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中国真“象”秀之《大象去哪儿?》,上线开播整整俩月了!从4月16日至今,这个由15头亚洲象组成的大家庭几乎每天都要来回霸占热搜榜好几次,毫无疑问,它们已经成当下顶流网红中的超级现“象”了。一年多来,野生亚洲象群一路“象”北,足足走了1000多里地,沿途“攻城拔寨”,甚至一度逼近省会昆明市区,史上罕见。不过,根据6月19日的最新消息,象群开始呈现出南返趋势了。网友们还给这个在人类社会里豪横得不行的家族起了个花名——“断鼻家族”,一看就很社会的样子!“断鼻家族”所到之处,阵仗不可谓不大:不仅有警察封路,路边还有上百辆大卡车组成的“车墙”围护,天上更是有无人机24小时的安全监控,每隔两三米,还有村民们准备的各种欢迎零食迎接……看一看大象们在干嘛,也成为了这段时间不少人打开手机的必行公事之一:
小象梦中解锁“翘二郎腿”睡姿啦!小象发动“扭屁股攻击”叫妈妈起床啦!……
断鼻家族的日常,不仅把国内观众萌得不要不要的,就连CNN、BBC、半岛电视台、朝日新闻、NHK等国际媒体也齐刷刷地挤上了看象吃瓜的一线,报道的“可爱值”也都是直接拉满:法国《巴黎竞赛画报》网站更是赞叹道:大象们在旅途中打盹的场景是“中国美丽的一幕”。不过就像日前昆明市民在接受采访中说的那样:好想它们来,又怕它们乱来。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欧亚大陆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世界重要珍稀濒危物种,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 物种。平时除了动物园,估计全国99.9%的人都很难见到野生状态下的亚洲象,对于它们的相关习性,了解得就更少了。
事实上,亚洲象最为出彩之处就在于:它们真的是太聪明了!所以和其他比较害羞的野生动物比起来,亚洲象最讨喜的地方就在于——记性好、善于学习而且胆子也特别大,以至于在不少当地被它们骚扰过的农民看来,简直可以用“没羞没臊”来形容。就拿6月4日发生的这一幕来说,有村民拍到象群进入院子后,发现了水龙头,居然直接就用鼻子拧开一顿畅饮,同行大象也轮流来喝水。喝饱了转身就走,留下开着的水龙头和“节约用水”的标语。气得农民伯伯直喊:“怎么不关水就走了,节约用水没看到吗?”在“断鼻家族”途经普洱市的时候,监测员发现了两头退群的野象,这俩兄弟就特别喜欢吹着鼻子串村走寨,不干别的,就为了拆鱼塘,毁鸡窝,还踩扁了老乡家的两只鸡
。
而作为云南大象迁徙的直接受害者,小寨组副组长家的狗子,自从见到比自己大300倍野象之后就被吓得再也没有没有吃下过一口饭,直接被网友们心疼上了热搜。4月13日,象群莅临云南墨江县。哈尼族姑娘@简简(抖音ID:1810186075)在自家茶山发现玩得不亦乐乎的野象群,可能是为了远行在囤口粮茶。4月16日,17头野象组成的暴走团正式成团,离开普洱市墨江县,迈入玉溪市元江县的地界。启程的第二天野象们就迎来了第一顿大餐。它们闯进村民家中,大快朵颐玉米:从4月到5月,野象群曾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踏过元江的田垄,也曾打着看家护院的名号进入老乡们的家中行破坏之实:它们也曾在水塘中洗澡嬉戏,试图与村民家门口那棵树角力。大象疯狂吸入杨梅,当天夜里又将玉米地扫荡一空。它们甩一甩象鼻,只留下新鲜象粪几坨。
还有因为吃得太欢乐不慎掉队的。5月24号象群在峨山县大维堵小寨组觅食的时候,其中一头小象一鼓作气喝下200斤酒糟,直接醉倒在村寨里,天亮醒来才发现大部队没了踪影。
可这头小象蛮佛系的,它不急着找爸妈,也没攻击人类,自顾自跑到田埂上去散个步、晒了太阳,还跨进水塘冲了把澡,到25号晚才终于回归象群。
此情此景,弄得当地村民们是又好气又好笑,也只能无奈地笑道,“虽然我是云南人,但这辈子也难得看到一次大象啊,算啦。”短短40天里,象群“肇事”了412起案子,破坏的农作物超过842亩。这里插播一个历史冷知识:上一次,亚洲象给中国社会如此之大的震动的时候,还是在康熙爷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带着亚洲象军队北上造反的时候呢!“生物多样性之父”爱德华·威尔逊在他的代表作《生命的未来》里,曾经创造出来一个新词——“biophilia”,翻译过来就叫“亲生命性”。就是说人天然地对动物、森林,以及海洋里的一些生态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而在亚洲象身上,中国人的这种亲近性,更是被深深刻进了文化基因里。当我国古代社会从野蛮时代跨进了文明的门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了以后 , 黄河中下游一带还仍然盛产大象。
现在河南省简称“豫”,《说文解字》说:“豫,象之大者,从象,予声。”由此可知,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在古代曾经以产象而闻名一时。现在我们常用的“为”字繁体写作 “為”,甲骨文刻作:
似人以手牵着大象的长鼻以供役使,是“为”字的造字初意。自西周起,大象的活动范围已经从中原(包括黄河中下游一带)往南迁徙到了江、淮流域。例如《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而《战国策·楚策》中则说:“ 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到了汉代,大象活动的主要地域又急剧地从江、淮流域向南转移到了五岭以南,即今天的广东、广西和云南以及更南的越南、缅甸等国。
但是汉代以后,也还有一些大象残留于江淮故地,为谋生存和繁衍而挣扎,直至北宋时期,亚洲象甚至到了“活动猖撅” 的地步。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 有象至黄破县,匿林中,食民苗稼。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五月,有象至澧阳、安阳等县。又有象至澧州澧阳县城北。而它们在岭南的两广、云南等大部分地区的消亡,大概是本世纪初的事了。背后的原因,除跟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外,还跟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不断开发和对大象的大量捕杀密切相关的。古代文献中,犀、象并称,而如今,犀牛已经彻底从中国土地上消失,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察历史,如今我们对亚洲象的重视,也是弥补我们文明史对它们的亏欠。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对于大象来说,迁徙对于它们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调查表明,亚洲象曾经分布在西双版纳景洪和勐腊的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森林中。80年代,景洪市的勐养、景讷、普文,勐腊县的象明、勐腊、瑶区、尚勇、勐仓和勐满等乡镇都有亚洲象的分布。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境内拍摄的象群。
而1996-1997年的调查又表明,亚洲象只分布于勐养保护区和尚勇保护区及其周边,勐腊保护区和勐仑保护区内已经没有亚洲象了。到了现在,亚洲象的分布区域又有了改变:不仅在西双版纳的勐养、勐腊、尚勇有由亚洲象分布,临近的普洱市也出现了零星的亚洲象分布。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次“断鼻家族”的“北迁”会引发如此持续的关注呢?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在我国亚洲象保护领域经常会提到的两个词:“种群外溢”和“生境碎片化”。野生亚洲象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3个地区,种群大小在288~338 头。西双版纳地区的亚洲象种群大小在228~279头,分为5个独立的种群。这和80年代比起来,整个亚洲象的数量几乎翻了一倍,一方面,这说明这几十年间我国的亚洲象保护工作做得很好,于是也就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而且,其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区,实际上是非常“零碎”的。我们知道,亚洲象目前生活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里,而事实上,西双版纳自然保护不是一整块完整的土地,而是由彼此并不相连的5个子保护区组成的。这使得亚洲象难以在各个栖息地板块中自由通行与交流。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以面积最大的勐养子保护区来说,目前,大部分的亚洲象都生活在这片保护区里面,但是随着种群数量越来越多,食物越来越少,那么大象就不得不外出其他的保护区寻找新的家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路过人类的村寨或者城市,出现“人象冲突”。
来源:林柳. 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分布和对植被的影响[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事实上,亚洲象的“北迁”运动,早在1992年就已经开启。1992年,一头名叫“阿波”的雄象从勐养子保护区出逃前往北部的普洱市,它因为在当地破坏巨大而且杀死一人而于1996年被逮捕,之后被送到昆明动物园。
而目前在普洱境内分布的三个象群,也都是自此之后从勐养保护区扩散出去的:
在普洱云仙乡生活着一个由4头雌象组成的象群,它们最早于1996年由景洪北部的勐满、大荒田迁入普洱的南坪镇,2006年转移到云仙乡活动;
在六顺乡和南屏镇生活着一个11头的象群,它们是2006年由景洪北部景讷乡迁入该地区;
在澜沧糯扎渡生活着一群9-12头的象群,是2001年从勐养保护群西北角游过澜沧江后由勐海的勐往乡进入糯扎渡。
种群的扩散,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还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这些年来,我们过于重视森林保护,森林覆盖率和郁闭度虽然提高了,但反而导致了亚洲象易取食的植物不断退化。健康的森林应该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但现在情况却是,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但是草地面积却减少了。人类活动无限扩张,使得一些象开始对农作物产生依赖,把农田农地当成新的栖息地。尝过农民种的苞谷、玉米,一路吃过芒果、菠萝,翻食了村民家里的盐……大象们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星球,试问,谁还想回到啥都没有的森林里去呢?[1]王兰新,郭贤明.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管理的思考[J].四川环境,2016,35(04):113-117.[2]徐六符.我国古代大象的踪迹[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178-181.[3]李冀. 先秦动物地理问题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3.[4]林柳. 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分布和对植被的影响[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5]王巧燕,陶永祥,李劲松,等.西双版纳地区野生亚洲象种群分布及变迁原因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7,42(04):113-118.[6]蒋桂莲,朱高凡,汤永晶,等.云南江城-思茅-景洪交界亚洲象种群数量及结构分析[J].林业建设,2019(06):74-78.