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00多年前曾经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各国领事馆
20世纪前半叶,哈尔滨曾被称为“国际都市”。这里曾侨居30几个国家(或民族)的20多万侨民,先后设有20余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表部)。这一时期正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也是 哈尔滨近代城市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前哈尔滨吉林铁路交涉局、伪满州国外交部北满特派员公署。这是专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地方。
俄国总领事馆1907年1月14日俄国率先在哈尔滨设立总领事馆,馆址初设车站街原俄国 外阿穆尔军区军官俱乐部,后迁至公司街与花园街交角处新址。1920年9月7日俄国领事馆关闭。
苏联总领事馆1922年12月10日,苏联便在哈设立代表部; 1924 年10月5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馆址初设吉林街, 1927 年迁入要紧街(现耀景街)。
美国总领事馆1907年1月21日在哈设立,馆址位于南岗东大直街与花园街中间区段 的新买卖街上。
20世纪20年代美国总领事馆迁东大直街路北102号(阿什河街与吉林街中间)。
日本总领事馆1907年3月4日,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在南岗新买卖街(现奋斗路)与花园街交角处(花园小学校址)开办。
日本总领事官邸位于 果戈里街(现奋斗路), 1947年曾作过苏联高等音乐学校校舍(现为省外事办 公室址)。
日本总领事馆1936年迁车站街(现红军街)新址(现为哈尔滨 铁路经贸公司址)。
法国领事馆1907年5月18日设于东大直街, 20年代后迁齐齐哈尔街 现江街) 39号; 1925年,升格为总领事馆, 1947年关闭。
德国领事馆设于1909年8月21日, 馆址在道里江沿;1910年迁南岗车站街后再迁阿什街。一战期间,一度关闭,1920年恢复, 1923年升格为总领事馆。
丹麦领事馆初设于1916年,由俄国领事代行其职务; 1919年3月, 丹麦领事雅柯勃松到任视事,并代行俄国领事职务; 1920年迁址道里田地街(现市文联址),1946年关闭。
英国领事馆设立于1911年, 1928年升格为总领事馆。馆址初设在东大 直街与铁岭街交角处,30年代初迁车站街(现红军街)。
葡萄牙领事馆设于20年代,馆址在东大直街,日伪统治时期迁西 大直街这称别致的楼内。
捷克领事馆捷克政府1919年在哈设立远东外交代表, 1931年设领事馆于南岗吉林街。
意大利领事馆设于1920年前,馆址在庙街(现健民街)基别-索科大楼内, 后迁车站街、夹树街(现民益街)。
意大利领事馆30年代再迁松花江街(现省广播电视厅招待所)。
波兰领事馆1920年前设于聋 子街(现风嘉街)“波兰先生”大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