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9份新传行业报告汇总,各种答题案例和数据一网打尽!
年国家相关部分以及学术研究机构,都会发布媒体报告,例如《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上半年新媒体发展报告》《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等。这类报告均为专业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业调研等方式对全国媒体现状进行的总结和分析,数据具有权威性,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时新性,是我们在答题中可以直接引用的加分内容。
⭐本期食用指南
一、高分答案需要什么?
二、九份最新行业报告考点提炼!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
《2021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0)》
《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0)》
《2020-2021年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Z世代人群获取新闻资讯习惯研究报告》
《202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
我们可以从报告中获得什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对这些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呢?原因很简单,报告里面的很多时新内容都是与高分答案等等要素相匹配滴。那就先来看看一道高分答案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吧!
一、高分答案需要什么?
第一:丰富的案例
案例可以说贯穿我们专业课答题的各个部分。评论写作中需要用到案例,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在进行你的观点论证时也需要用到案例。再者,如果你在写名词解释或者简答时,分值比较大的题目也可以加入案例。案例会让你的答案更加丰满且有说服力。
第二:新鲜的数据
我国的网民数量、网民日平均上网时间等每年都在变化。在论述题的开头分析对于当下国内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时,就需要引用最新的数据。新鲜的数据会让判卷老师感知到你是一个关注热点,信息灵敏的考生。
第三:权威的论据
我国的媒体融合当前遇到了哪些困难?县级融媒体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这类的题目,倘若你还用书本中的答案,那么太过于老套了,必须运用权威的、最新的行业调查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题,这些报告中都有专业部门进行的权威调研和分析,能够成为你的论据,而且最新的材料也会让你的答案更加新颖,脱颖而出!那这些报告里有哪些重点?会在哪些考题中出现呢?重点内容可能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呢?铎铎子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报告,拎考点!
二、行业报告
1.《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6月3日至5日,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召开。6月2日,大会主办方发布了《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6月增长4321万,网民使用率为95.4%。我国短视频用户达8.73亿,用户平均每天花2小时看短视频。
重点一:泛网络视听领域继续稳健发展,市场规模破6000亿
《报告》显示,2020年,泛网络视听领域继续稳健发展,市场规模达6009.1亿元,同比增长32.3%;其中,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占比最大,达2051.3亿,同比增长57.5%;综合视频以1190.3亿规模位列其次,同比增长16.3%;网络直播领域增长迅速,同比增长34.5%,市场规模达1134.4亿。
重点二:网络视听用户规模继续增长,短视频使用率近九成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6月增长4321万,网民使用率为95.4%。各个细分领域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为88.3%,用户规模达8.73亿;综合视频的用户使用率为71.1%,用户规模为7.04亿;网络直播的使用率为62.4%,用户规模为6.17亿。
重点三:从“看”到“拍”:视频渐成网民的表达工具
46.1%用户在过去半年上传过短视频曾上传过短视频,这一比例大幅增长,较2019年增长28.6%。从上传的短视频类型看,关于“日常”的生活短视频最为常见,42.3%的用户曾上传过。此外是“旅游/风景”,上传比例为31.6%,其次是“搞笑”“美食”“音乐”,用户上传的占比都在20%以上。近半数用户曾为网络视频付费。
重点四:用户付费习已养成
45.5%的用户在半年内为网络视频节目付费,近六成90后、00后是付费用户,付费习惯已逐渐养成。整体来看,用户付费方式以连续包月为主,其中20.2%的用户选择过超前点播服务。
2.《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
重点一:多维度数据
网民规模:
中国网民:9.40亿↑手机网民:9.32亿↑农村网民:2.85亿↑互联网普及率:67.0%↑接入环境:
手机上网比例:99.2%-台式电脑上网比例:37.3%↓笔记本电脑上网比例:31.8↓电视上网比例:28.6%↓平板电脑上网比例:27.5%↓个人应用:
即时通信用户:9.31亿↑网络视频用户:8.88亿↑网络支付用户:8.05亿↑搜索引擎用户:7.66亿↑网络购物用户:7.49亿↑网络直播用户:5.62亿↑
重点二:网民规模接近10亿,网络扶贫成效显著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5471万;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较2020年3月提升9.7个百分点。近年来,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带动边远贫困地区非网民加速转化。在网络覆盖方面,贫困地区通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截至2020年11月,贫困村通光纤比例达98% 。在农村电商方面,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全覆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
重点三: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超1亿,节目质量飞跃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近年来,匠心精制的制作理念逐渐得到了网络视频行业的认可和落实,节目质量大幅提升。在优质内容的支撑下,视频网站开始尝试优化商业模式,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产出优质短视频内容,提升短视频内容占比,增加用户粘性。短视频平台则通过推出与平台更为匹配的“微剧”“微综艺”来试水,再逐渐进入长视频领域。2020年,短视频应用在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一定政策风险。
重点四:网络支付使用率近九成,数字货币试点进程全球领先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4亿,较2020年3月增长8636万,占网民整体的86.4%。网络支付通过聚合供应链服务,辅助商户精准推送信息,助力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20年,央行数字货币已在深圳、苏州等多个试点城市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数字货币将进一步优化功能,覆盖更多消费场景,为网民提供更多数字化生活便利。
重点五:网络新闻领域
短视频改变新闻叙事方式,扩宽新闻报道渠道,创新新闻传播方式。疫情期间,微博用户累计上传了225万条疫情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842亿次。
重点六:政务新媒体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7.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7889万,占网民总数的82.2%。我国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日趋成为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驱动力。
重点七:制度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公布,有望填补数据安全领域政策和法律的空白,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建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规范网络空间不同主体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3.《2021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重点一:抖音平台模式简析
头部得到更多扶持,媒体属性强抖音早期通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爆款内容吸引用户、扶持头部作者,提升流量,受到大城市潮酷年轻人的欢迎。在MCN运营和中心化的分发机制共同作用下,活跃等数据明显提升,商业化尤其是广告价值凸显,媒体属性更强。然而大力扶持头部作者的同时也压抑了素人被关注的需求,为提升粘性和互动,平台对素人用户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
重点二:快手平台模式简析
“普惠”为基调,社区属性强快手的打法是先做好社区再提升内容。好的社区氛围,激发普通用户表达和互动转发的热情,普惠流量、去中心化为主的分发机制使素人增加了曝光机会,抓住了普通用户需要表达的需求。然而素人曝光和社区氛围的维护牺牲了流量和广告价值。所以为进一步提高流量,吸引发达地区用户,快手也在重视MCN机构,引入明星等头部作者,优化内容。
重点三:视频号模式简析
熟人社交推荐为核心,打通公域私域视频号以熟人社交推荐为核心,算法推荐与之相结合,打通了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处于微信app内的显著位置,视频号与朋友圈、公众号以及微信“发现”里的搜一搜、购物等功能很好的融合,但是,微信已经承载了诸多功能,流量已经相当拥挤,分给短视频的流量将会有限。视频号已联通企业微信,凭借高渗透率,视频号或成为企业维护私域流量的护城河
4.《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
重点一:疫情下的社交媒体信息传播
公众频繁接触疫情相关信息,进入一种社交媒体的疫情信息沉浸(Flow)状态。社交媒体的疫情信息传播,往往涉及到社会管理等政策性讨论,公众倾向于选择熟人社交平台或者说是“强连接”平台,而不是“弱连接”平台。公众心理状态随社交媒体“沉浸”时长呈倒U型分布,越关注疫情防范知识的公众,其抑郁、焦虑、压力的状态越糟糕。与常态状况下相比,疫情期间的公众从来自于弱连接的“陌生人”的支持强度增加。社交媒体的传播行为与心理状况形成了互相加速的“陀螺”。
5.《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0)》
重点一:最近一年我国媒体融合呈现如下几个鲜明的新特征
一是全媒体传播体系磅礴欲出。从央媒到县级媒体,从主流媒体到商业平台,各级各类媒体或平台多方施策,形成舆论引导合力的局面逐渐明朗化。二是从局部实验到加速推进。各级各类媒体从内容到平台,从机制到模式,整体向融合进军、向5G和AI进军、向未来进军的步伐越来越快,脱胎换骨的转型工作进展过半,先行者已经到达新的出发地,后觉者的动作已经加速。三是县区级融媒体中心成为热点。全国各地,县区一级的融媒体中心建设挂牌工作基本完成,硬件建设和人员配置陆续到位,2020年有望全部建成。四是多级式融合之路日益清晰。主流媒体以“新闻+政务+服务”为主的业务结构模式成为通例,在此基础上,“媒体+智库”“媒体+园区”等转型经验和经济反哺的做法也十分常见。五在融合过程中,部分主流媒体表现出色,大部分媒体营收止跌回稳,有的跌幅收窄,有的扭亏为盈。从职业心态来看,媒体人在探索中有困惑和迷茫,而在迷茫中仍坚定地探索。六从供给侧来看,随着移动优先理念的贯彻,传统介质端的战线适当缩短了,力量逐渐投放到以移动端为主或兼顾移动端的多种渠道上。总体上,供给侧的生产和传播能力进一步壮大。七 从成效来看,融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融合路径更加脉络分明,融合传播领域的产品创新更为多姿多彩,融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更密切,互动性更强。八 对于媒体融合的具体进展和实际操作路径,包括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面上情况及典型案例,音视频行业的变革路径,部分省级副省级行政区如北京、天津、吉林、江苏、上海、浙江、四川、重庆、陕西、湖南、云南、广东、深圳等地的新做法和新经验,2018~2019年度中国媒体融合先锋榜和融合发展领军人物排行榜等主题,本报告用相当的篇幅,采用点与面、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呈现。在借鉴篇部分,专门对美国短视频和奈飞的融合经验进行了梳理。
重点二:县级融媒体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困惑
一 各地改革进度不一从全国范围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省不同步调,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情况要比中部地区好,西部省份的建设进度相对缓慢。有些地方每年给予的各项补贴能达到数千万元,有些经济落后地区的补贴仅有杯水车薪。二 缺乏互联网思维各地融媒体中心“一把手”在观念上有差异。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要领导是从传统媒体抽调来的,或者是县委选派的,年富力强者较少,干事创业闯劲不足,改革畏首畏尾。有的甚至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倘若领导观念落后,很容易令媒体融合浮于表面。部分县级媒体新闻采编手法、技巧落后,有时做出来的稿件不适应新媒体分发的要求。另外,在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等方面,往往也不够超前。三 技术、资金、人才处于“洼地”技术是驱动媒体融合的重要动力。然而大多数县级媒体存在技术无力支撑、人员专业能力较弱、资金匮乏的情况。过去,县级媒体处于传播体系金字塔的底部,技术基础比较弱。因此,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不得不侧重新技术的引入,常常大拆大建,动用大量资金从央媒、省级媒体以及技术公司买入设备和云服务。由于技术能力不足、相关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跟不上全媒体发展步伐。在人们视线所及之处基本上都有大屏显示器,这些显示器购置花费巨大且使用率不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四 体制机制改革受限体制既是保护也是约束。从约束角度讲,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机制改革和内容创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属于公益一类或二类,人员流动比较慢。编制内外的待遇不同会损伤编外员工的积极性。体制惯性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五 县级融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待提升目前,在县域舆论格局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的媒体包括地方政务媒体和自媒体。县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搭建自媒体平台,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自媒体内容矩阵公司,联盟了上百个城市的自媒体,分食县域体制内媒体的内容流量与广告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争夺了县级媒体的话语权。加上大型互联网公司近年来的下沉策略,都给县级媒体传播格局带来巨大影响。
6.《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0)》
重点一:“广电无台,报纸无社”成鲜明特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8年宣告挂牌后,至2019年6月内设25个中心全部成立和召集人相继到位后,进入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质性阶段。17套对内广播和44种语言对外广播,分别归属到相应的媒体中心,“中央台”“国际台”两大国家级广播媒体从此全面融入总台大旗。作为省级第一家“互联网+广电+报业”融媒体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2018年11月成立后在4个月内完成了“一台两报”及其新媒体机构大整合。天津广播人对外统称“津云”记者,参与“津云”“中央厨房”全媒体策划、协调、采编、制作、发布。2019年有三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蓝皮书指出,2019年,共有5000多家机构媒体入驻喜马拉雅与蜻蜓FM等音频平台,全国的传统广播基本已进入互联网。
7.《2020-2021年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
重点一:2020年人工智能通用技术能力持续提升
物联智能视觉、脑机接口、复杂场景下智能语音处理技术等取得亮眼进展。后疫情时期,传播环境移动化、泛媒化、视频化、平台化态势给智媒发展提出新挑战,AI中台化、入口场景化与内容安全2.0加速发展,进一步激发了智媒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重点二:中国智能媒体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判
头部新型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商业平台是我国智媒生态中的关键力量,以智慧广电和智慧报业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智能化以及头部互联网商业平台智能化发展路径初步成形,二者持续竞合将形塑中国智媒生态的未来格局。赋能路径方面,智媒中台建设和智媒上云成为关键部署。
重点三: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发展案例
人民日报“创作大脑”、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光明网智能发稿系统、新浪新闻“AI+大数据”、SMG融媒体中心、界面·财联社智能战略布局、封面传媒智能云4.0、触电传媒5G+AI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等多个智媒发展年度典型案例。
8.《移动互联网时代下,Z世代人群获取新闻资讯习惯研究报告》
重点一: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在探究Z世代人群使用新闻客户端阅读新闻资讯的原因时发现,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在读者心目中的重要性不减,“平台权威性高、新闻真实”成为用户选择传统媒体类新闻客户端APP的重要原因。假新闻泛滥的时代,传统新闻机构对于新闻内容真实性的把握,重要性愈加凸显。
重点二:短视频新闻呈现形式颇受Z世代人群喜爱
短视频的发展推动了内容短、平、快地传播,受访Z世代人群表示,视频新闻极大减轻了新闻资讯阅读的压力。新闻现场视频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了解新闻现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新闻呈现也以高潮集中式的剪辑快速吸引用户关注,并以极短的时间让Z世代人群了解新闻内容。对于对传统新闻播报本就没有耐心、随时都会“离开”的年轻用户来说,短视频新闻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直观的新闻呈现形式。
重点三:社交成新闻资讯关注极强动力
娱乐类新闻资讯是Z世代人群关注新闻资讯的重要内容类别。娱乐类新闻资讯由于内容的娱乐性,热点的高频爆发性,极易成为年轻Z世代人群社会交往中讨论的话题。报告访谈用户表示,有时候为了能接上身边同学、朋友的社交话题,需要主动关注一些娱乐新闻,以便自己能够拥有一些“社交谈资”。
重点四:数据新闻关注度大幅增加
Z世代人群新闻资讯风格喜好统计结果显示,Z世代人群较为喜爱的新闻资讯风格为故事型和数据型。随着大数据在新闻报道行业的深入运用,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为读者带来了更加具有事实冲击力的新闻表现形式。Z世代人群对于信息技术的关注度大幅增加,数据以更加精准的统计学方式反映了客观事实,可视化图表的多样呈现也以独具一格的现代性和科技性吸引了Z世代人群的眼光,有效刺激了Z 世代人群新闻资讯阅读的欲望。
重点五:个性化推送成Z世代人群重要新闻资讯消费需求
Z世代人群处于青年阶段,自我探索意识较强,针对个人特色所推送的新闻信息成为其重要的新闻资讯消费需求。Z世代人群生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信息泛滥和信息渴求同时存在的当下,更加排斥和自身兴趣点无关的“繁冗”信息,针对个人浏览记录、地理位置等信息推送的新闻资讯可以有效满足这一部分人群追求优质信息的需求。
9.《202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
重点一:网络媒体的新表现、新生态、新责任
报告指出,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媒体提速发展的一年,网络媒体应对挑战、勇于担当,呈现出“三新”特征,即新表现、新生态、新责任。“新表现”主要体现在从内容端来看,短视频与直播成为“黑马”,视频化创新了媒体传播形态。从技术端来看,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趋势越来越明显。技术改变了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信息分发机制,全方位赋能网络媒体“策、采、编、发、管、馈、评、治”的生产、传播、服务全过程。“新生态”主要体现在从竞争态势来看,如今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之前的内容、产品、营销、渠道竞争上升到平台之争。良好的网络媒体平台能有效整合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内容供应商、分发商、营销服务商、用户等相关人员或机构能够从这个系统平台中获取利益且相互促进,共同良性发展。从传播及影响来看,凭借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快、互动功能强等特点,网络媒体日益成为内容传播的更重要的力量。“新责任”主要体现在从舆论宣传来看,网络媒体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肩负着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的职责。从社会使命来看,网络媒体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方面肩负了更重要的责任。可以说,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最主要、最广泛的传播场域,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九份最新研究报告,50+个重点知识,从数据、到案例,再到最新媒介观察以及专业论据,足以让你在考研中轻松一网打进相关考点啦!当然,铎铎子在这里要提示大家,将重点的数据记熟、典型案例要牢记于心,还有最新的现状也要分析了解,在平时模拟中多运用、多练习,年末走上考上就不用担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