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乔迁记忆

 乔迁记忆

李文龙||河北

文言文将搬家称之为“乔迁”,还经常冠上“之喜”的庆贺吉言。其实过去搬家在快乐喜庆之外,还有麻烦、辛苦等一系列问题。俗话说,穷家值万贯。谁家都有很多扔了可惜、不扔占地方的东西。因此,搬家时也就成了累赘。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比较困难,工资收入低,物资匮乏,过日子需要精打细算,所以,积攒了一些生活备用品。特别是北方人每天生炉子做饭和冬季取暖的煤炭、劈柴等。而一旦搬家就得把这些全部带上,这样一来,既浪费时间,又占用空间,而且十分辛苦麻烦。改革开放之后,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方家家用上了煤气,冬季实行集中供暖,告别了用煤炭做饭和取暖的历史。致使后来搬家也逐渐省事了。只需要把必需的衣被、家具、家电搬走即可。再后来更简单了,谁家搬家都是随着入住新楼,家电家具也要全部更新,原来的东西基本都不要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拎包入住”即可。

随着岁月流逝,许多年来的搬家经历给人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我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大概搬了6次家。开始是平房,后来为楼房,居住面积逐步扩大,小区环境不断变好,距离市区中心地带及工作单位越来越近。我开始住上公房还是1977年。爱人单位分了一个一间半的带小院的平房,虽然面积较小,但是,基本功能齐全,自己觉得很好住,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感觉很温馨愉快,因为那是一个抵挡风雨的生活港湾。一大间房子摆上双人床和一套简易沙发,既是卧室也是客厅;后面那半间是厨房,还带一个小土炕,既可以做饭也可以睡觉,而且可以住两人。在搬进这个新居之前,我们特意请来木工师傅给打制了一些简单家具,比如木箱、餐桌、沙发、茶几等。记得那个沙发是我找来废弃的汽车内胎当做坐垫,很有弹性,坐上去很舒服,一直用了很多年都没有坏。小院子不大,但可以放一些东西。比如,有存放自行车、煤炭、杂物的凉房,还有菜窖。冬季储存土豆、白菜和苹果非常好。有一年,我感冒发烧嗓子特疼,从菜窖里取出苹果,一口气吃了六个不大的国光苹果,结果不用吃药病就好了。我在小院里种了一棵树,夏季自家有了乘凉的地方。应该说,那个小房子在我心中的记忆是最深刻、最美好的。我的很多个“第一次"都是在那里发生的。比如,第一次正式被分配工作上班,月底拿到了单位发的工资;第一次购买了一辆红旗牌的自行车;第一次佩戴上海牌手表;第一次有了可爱的宝宝,自己成为爸爸,等等。我觉得,那里是我的人生起点,也是自己全部生活的开端。那个小房子虽然很窄小,夏季偶尔漏雨,冬季也比较冷,但它陪伴我们度过了数年的快乐时光。后来在那个家属小区,我们又搬进了一个面积稍大一些的房子,而且有一个较大的院子,可以种些蔬菜,每年夏天,西红柿、茄子、青椒、黄瓜等,基本能满足自家食用,不用再出去购买了。在那里,我的儿子来到了这个世界。岳母、母亲相继都来过这里小住,帮助我们照顾孩子,全家三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生活虽然艰辛,但苦中自有甘甜。

1981年,我有幸住进了单位分配的一套旧楼房。那是一个三层楼的两居室,水电气暖一应俱全,是文革之前盖的楼房,结构、质量都不错,就是有些陈旧,其他功能都还行。据说,当时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必须具备一定的级别,如行政十七级的处级干部。我感觉,住进楼房最方便的就是暖气,北方的冬季十分寒冷,而住进这个楼房则非常暖和,从此,再也不用劈柴打炭生炉子取暖了。这是当年人们都渴望的一件大事。而且,这里距离工作单位还很近,不用骑自行车,步行也就十分钟的路程。在搬入这个楼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专门做了一套新家具,有写字台、书架、五斗橱,还有两个大立柜。这些家具款式新颖,质量上乘,都是当时人们很羡慕追求的时髦家具。尤其值得怀念的是,在这里居住期间,我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考入了内蒙古管理干部学院。终于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学习深造。几年之后,又搬进了相隔不远的另一套面积较大的三居室楼房。虽然也是旧楼,但这里比较宽敞,有卧室、客厅、书房,还有分隔的厕所、卫生间,方便了生活起居。特别是楼下有一个凉房和菜窖,可以存放很多东西。令我惊喜的是,在那里居住期间,自己的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先后得到解决,在人生的旅程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又过了将近十年,1992年,我终于有资格、有机会搬入单位新建的楼房,这次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乔迁之喜。因为这是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新楼房。当时号称是我局的“小三居室”,只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才可住进。其实就是个比“两室一厅”略大的房子。不论如何,当时能住进这样的楼房已经很不容易了。那时,我已进入不惑之年,家庭事业都处于灿烂辉煌时期。我深深感到,这大概是自己人生的最佳状态。就所居住的环境来说,离单位很近,商业网点、学校、医院基本都在周边,离机场、火车站也不算远,交通比较便捷。这个住所很理想,是一个成熟的家属小区。大约住了七年,单位改善居住条件,我又搬进了新的住所,虽然楼层略高一些,面积还行,是真正的“三室一厅”,有卧室、客厅和独立的书房。此房阳光灿烂,冬暖夏凉。我非常喜欢。尤其是离单位越来越近了,步行仅几分钟时间。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天天锻炼身体,每天六点之前肯定起床,去公园运动一个小时回来就上班,也是走路,感觉身体非常好。这样的良好习惯一直坚持到退休,然后,告别了呼和浩特,来北京帮助儿子照看孩子。

伟大的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科技、金融、交通的中心。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满为患。如果这次来京也算搬家,那我就是第七次搬家了。来时单位派一辆面包车,把我的日常生活用品全部拉到了北京。估计我要在这里住很长一段时间,异地就医手续已经办好,户籍关系也迁移过来了,每天的任务就是买菜、做饭、看孩子、打扫卫生。闲暇之际,再读些书,写点东西,争取实现我的文学梦。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几次搬家越来越好,满足了生活和精神的需求,全家人深感幸福快乐,心情也非常愉悦。来北京后,为改善住宅条件,近年还搬了两次家,当然,情况是在不断的好转,是在逐渐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的追求。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今后大概不会再搬家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文龙,北京籍河北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政府机关公务员,现已退休。喜爱文字,经常撰稿。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所写稿件散见于《解放军报》《战友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中国煤炭报》《内蒙古科技情报》《内蒙古经济社会》《内蒙古煤炭经济》《内蒙古机关党建》《内蒙古劳动人事》《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呼和浩特文艺》《肃宁周报》《冬歌文苑》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内蒙古呼和浩特塞上老街

    呼和浩特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是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

  • 菜窖

    ​                     菜窖 (2021年4月7日星期三晚11:19完) 语言 过去的北大荒,因寒冷运输的问题,冬季是吃不上新鲜蔬菜的.从商店买的"新鲜"蔬莱是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乌素图召

    呼和浩特乌素图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乡乌素图村西沟口的台地上,距土默特左旗广化寺造像东北31.6公里.市区西北13公里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素图召实际上是当地旧有的七座寺庙的 ...

  •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释迦八塔

    呼和浩特大召释迦八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与大召西夹道交叉口.大召释迦八塔塔身雪白,造型精美. 八座宝塔均有含义与名称,各由塔基.塔瓶.塔颈.塔叉.塔顶五部分组成.分别代表土.水.火 ...

  • 难忘的儿时记忆

    李金香,河北省文安县新镇镇孔家务村人.文安县作家协会.会员,从小爱好文学,常有散文和诗歌作品在[新新文学][文化 文安][文安夜听]等平台发表. 难忘的儿时记忆    文/李金香 从前人工收割小麦的情 ...

  • 你不一定知道的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别名塞北.漠南蒙古,首府呼和浩特.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阳面"即"阴山的南面".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地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天主教堂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伊斯兰风情街.距将军衙署西南4.2公里.距和硕恪靖公主府南4.1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以圣堂为主要建筑.呼和浩特天主教堂圣堂坐东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绥远城墙遗址

    呼和浩特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绥远城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街和东护城河北巷.距和硕恪靖公主府东南4.4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雍正年间为加强战备,雍正帝将驻守在长城以内的 ...

  • 乡情散文:记忆中的故乡

    文:下雪 遥远如梦的故乡啊.故乡--寺沟村,很平静地呆在一方,却让人眷念不舍-- 这里的住户全姓"毕",都始于周时毕高公那个遥远的祖先:这里有过祠堂,有过许多庙宇,也有过私塾,还有 ...

  • 黑土散文:记忆深处的味道——酱瓜子 | 宁玮 主播 | 巍子

    长风文艺 ▼点击收听▼   我的母亲,不是大家闺秀,只能算作小家碧玉吧!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她居然也读到了高小毕业,能看报,能算账,实属不易. 从我记事起,她就一天到晚没日没夜地操劳,为家庭操劳, ...

  • 当代散文|记忆中的老屋

    文/侯凌肖 忆往昔岁月,融入我血脉记忆的是故乡,而对故乡最深刻记忆的又是旧宅的老屋. 记得小时候,围着张庄村有一条村寨河,宽阔而破败的土岗上栽种着槐树.柳树和白杨树.那时,村里人表述各家在村庄居住方位 ...

  • 散文:记忆中七十年代过儿童节

    散文:记忆中七十年代过儿童节 文:杨晓光 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们的节日,当然也是我们这代人在少年儿童时代,梦寐以求的节日.当年我在昌黎县晒甲坨四村小学上学,每到儿童节,我们都要排着整齐的队列,到公 ...

  • 散文《记忆中的米贝烂泥印象》 张珑辉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六月六日,在县文联主席张家流的带领下,县作家协会13人前往新晃侗族自治县米贝苗乡烂泥村参加"晒袍节"活 ...

  • 散文||春节记忆【征文】

    春节记忆 --母亲做的年夜饭 冯淮南||北京 每到春节,总是盼望着妈妈做的年夜饭. 妈妈是芜湖市南陵县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参加治淮来到蚌埠,在蚌埠生活多年,在原来做南方烹调手艺的基础上,融合了蚌埠年 ...

  • 徐小东 散文 年画记忆

           小时候,辞旧迎新,欢度春节的美好时光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画.  那时国家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乡下老百姓家里住的大多是简陋的平房,光秃秃的土墙看起来黑乎乎的,上面有坑的地方有许多蝇虎为过 ...

  • 编委.金牌作家:朱合民||散文《记忆中的父亲》敬请欣赏(第26期)

    记忆中的父亲 作者:朱合民 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已经40多年了.岁月悠悠,许多事情已经记不清了,然而随着父亲节的来临,父亲的身影又清晰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的父亲中等个头,还算魁梧,国字脸,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

  • 系列散文:记忆里的乐趣之五——投老鸦窝 | 远旺昆 主播 | 素君

    长风文艺 长风文化传媒shangjingfj 记忆里的乐趣 之五投老鸦窝 远旺昆 儿时的乐趣像甘醇的美酒,醉的不只是人更是心! 现在想来如思酒醉前的饭局,记忆有些糢糊. 但对玩投老鸦窝却又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