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临高,我给孔子敬炷香
在临高,我给孔子敬炷香
王树宾||海南
早就听说临高文庙是海南最大的孔庙,今天终于得以一见。
碧空如洗,椰风轻拂。我随海南省作协采风团来到临高,拜谒文庙是这次临高采风之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临高文庙又称孔庙,亦称学宫,座落于美丽的文澜江畔,是海南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古建筑群。文庙的主体建筑由大成殿、大东门、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等组成。
据同行的临高籍作家介绍,临高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南宋绍兴年间移建于现址,毁于元朝,明洪武三年重建于旧址,距今已700多年。文庙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穿过巍然矗立的棂星门,走过架于泮池之上的拱形状元桥,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便呈现在我们眼前。
用气势宏伟一词来描述大成殿毫不为过。大成殿为双层叠式宫殿风格,置于正檐口的匾额上刻有“大成殿”三个金灿灿的大字。屋顶飞檐凌角,殿脊是双龙戏珠和孔子高足72贤彩色瓷雕。可谓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大成殿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支撑大殿的一根根柱子挺立700多年,依然顶天立地,完好无损,令人称奇。大殿正中巨大的神龛,应是文庙的核心。一座两米多高的孔子坐像供奉于此,其面目慈祥,神态端庄,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这位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深受民众的爱戴和崇敬,是人们心目中的神。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根,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临高文庙曾经集祭孔、教学、藏书为一体,成为发展乡村教育、振兴地方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许多农家子弟由此脱颖而出,成为对当地乃至全国都产生重要影响的文人名士。如与丘浚、海瑞、张岳松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的大诗人王佐、明代状元刘大霖的成长都得益于此。
同行的临高县作协主席林青海向我们介绍,临高自古以来都有尊儒重教崇尚先贤的传统,大多数村庄都设有孔庙。逢年过节、学子高中等时刻,是孔庙最热闹的时候,人们纷纷到孔庙祭拜祈福,感恩还愿。
听罢林主席的介绍,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孔庙在乡村竟如此普及,这在全国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时间关系,这次采风未能见识一下村级孔庙的模样,想来村级孔庙没有形制和规模的讲究,也没有临高文庙的精致与华丽,也许是一间两间小屋,也许仅能容身一尊塑像,或许只是贴在土墙上的一幅画像而已。但无论是奢华或是简陋,一只香炉肯定是少不了的。庙大庙小,都是同样的尊敬,同样的虔诚,同样的缕缕香烟……
我觉得,一所孔庙就是一所学校,它默默无闻地承担着教化和激励的重任,对民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文化滋养。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的传承光大,这种对民众特殊形式的教化功不可没。临高富饶的文化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善良的民风,与孔庙的普及不无关系。
临高是一部大书,值得人们去认真研读;临高是一座富矿,等待着人们去开采挖掘。
走出大成殿,我们又仔细观赏了庙内随处可见的许多浮雕和彩绘,花鸟鱼虫、草木山石,祥狮瑞兽,均是造型精美,神态逼真,技艺精湛,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艺术珍品大多为历经百年沧桑的原件,足见历代临高人对文庙的珍惜。
确实,文庙能有今日,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此刻,我仿佛听见那些走街串巷为重修文庙募捐者的匆匆的脚步声,又仿佛看见那些为修缮文物奔走呼号者们忙碌的身影。
游罢殿内各处,我重返大成殿的香炉前。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虔诚地点燃一炷香插入香炉,为伟大的孔圣人,也为临高的历代先贤。
同行的一位朋友说,凡烧香都得许个愿。
那就许个愿吧:愿文澜江水常清,愿临高人民幸福!
作家简介
王树宾,江苏海门市人,曾在海军某部服役,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居海南,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海南日报》《新华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约30余万字,并数次获奖。著有小说、散文集《寻找儿时的月亮》等三部专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一周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