼骨天线都朝向同一个方向,往那一直走,就是香港。
八十年代珠三角的鱼骨天线
彼时,香港对佛山人来说是繁荣的象征。改革开放后,广东大量承接来自香港的制造业转移。拥有“八十万香港乡亲”的侨乡佛山,凭借一衣带水的地缘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与香港交流甚密,通过“三来一补”、“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来往频繁的港商将香港文化带到了珠三角,香港影视的兴衰也深刻影响着佛山。
八十年代初期,有广州青年乘坐大巴到深圳寻找讯号,观看深圳河对面的节目。在佛山,家人还清楚记得香港《少林寺》在佛山上映时的盛况:剧院外乌泱泱挤满买票的人,放映机从早到晚不停歇地运转,反复播放,每一场都座无虚席。有年轻人从几十公里外的村落跑来,在我家歇脚,就为了看一场电影。
在那个内陆频道节目匮乏、同样内容反复播放的年代,一根小小的鱼骨天线连起与佛山语言同源的南端港岛,形塑佛山人的早期观影经验与审美趣味。人们很早习惯了快速更新、制作精良、多元的影视产品陪伴。港澳文化的价值理念,亦从影视反应到日常生活的俚语典故中,影响着佛山人对经济改革浪潮的反应变通。
南方都市报曾如此评价八十年代毗邻港澳的文化影响:“广东人由此有了一个样板。他们知道内陆生活正在慢慢地与香港生活方式在某些地方悄悄地接轨,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对他们不再是抽象的政治概念,他们多少知道了它的好处与缺陷,当市场经济真的来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不至于感到过于陌生与手足无措。”
1992年,香港两家电视台的4个频道纳入了广东省电视网络,鱼骨天线逐渐消失了。
此时,正值国企改制席卷全国。佛山的乡镇企业抓准时机,在本地政府对探索的鼓励下,大量企业迅速完成改制,开始崛起。“广东四小虎“中的南海顺德,率先走出一批制造专业镇,佛山生长出海天、美的、碧桂园、顺丰等一批知名本土企业,制造业“借船出海”又深耕本土,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小平到顺德视察珠江冰箱厂时曾连问三次:这是乡镇企业吗?
“要坚持,要胆大。” 九十年代的佛山人,与其他感受到变化的人一样,在新涌现的机遇面前埋头工作。我的三叔进入了佛山第二针织厂,厂内分组计算绩效工资,每个月各个厂车间公布的绩效排名,很快就会通过工人讨论传遍全城。“你做得好,赚得多,整个禅城都会轰动。”
带着出人头地的巨大热情,工作之余,三叔甚少消遣。虽然不常到电影院去,但VDC的兴起弥补了他零碎时间的娱乐。那时只要随意晃进佛山街头一家贴有刻录字样的小店,报出片名,老板就能飞快为你“做”一张碟。
另一位头脑灵活的叔叔很早嗅到了佛山影碟生意的商机。他投资开起了音像店,店里摆满了来自港澳台陆、世界各地的电影剧集,九十年代生意火红。很难说得出他的存货哪一些是正版,又或者其实整个店都没有正版。他没有明说,但走进去的人都心照不宣。毕竟1993年后佛山的CD街、广州的岗顶和三元里,珠三角遍地都是以假乱真的盗版影碟。
影碟的格式从VCD发展到DVD,我家有了一台步步高DVD机,五六岁时,我靠家人买回来的碟片,看完了猫和老鼠、史努比和hello kitty全集,还有大量美国梦工厂、皮克斯的动画片,这些画质细腻、播放流畅的影碟,都有精美的外文硬盒包装,但无一例外,都是盗版。
盗版影碟、电视文化的兴起对电影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在九十年代萎缩到了边缘,票房总额从80年代末的约30亿下跌到2001年的不足9亿元。佛山本土的电影院也陷入经营危机。1998年4月,人民电影院放映完香港彩色宽银幕《雪在烧》后,宣告正式结业。数年后,曾经名噪一时的红星影剧院也被迫转租搬迁,逐渐没落。
香港的电影票房在盗版影响下也出现断崖式下降。面对创作重复、成本上升等困境,九十年代末,部分香港电影人开始到内陆谋出路。1996年佛山西樵山脚下的南海影视城成立,成为央视四大摄制基地之一,搭建的第一道街景就是为中港合拍剧集《香港街的故事》所用。
香港街拍摄街景
02
新世纪的转变
转变发生在院线改革之后。2001年,进一步深化电影改革的意见出台,国家以行政手段促进院线建立。次年,首批全国30条院线正式成立,院线开始进驻佛山。2001年,佛山市电影公司组建了适应全国院线建设的佛山重点院线联盟,并在次年整体加入广东华影南方院线。
院线制的推行激发了电影市场的新活力。2002年,广东全省票房收入1亿多元,占全国的1/9。其中华影南方院线6000多万元,约占全省50%。
然而很快,电影市场再次遭受重创。2002年末,非典首例患者出现在佛山,疫情迅速扩散蔓延至中国、世界的其他地区。在我的记忆中,全城似乎都飘荡着消毒水、白醋、艾草与板蓝根冲剂的气味。2003年春节前后,大陆与香港的电影市场都遭受重创。许多片方将上映时间一拖再拖,疫情最严重的广州电影票房比往年同期下降了五成。
佛山的影院也人数寥寥,住在公共影院附近的人还记得,电影院旁一个卖海鲜的排挡,在2003年春节疫情进入高峰后,连续两个月没有生意,最后关门大吉。
随着疫情在五月逐渐消退,内陆票房的活力在2003年后期缓慢恢复。12月,中港合拍片《无间道3》创造了华语片在广州上映的最高票房纪录,在佛山也全线告捷,人们重新燃起了观影的热情。同年大陆与港澳特区政府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使中港合拍片可以与内陆华语片一同享受票房分账待遇。香港电影人纷纷进入内陆谋生,与佛山产生了新的联系。
2008年,中港合拍的《叶问》将佛山功夫再度推到了公众眼前。以至现在每次向他人介绍佛山,不知该如何描述时,我一般都会顺势简化为三个词:黄飞鸿,叶问,功夫电影。从关德兴1949年起大量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开始,至今黄飞鸿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过百部。佛山人似乎都能说道几句自己和黄飞鸿、叶问的关系。比如黄飞鸿其实算是我某个表姑的家公的同房兄弟,比如西樵亲戚六七十年代摆酒时,王飞鸿的亲人也会到场。对这个有意发展电影产业的城市来说,“功夫”无疑是一个很值得使用的标签。
在叶问走进国人视线的这一年,金融危机侵袭全球。凭借内生型的制造业形态,佛山没有出现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大规模产业崩溃景象。在佛山的GDP构成中,民营企业产值规模超过60%,制造业与本土牵连深厚,退无可退的佛山企业家们抗住了这一波冲击,“不咬牙干下去会很丢人”。但这也让佛山意识到,庞大的传统制造业需要改变。
广东省委提出珠三角产业“腾笼换鸟”,佛山也开始了制造业的转型,对陶瓷、水泥等高污染传统产业进行搬迁腾退。这一年,三叔离开了工作数年的陶瓷厂。全市四百多家陶瓷企业在两年内被逐一排查,被要求整治或搬迁,将产业线撤离佛山,转移到清远、云浮等地的产业转移园区。三叔所在的陶瓷厂老板觉得搬迁成本太高,索性关停了工厂。
那时人们谈论起城间见闻,总有种事后反应的恍然大悟之感:“那个谁在佛山哪里办的厂…” “已经搬走啦!”“哎呀,对对,我都没想起来。” 在谈论之外,被变化仓促抛下人们只能各自寻找出路。
迅速的改变也发生在市区之内。随着产业转型和城区改造项目的推进,万达、保利等大型地产公司进入佛山,大量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落成为佛山的电影业态带来变数,与商业广场配套的电影院雨后春笋般涌现。2009年广佛同城的合作框架落定,次年城际地铁的接通也为佛山带来了更多商机与人流。
佛山岭南天地
2009年,我和表妹在城市影院看《阿凡达》,影院内仍是人头簇拥,需要排队穿过出口。我并没有意识到,那是老式国营电影院在佛山最后的好时光。
此后几年间,我家附近相继落成了两座大型商业广场,两家大型院线揽走了城市影院的客流,也吸引更多人进入电影院。
团购和第三方购票平台的爆发也将佛山的观影热潮再向前推一把。2013年,佛山的电影总票房中,团购的贡献率超过五成,当时有媒体报道,佛山人看电影, “十张票中团购占了五张。” 在团购刺激下,佛山人的电影消费攀升。2012年,佛山市共有电影院32家、银幕89块。而到了2013年中,全市电影院飙升至42家、总银幕达到192块,票房超千万元的影城就有7家。
到了2019年,佛山踏入了GDP万亿俱乐部,但发展动力不足的忧虑仍在与东莞的对比中被反复提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态还在持续转型。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文创产业展现出强烈需求的佛山,开启了一系列电影产业扶持政策,要深耕影视。
2016 年“广莱坞”落户佛山,这个建设中的南方影视中心对标美国“好莱坞”和印度“宝莱坞”,以期形成影视产业聚集,通过各项交流展会吸引资本与人才;佛山亦出台资金鼓励影视创作,并二度承办金鸡百花颁奖典礼;在2018年-2025年的南方影视中心影视产业发展规划中,公布了一系列的扶持举措。这使得近年佛山影视相关企业翻倍增长,去年达到1274家。
对普通人而言,这些上游业态发生的变化似乎难以察觉,最大的感受是有了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影院,出现在越来越多新落成的城市综合体中。数据显示,佛山城市综合体总量已经超过广深。有媒体表达了对城市综合体集中涌现的顾虑,数量过剩、同质化的疑问未曾消退。
佛山元宵节的民俗活动“行通济”
作为流动人口输入大市,佛山有几近过半的流动人口,数次上榜全国春节“空城”。在归乡的人们离开后,城中比往日空旷不少。过年最热闹的地方除了花市,就是大型商业广场和电影院。去年过年,我和朋友到商场看《流浪地球》,在影院入口的取票机前就排起了长队,贺岁曲《迎春花》的鼓点在耳边不知疲倦地重复着,和热闹的人群一起融进城市的夜色,揉出“年”的味道。
这样的热闹今年消失了。去年大年初一全国票房超过14亿元,而今年同期,全国电影票房为1396.1万元。据猫眼数据,佛山地区初一当天票房为10.8万,初二为0.8万,初三的票房降到了0,佛山和其他广东城市一起,消失在票房城市排名中。
悄无声息的不仅是电影,城市的街上空旷安静,少有人走动,过年的公共庆祝活动已经全部取消。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1月26日发布通告,要求在公共场所活动必须佩戴口罩。街上为数不多开业的金铺、手机店,店员带着口罩百无聊赖地玩手机。酒楼纷纷暂停营业,将后厨囤积的大批生鲜货物摆出甩卖。各个镇村在初一初二陆续发下不要串门的通知,待在家中的人们隔着屏幕讨论,哪里的药房还能买到口罩,传言在城市空中流动:是不是要封城了?
关经理说,今年过年影院的损失是铁板钉钉了。“但毕竟疫情严重,其实整个娱乐行业都在受影响。”表姐本来打算去看《唐人街探案3》,电影撤档后,她每天忙着看疫情新闻,把戴口罩的科普信息转给长辈亲戚,苦口婆心劝他们带上;爸爸看到《囧妈》免费播出的消息,打开了电视果投屏,宣布接下来的假期打算就是在家看免费电影;爷爷抢完家族微信群线上拜年的红包,抬头撇一眼广东卫视的电视新闻,叹一口气:“都不像过年了。”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加微信号:xinshangye2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主编正在输入...
你家乡的人民爱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